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娜 夏 麗 袁芝梅
(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人民醫院,吉林通化 134001)
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塞患者的療效觀察
孫 娜 夏 麗 袁芝梅
(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人民醫院,吉林通化 134001)
目的 分析和探究對急性腦梗塞患者實施依達拉奉治療的臨床方法及效果。方法 選擇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140例急性腦梗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而實驗組患者給予了依達拉奉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效果進行記錄和對比。結果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8.57%)高于對照組(88.57%),且實驗組患者的ADL、CSS、不良反應發生率(4.29%)均低于對照組的,兩組之間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急性腦梗塞患者進行臨床治療過程中,依達拉奉治療不僅可以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還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因此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依達拉奉;急性腦梗塞;臨床療效
急性腦梗塞屬于臨床上常見的急癥病情,一般為急性腦梗塞患者實施常規治療,但治療效果不太明顯,而且容易誘發不良反應,因此為了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嘗試為患者實施了依達拉奉治療,其不僅可以有效保護腦神經細胞,而且還可以改善腦缺血癥狀,減少各種代謝毒物對腦組織造成的損傷,從而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治療效果[1]。
本文研究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該院收治的140例急性腦梗塞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抽簽的方式將其劃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中男性43例,女性27例,年齡在31~76歲,平均(51.3±1.7)歲;實驗組中男性45例,女性25例,年齡在32~74歲,平均(51.7±1.6)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數據方面的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入院之后均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檢查,確診后實施降低顱內壓、控制高血壓等綜合治療。
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實施了常規治療,同時輔以丹參注射液20 mL、胞二磷膽堿1 g加0.9%NS或5%GS 500 mL進行靜脈滴注,每天滴注1次,2周為1個療程。
實驗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了依達拉奉注射液治療,其通常是把30 mg依達拉奉注射液與100 mL 0.9%NS混合均勻后進行靜脈滴注,每天滴注2次,2周為1個療程。
兩組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對其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密切的觀察和記錄,并在治療前后對患者進行血、尿常規,心電圖,肝、腎功能等檢查。
(1)臨床療效。治愈:治療后患者的功能缺失評分降低91%~100%,同時病殘程度為0級;顯效:治療后患者的功能缺失評分降低46%~90%,同時病殘程度為1~3級;(2)術后隨訪1~3個月,并借助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中國卒中量表(CSS)來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進行對比。(3)對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統計與分析。
通過相關治療后,實驗組患者中有35例患者治愈出院,有21例病情顯效,13例病情好轉,僅有1例病情未見改善,其治療總有效率為98.57%;而實驗組患者中有14例患者治愈出院,有20例病情顯效,28例病情好轉,僅有8例病情未見改善,其治療總有效率為88.57%。他們之間的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ADL與CSS評分為(22.17±1.11)分和(8.47±1.34)分,而對照組的ADL與CSS評分為(31.16±1.45)分和(11.54±1.35)分,他們之間的數據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在治療過程中實驗組患者中有3例(4.29%)出現不良反應,其中2例惡心嘔吐、1例谷丙轉氨酶輕度增高;而對照組中有11例(15.71%)出現了不良反應,其中8例惡心嘔吐、3例谷丙轉氨酶輕度增高。上述所有患者通過針對性的治療后不良反應得到明顯緩解,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腦梗塞屬于臨床上常見的疾病類型,其發病一般比較急,而且病情進展快,如果未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將會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腦梗塞通過是由于各種病因導致的皮質支動脈或腦動脈主干粥樣硬化,引發血管內膜增厚致使管腔狹窄閉塞或者血栓形成影響腦組織局部供血,這些現象都有可能導致腦組織出現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現象,影響患者機體的正常運轉[2]。目前,臨床上對于急性腦梗塞還在沿用傳統的方法進行治療,如早期溶栓治療、低體溫療法、血液稀釋療法、經皮血管成形術及開顱減壓療法等,但是這些方法所起到的治療效果不夠明顯,甚至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因此在臨床治療中并未得到廣泛的應用[3]。綜上所述,在對急性腦梗塞患者進行臨床治療過程中,為其提供依達拉奉注射液治療,不僅可以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和身體指標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還能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進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1] 潤華麟.醒腦靜聯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塞療效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11(8):90-91.
[2] 李鵬宇.依達拉奉輔助治療急性腦梗塞的臨床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9(18):154-155.
[3] 陳小紅.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塞68例臨床觀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2(9):68-69.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daravone in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Sun Na xia Li Yuan Zhimei
(People's Hospital of Tonghua Dongchang District of Jilin Province,Tonghua,Jilin 134001,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method and effect of edarav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From April 2016 to April 2017 in our hospital,140 case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treatment,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edaravone treatment. Treatment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otal efficiency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98.57%)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88.57%),and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L、CS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Edaravo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mprov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edaravone;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clinical efficacy
孫娜,大專,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腦血管病(神經內科)。
夏麗,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腦血管病(神經內科)。
袁芝梅,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腦血管病(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