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江蘇鎮江 212002)
心房顫動腦卒中患者經皮左心耳封堵術圍手術期的護理心得
張 靜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江蘇鎮江 212002)
目的 探究圍手術期護理對經皮左心耳封堵術在心房顫動腦卒中患者中應用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隨機納入2017年1月—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經皮左心耳封堵術治療的4例心房顫動腦卒中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在圍手術期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分析患者的恢復狀況及護理前后的生存質量。結果 患者經過治療后病情均有改善,并且在護理后,所有患者對護理工作均比較滿意,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明顯改善(P<0.05)。結論 對經皮左心耳封堵術在心房顫動腦卒中患者中應用圍手術期護理,不僅保證患者在治療期間的生活質量,而且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可在臨床中實施。
經皮左心耳封堵術;心房顫動腦卒中;圍手術期護理
心房顫動腦卒中是一種較為危險的情況,臨床上采用經皮左心耳封堵術來進行治療,在手術過程中,予以患者輔助護理干預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護理干預能更快的幫助患者恢復[1]。本次研究中,選取2017年1月—2017年7月期間在我院接受經皮左心耳封堵術治療的4例心房顫動腦卒中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回顧性分析經皮左心耳封堵術在心房顫動腦卒中患者中應用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及效果,詳細如下。
本研究所研究的患者例數一共為4例,患者入院治療的時間在2017年1月—2017年7月期間,上述患者均符合腦卒中的臨床診斷標準,同時均出現心房顫動,以上所有患者均全面配合臨床工作,并無免疫制劑使用的患者,同時所有患者均無肝腎功能不全的情況,其均能自主溝通,精神正常,選取的患者均為男性;患者年齡最小的50歲,年齡最大的75歲,患者及家屬均簽屬知情同意書,本次實驗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術前護理:在開展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宣教工作,告知患者心房顫動腦卒中和手術治療的可行性,并對患者列舉一些治療成功的病例,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同時,告知患者在手術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幫助患者更好的配合手術治療。術中護理:在手術開始后密切關注患者的身體狀況,體動情況、呼吸情況、血流情況等等,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密切的記錄手術的進展情況,并認真觀察,如果患者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的告知主刀醫生,并輔助醫生完成相應措施,手術結束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心率、體溫以及脈搏等進行觀察,出現異常情況應在醫囑下及時處理。
觀察分析患者的恢復狀況,并對比患者在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生活質量評價標準按照生活質量表GQOL—74中的內容來執行,分別對患者的各項生活能力進行評分,每個小指標的總分值在100分,同時再進行平均值計算,對比兩組患者數據。
所有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和統計,其相關數據,如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采用(x±s)和率(%)來表示,進行T值和χ2檢驗,所得出的P值小于0.05為統計學意義。
本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病情均有改善,在問卷調查中,所有患者均對護理工作較為滿意,滿意度高達100%,患者術后生活質量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護理前后相關指標進行比較得出的差異顯著(P<0.05),護理效果理想。其中,觀察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評分分 別 為(80.3±4.1)分、(82.7±5.3)分、(71.6±3.4)分、(71.4±3.8)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對照組患者的軀體功能為(50.6±2.8)分,心理功能為(62.4±4.2)分,社會功能(41.8±2.5)分,物質生活(53.6±3.3)。兩組間差異對比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并且該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不斷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75歲以上的老年人,其發病率可大10%以上,心房顫動指的的患者心房激動的頻率可高達400次/min左右,并且心跳頻率呈不規則狀,有時候會達到130次/min左右,這比正常人心跳明顯快很多,且心跳不爭氣,患者的心房失去了收縮能力[2]。本次研究中,本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病情均有了改善,所有患者均對護理工作較為滿意,滿意度高達100%,同時在護理過后,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明顯改善P<0.05。護理效果理想。
綜上所述,經皮左心耳封堵術在心房顫動腦卒中患者中應用的圍手術期護理工作非常重要,需要針對患者具體情況展開護理,不僅有效的改善患者后期的生活質量,還有效的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可應用于臨床中。
[1] 何璐,張玉順.經皮左心耳封堵術預防心房顫動血栓栓塞的應用前景 [J]. 心血管病學進展,2013,34(5):604-607.
[2] 王子榮,楊棟,徐曌,等.左心耳封堵術MSCT三維成像測量可行性分析和臨床應用[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6,25(12):1035-1039.
Perioperative Perioperative Nursing Experience in Percutaneous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Stroke
Zhang Jing
(Jiangsu University Hospital,Zhengjiang Jiangsu 212002,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thod and its effect in percutaneous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stroke. Methods Fou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strok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uly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targeted analysis of the patient’s recovery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care were conducted. Results The patient’s condition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After nursing,all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nursing work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was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d(P<0.05). Conclusion Perioperative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 percutaneous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stroke not only guarantee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during treatment,but also improves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can be implemented clinically.
percutaneous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atrial fibrillation stroke;perioperative nursing
張靜,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