柳志方
新疆石河子第八師149團醫院 832052
急性淚囊炎不同排膿途徑的療效觀察
柳志方
新疆石河子第八師149團醫院 832052
目的:研究急性淚囊炎不同排膿途徑的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0例急性淚囊炎患者(100眼)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對照組進行急性期經皮膚切開排膿,觀察組患者采用經淚小管引流膿液方式排膿,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成功治療率為9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8%;明顯面部瘢痕出現率為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0%;內眥畸形發生率為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結論:急性淚囊炎經淚小管引流膿液方式排膿效果顯著,在臨床上值得廣泛推廣。
急性淚囊炎;不同排膿途徑;療效
以往臨床上通常會采用切開皮膚的方式幫助急性淚囊炎患者排膿,但是在這種治療方式下,如果瘺道處理不當,便會引發炎癥的出現,部分患者面部還會有瘢痕留下[1-3]。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經淚小管引流膿液方式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本研究對其排膿效果也進行了探究,總結如下。
在2014年2月~2015年11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急性淚囊炎患者中選取90例(100眼)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例數45例(50眼),包括35例(40眼)成人急性淚囊炎,平均年齡(42.21±6.26)歲,10例(10眼)新生兒急性淚囊炎,平均年齡(8.12±0.16)個月。觀察組例數45例(50眼),包括34例(37眼)成人急性淚囊炎,平均年齡(42.22±6.22)歲,11例(13眼)新生兒急性淚囊炎,平均年齡(8.13±0.18)個月。2組基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
對照組(常規切開排膿):在無菌條件下,進行經皮膚切開排膿,對引流條進行放置,同時取膿液,對其進行藥物敏感試驗與細菌培養,注意每天都要幫助患者換藥,并且給予其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將患者的藥敏結果作為依據,對敏感藥物進行更換,以此來對炎癥進行控制。對新生兒炎癥進行有效控制之后,要及早對其進行淚道探通,如果探通操作失敗,則要對其進行經皮淚囊鼻腔吻合術治療。
觀察組(經淚小管引流膿液):先對患者進行全身或者局部的抗感染治療,等到膿腫在淚囊區聚集,并且有波動感出現時,要對其進行表面麻醉,并且在無菌條件下,對其淚小點采用淚小點擴張器進行擴張處理,將淚囊內膿液采用6號探針經上淚小管至淚囊上端進行負壓吸引,在操作過程中要注意動作的輕柔性,操作由具有豐富經驗的醫生進行,防止形成假道,對抽取出來的膿液進行藥物敏感試驗與細菌培養,根據藥敏結果,對敏感抗生素進行更換,對淚道采用生理鹽水進行沖洗,每天沖洗兩次。進行兩到三次的沖洗操作之后,成人可以采用鼻內窺鏡下淚囊開窗引流術治療,新生兒進行淚道探通,如果探通操作失敗,則要及早對其進行鼻內窺鏡下淚囊開窗引流術治療。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面部瘢痕、內眥畸形發生情況以及治療成功率進行對比分析。
將本研究中相關數據錄入之后,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觀察組45例(50眼)患者中,有1眼依舊有流淚現象存在,成功治療率為98%,所有患者均沒有瘺道與面部瘢痕出現,明顯面部瘢痕出現率為 0%,沒有患者出現內眥畸形現象,內眥畸形發生率為0%。對照組45例(50眼)患者中,有6眼因為炎癥肉芽組織增生,所以導致手術失敗,成功治療率為88%,所有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面部瘢痕,其中有5眼出現明顯面部瘢痕,明顯面部瘢痕率為10%,3眼出現內眥畸形現象,內眥畸形發生率為 6%。通過對比分析可知,觀察組成功治療率為 9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 88%;明顯面部瘢痕出現率為 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0%;內眥畸形發生率為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P<0.05)。
臨床上,急性淚囊炎通常出現在慢性淚囊炎急性發作時期,因為患者的身體抵抗力較弱,或者細菌毒力較強,促使患者淚囊區出現紅腫現象,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對其鼻根部、上下瞼部造成影響[4]。以往大多數醫生認為急性淚囊炎患者不能進行淚道沖洗與探通,避免炎癥擴散,應該及早采用皮膚切開排膿方式對其進行治療,但是術后患者的臉部會留下不同程度的瘢痕[5]。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淚小管排膿方式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運用,在這種方式下,術后當天便可以觀察到患者的淚囊區膿腫基本消失,紅腫癥狀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好轉。為了避免炎癥擴散,一般先不對其進行淚道沖洗與探通[6]。等到患者的炎癥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再采用鼻內窺鏡下DCR對其進行治療,能夠對炎癥的反復發作進行有效避免,雙眼發病患者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治療。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成功治療率為9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8%;明顯面部瘢痕出現率為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0%;內眥畸形發生率為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由此可知,急性淚囊炎經淚小管引流膿液方式排膿效果顯著,在臨床上存在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1]張世華,李娜,徐象周等.聯合植管治療急性淚囊炎的臨床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3,13(3):549-551.
[2]劉云芳,楊衛華.人工鼻淚道管植入治療急性淚囊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11):46-49,52.
[3]王曉燕,倪麗云,邱新文等.淚道探通術治療嬰幼兒淚囊炎88例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3,13(6):789-790.
[4]楊儉偉,肖麗,史俊虎等.急性淚囊炎不同排膿途徑的療效觀察[C].2014:107-107.
[5]江明潔,趙貴陽.淚小點引流聯合淚道激光置管治療急性淚囊炎并發膿腫[J].國際眼科雜志,2016,16(4):770-772.
[6]陳婷,楊素紅,解湘陵等.淚囊抽膿同次行淚道探通術治療新生兒急性淚囊炎療效分析[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6,24(4):25-25,51,52.
R 473.5 [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編號]1
1672-5018(2017)03-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