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法,嚴國紅,唐紅生,王愛民,朱國永,何沖霄,任仲玲,劉凱,張桂云,施偉,趙紹路,孫一標,姚立生
(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鹽城224002)
秈型光溫敏兩用核不育系鹽161S選育與利用
孫明法,嚴國紅,唐紅生,王愛民,朱國永,何沖霄,任仲玲,劉凱,張桂云,施偉,趙紹路,孫一標,姚立生
(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江蘇鹽城224002)
鹽161S系江蘇沿海地區農科所人工配置“廣占63S×鹽229(本所中間材料)”雜交組合,2006年育成的秈型光溫敏兩用核不育系,2013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鑒定。2008年利用鹽161S與自育兩系恢復系鹽恢888測配成功育成兩系雜交水稻新組合鹽兩優1618,2014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
光溫敏兩用核不育系;鹽161S;鹽兩優1618;選育;利用
鹽161S系江蘇沿海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2003年在本所親本圃人工配置“廣占63S×鹽229”雜交組合,后經鹽城和海南異地連續多代選育,在2006年成功育成綜合性狀優良的秈型光溫敏兩用核不育系,2012年通過中國水稻研究所組織的育性鑒定,2013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鑒定(審定編號:蘇品審鑒辦201303)。2008年,江蘇沿海地區農科所利用鹽161S與自育兩系恢復系鹽恢888測配篩選,順利育成高產優質抗病的兩系雜交水稻新組合鹽兩優1618,該組合分別在2010、2011、2013年參加江蘇省雜交秈稻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表現突出,符合江蘇省水稻中間試驗規定標準。2014年5月5日經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55次農作物品種審定會審定命名(審定編號:蘇審稻201403)。
2003年夏,江蘇沿海地區農科所在本所親本圃中人工配置“廣占63S×鹽229”雜交組合,其中鹽稻229[(桂99×多系1號)F9]系本所育成的優質抗病三系恢復系中間材料;同年冬,將正季收獲的28粒雜交種在海南三亞基地種植F1,全生育期優勢突出、綜合性狀優良,混收成熟種子。2004年正季,在本所種植數量1 000株左右F2代群體,分離類型較多,揚花后期選擇符合育種目標的不育單株刈整蔸(留茬高20 cm左右,精心水肥管理、促進其再生,下同),11月初選留再生優良單株10株;同年冬,在海南三亞基地種植F3株系,成熟期選留優良單株15株。2005年正季,在本所種植F4株系,群體還有分離,揚花后期選擇符合育種目標的不育單株刈整蔸,11月初選留再生優良單株28株;同年冬,海南三亞基地種植F5株系,其中編號為05HS161的株系整齊一致,性狀基本穩定,成熟期選留優良單株6株。2006年正季,在本所種植品系鑒定圃F6,各品系均整齊、性狀基本一致,表現株葉型好、熟期適中、不育性好、開花習性好、抗病性強等特點,至此鹽161S定型[1],抽穗后期將6個品系鑒定小區全部刈蔸,成熟時混收再生種子,并單獨選留多株再生優良單株種子,待下一季繼續試驗鑒定。2007—2011年,連續對鹽161S進行單株提純、繁殖、制種。2012年通過中國水稻研究所組織的育性鑒定,2013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鑒定(蘇品審鑒辦201303)[2]。
2.1 育性表現
2007—2011年,連續5年在江蘇鹽城本所試驗基地進行分期播種試驗以及人工套袋觀察自交結實試驗等處理,試驗結果表明,鹽161S在江蘇鹽城夏季不育期穩定在45 d以上,不育期花粉徹底敗育。2012年8月26日,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邀請水稻方面專家對鹽161S進行田間育性鑒定:鹽161S群體表現整齊一致,群體不育株率達100%,套袋自交結實率為0%;通過不同部位的花藥鏡檢,花粉敗育表現為典敗類型,花粉不育度為100%。相關指標均達到國家規定的水稻不育系標準。
2007—2011年沿海所連續5年在江蘇鹽城正季和海南三亞加代基地觀察,發現鹽161S育性轉換的起點溫度相對較低,不育期內的不育性、不育度及可育期內的育性恢復均表現穩定。2012年5—10月中國水稻研究所利用人工氣候箱安排鹽161S育性鑒定,試驗結果:在日均溫為24℃和光照達14.5 h低溫長日照的條件下,其自交不育度平均99.93%,花粉不育度平均99.53%;在日均溫28℃、光照11.5、12.5、13.5、14.5 h等高溫短日照的條件下,其自交的結實率均為0%,花粉不育度均為100%。鹽161S不育期內花粉敗育的表現是無花粉,其育性轉換起點溫度范圍為23~24℃。
2.2 開花習性
經沿海所2007—2012年連續6年在海南三亞加代基地進行鹽161S繁殖以及在江蘇鹽城進行所配組的雜交稻組合小面積制種試驗,結果表明在江蘇鹽城的每年8月上中旬正常天氣條件下,鹽161S見穗后當天即開花,晴天一般8:30—9:00開始揚花,10:30—11:30進入開花的高峰期,花時比較集中,穎花的開穎角度較大,一般開閉穎歷時40~45 min左右,每穗開花歷期5 d左右,制種群體開花歷期9 d左右,如遇到氣溫偏低或連續陰雨天氣等不良氣候條件,其開花時間有所推遲、甚至到下午才開花。柱頭顏色為無色,柱頭外露率較高,平均達66.1%,其中雙邊外露率40.6%,異交結實率45.6%。鹽161S開花習性較好,對“920”較為敏感、異交率較好,一般江蘇鹽城雜交稻制種產量250 kg/667 m2左右,高產田塊制種產量300 kg/667 m2左右,海南三亞繁殖平均產量300 kg/667 m2左右。
2.3 主要農藝性狀
鹽161S屬早熟中秈不育系類型。一般在江蘇鹽城制種,于6月上旬播種,8月中下旬抽穗揚花,播種至始穗歷期83~85 d,全生育期113~115 d。苗期生長繁茂,芽鞘及基部葉鞘顏色為綠色,葉片深綠色,葉片略寬,耐寒性較好。成株株型較好,植株高85 cm左右,主莖一生出葉總數15~17葉,主莖伸長節間5個,頂部3張功能葉受光姿態較好,劍葉27.5 cm×1.7 cm,倒2葉42.1 cm×1.3 cm,倒3葉41.5 cm×1.0 cm。分蘗性表現中上等,平均單株成穗數達8.5個。鹽161S穗大粒較重,穗長24.0 cm左右,一般每穗總穎花數140~145粒,稻谷粒長6.5 mm,稻谷長寬比為2.9,一般千粒質量28 g以上,穗頂部略有退化、間有頂芒,穗基部包頸較輕,穎尖桿黃色。稻谷顏色金黃色,其品質主要指標達國標三級以上優質米標準。
2006年3月在海南三亞加代基地,水稻抽穗期間利用05HS161(即鹽161S)人工去雄作母本,與本所育成的兩系恢復系鹽恢888[2-4]人工配制兩系雜交秈稻組合。2006年在江蘇鹽城,“鹽161S×鹽恢888”參加本所雜交稻新組合鑒定圃,表現為中遲熟、抗病、優質、產量高。2007年在江蘇鹽城,進行小面積“鹽161S×鹽恢888”制種試驗。2008年,該組合參加本所雜交稻新組合品比試驗,繼續表現中遲熟、抗病、優質、產量高,取名鹽兩優1618。2009年,鹽兩優1618參加江蘇雜交中秈稻篩選試驗,結果表明:鹽兩優1618比對照品種Ⅱ優084極顯著增產,米質和抗性均達到試驗規定標準。2010—2011年,該品種參加江蘇雜交中秈稻區域試驗,比對照品種Ⅱ優084極顯著增產,穗大粒重,米質和抗性均達到試驗規定標準。2012年,安排1 000 m2鹽兩優1618制種取得成功,平均產量為185 kg/667 m2。2013年,該品種參加江蘇雜交中秈稻生產試驗,比對照品種Ⅱ優084極顯著增產,達國標二級優質米標準,抗性達到試驗規定要求。2014年5月5日經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55次農作物品種審定會議審定并命名(審定編號:蘇審稻201403)。
4.1 中間試驗產量表現
2009年在江蘇省雜交中秈稻篩選試驗中,產量變幅539.8~671.8 kg/667 m2,平均產量598.0 kg/667 m2,比對照品種Ⅱ優084增產5.68%。2010年在江蘇省雜交中秈稻區域試驗中,產量變幅493.1~636.2 kg/667 m2,平均產量564.8 kg/667 m2,比對照品種Ⅱ優084增產3.74%,達極顯著水平。2011年在江蘇省雜交中秈稻區域試驗中,產量變幅549.7~620.0 kg/667 m2,平均產量577.5 kg/667 m2,比對照品種Ⅱ優084增產4.7%,達極顯著水平,2010~2011年兩年在江蘇省雜交中秈稻區域試驗中,產量變幅493.1~636.2 kg/667 m2,平均產量571.15 kg/667 m2,比對照品種Ⅱ優084增產4.22%,達極顯著水平。2013年在江蘇省雜交中秈稻生產試驗中,產量變幅552.6~680.5 kg/667 m2,平均產量616.2 kg/667 m2,比對照品種Ⅱ優084增產5.9%。
4.2 國標二級優質米
2013年江蘇省種子站統一取樣送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分析(武漢),鹽兩優1618稻米品質達到國標二級優質米標準。其中糙米率81.0%,精米率71.6%,整精米率64.2%,粒長7.2 mm,長寬比3.1,透明度1級,膠稠度70 mm,直鏈淀粉含量17.2%,8項指標達到優質稻谷一級標準;堊白率20%,堊白度1.6%,堿消值6.0級,3項指標達優質稻谷二級標準。
4.3 抗病性較強
2011年,江蘇省農科院植保所對鹽兩優1618進行系列接種鑒定,結果表現為中抗—中感白葉枯病,其中對JS49-6致病菌株(3級)、白葉枯浙173致病菌株(3級)、白葉枯PX079致病菌株(3級)、白葉枯KS-6-6致病菌株(5級)??姑绲疚?,對ZB15、ZC15、ZD1、ZF1、ZE1、ZG1等6個稻瘟病生理小種全部免疫,病級均為0級;抗穗頸瘟,其中人工接種(2級)、自然鑒定(1級);抗紋枯?。℉R)。成株期感水稻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縱卷葉螟等蟲害。
4.4 農藝性狀優良
鹽兩優1618屬基本營養生長型,在江蘇作單季中稻種植栽培,全生育期152 d,比對照Ⅱ優084遲熟6.5 d。苗期生長旺盛,分蘗力中上,芽鞘及基部葉鞘顏色均為綠色,葉片顏色深綠色,耐寒性較好。成株松散適中,平均株高125 cm,比對照Ⅱ優084高2~3 cm,主莖一生出葉總數為17~18張,共5個伸長節間,倒3張功能葉片具有良好的受光姿態,莖桿較粗壯,彈性較好,抗倒性較強,后期轉色佳。大面積有效穗數15.5萬/667 m2左右,穗類型中間型,穗層整齊,穗大粒重,穗長25~26 cm,每穗總粒數180粒左右,每穗實粒數145粒左右,結實率80%以上,千粒質量29.0~29.5 g。略有短頂芒,谷粒金黃色,飽滿度好,谷粒形狀細長形,落粒性中等,米粒透明。適宜江蘇省中秈稻地區及其他類似生態條件作單季中秈稻種植[5]。栽培技術要點同對照品種Ⅱ優084。
[1]孫明法,嚴國紅,唐紅生,等.兩系雜交稻新組合鹽兩優1618及其母本鹽161S的選育與應用[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 (11):89-91.
[2]孫明法,嚴國紅,唐紅生,等.秈型光溫敏不育系鹽161S及其新組合鹽兩優1618選育與應用[J].雜交水稻,2014,29(6): 1140-1143.
[3]孫明法,嚴國紅,唐紅生,等.強優恢復系鹽恢888及其系列兩系雜交稻組合的特性[J].江蘇農業學報,2014,30(5): 928-935.
[4]姚立生,高恒廣,揚立彬,等.鹽稻4號的選育及其栽培技術[J].江蘇農業科學,1995(6):8-9.
[5]孫明法,嚴國紅,唐紅生,等.優質高產多抗兩系雜交水稻鹽兩優888選育研究與應用[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12,28 (2):48-52.
S511.2
:B
:1673-6486-20160231
孫明法,嚴國紅,唐紅生,王愛民,朱國永,何沖霄,任仲玲,劉凱,張桂云,施偉,趙紹路,孫一標,姚立生.秈型光溫敏兩用核不育系鹽161S選育與利用[J/OL].大麥與谷類科學,2017,34(1):36-38[2017-02-11].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69.S.20170211.1656.001.html
2016-07-26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5BAD01B01);江蘇省鹽城市國家級農作物品種綜合區域試驗站建設[農計發(2014)141號];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CX(14)2047];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XDA08030104)。
孫明法(1966—),男,研究員,主要從事水稻遺傳育種研究工作。E-mail:smf55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