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麗,藺繼紅
(1.內蒙古民族大學 圖書館,內蒙古 通遼 028000;2.內蒙古農業大學 圖書館,呼和浩特 010018)
“一帶一路”沿線高校民族圖書館發展策略
張佳麗1,藺繼紅2
(1.內蒙古民族大學 圖書館,內蒙古 通遼 028000;2.內蒙古農業大學 圖書館,呼和浩特 010018)
為使民族圖書館能夠把握和適應“一帶一路”戰略契機,助推民族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和地區經濟、文化的繁榮,在分析“一帶一路”沿線高校民族圖書館的概況和存在的問題基礎上,從資源建設、服務拓展和文化傳承等方面進行定位思考,從館藏建設與服務拓展、人員重組和技能提高、教學改革與技術更新、館際共享與跨界合作等方面提出發展策略。
民族圖書館;高校圖書館;一帶一路;發展策略
隨著《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的發布,“一帶一路”戰略標志繼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層面的又一次重拳,是中國崛起的標志性戰略,它不僅是商路的延伸,而且也是國家利益邊界、安全邊界和文化邊界的延伸[1]。“一帶一路”戰略,涉及范圍包括中國少數民族人口比較集中的內蒙古、寧夏、新疆、西藏、廣西、貴州、云南、青海等八個民族省區,為少數民族地區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中明確指出,建設“一帶一路”對民族地區特別是邊疆地區是個大利好,要加快邊疆開放開發步伐,拓展支撐國家發展的新空間[2]。海、陸絲綢之路沿線、內蒙古聯通俄蒙沿線區位優勢凸顯。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圖書館如何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抓住機遇,大跨步推進民族地區圖書館事業的大發展,是擺在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
1.民族圖書館的范圍
民族圖書館屬于專業圖書館的范疇,是圖書館事業和民族文化事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其涵蓋的范圍來講,民族圖書館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館名為“民族圖書館”,如中國民族圖書館等;二是指帶有民族性質的圖書館,如藏書的民族特點、服務對象的民族特點、業務人員的民族特點以及業務工作的民族特點等,如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等各類民族院校圖書館;三是指民族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 所轄的各級各類圖書館[3]。
2.“一帶一路”沿線高校民族圖書館界定
“一帶一路”所涉及的海、陸絲綢之路沿線和內蒙古聯通俄蒙沿線所涉及的少數民族地區眾多,分布著維吾爾、哈薩克、回、彝、羌、藏、蒙古等50多個少數民族,沿線也分布著大多數的高校民族圖書館。根據對民族圖書館的定義,本文界定的高校民族圖書館是各民族地區民族高校所轄的民族圖書館,包括北方民族大學圖書館、大連民族大學圖書館、內蒙古民族大學圖書館、云南民族大學圖書館、青海民族大學圖書館、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圖書館、貴州民族學院圖書館、西藏民族學院圖書館、右江民族醫學院圖書館、廣西民族大學圖書館、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貴州民族大學圖書館、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圖書館、中南民族大學圖書館、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圖書館等高校民族圖書館,而同樣具有民族特色的但沒有以民族圖書館命名的高校民族圖書館不在此次調研范圍。
3.存在的問題
結合作者工作實際,并分別以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并且“圖書館”或者“高校圖書館”或者“民族圖書館”,圍繞資源建設、特色數據庫、學科服務、移動圖書館、資源共享、區域性圖書館聯盟、閱讀推廣等內容進行了多次組合檢索CNKI全文數據庫近十年來關于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的文獻,同時輔以網絡調查,研究發現中國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在資源和服務方面仍相對落后,呈現缺少總體規劃、分工與責任不明確、技術更新緩慢、館員隊伍建設滯后、共建共享滯后、信息素質教育滯后等問題,以內蒙古地區為例,具體表現如下:
(1)缺少總體規劃。當前,民族圖書館面臨“十三五”規劃期,又處在“一帶一路”的重大機遇期,民族圖書館所處的地緣優勢和政策優勢明顯。“面向戰略的規劃要求對圖書館未來和發展前景進行科學的預測,把握圖書館業務發展的大方向;而面向實施的規劃要求規劃基于當前業務,將目標和任務分解到圖書館的全部業務流程與業務環節中,從而使規劃付諸行動。”[4]從長遠看,民族圖書館沒有基于以上兩個政策環境制定健全的規劃,規劃缺乏思想性、戰略性和前瞻行,仍是基于資源的規劃,為圖書館后續的大發展造成方向上的錯誤。
(2)分工與責任不明確。目前,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圖書館領導班子的配備都趨于合理,領導班子文化程度也越來越高,提高了圖書館在學術界和學院之間的知名度,但是總有一些積重難返的現實存在。以內蒙古民族大學為例,首先館長非圖書館學科班出身,圖書館館長工作的職業特征并未受到高等學校管理者的認可[5];其次,非圖書館專業的館長在其本領域的教學和學術任務非常繁重;作為協助館長的副館長分工協作,沒有權力全面主持工作,也不能從政策大局出發考慮民族圖書館的未來;對于圖書館歷史遺留的一些問題處理不及時,導致后續的工作難以推進,高水平的業務工作難以開展。
(3)技術更新緩慢。過去五年,內蒙古地區圖書館事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具體表現為:經費保障大幅提升;基礎設施得到加強;文獻資源日益豐富,資源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基礎服務成效顯著;閱讀推廣活動形式多樣;標準化、均等化建設有力推進。當前面對的現實問題是如何以“一帶一路”為契機,提升資源的服務能力和效能,將大數據、“互聯網+”等概念融入到現實的工作中,并讓讀者真正的體會到這些新理念、新技術帶來的變化和實惠。
(4)館員隊伍建設滯后。在最新制定的圖書館規程中明確提出了專業館員和輔助館員所占比例及學歷等條件,并在第十三條中指出“高等學校應將圖書館專業館員培養納入學校的人才培養計劃,重視培養高層次的專家和學術帶頭人。鼓勵圖書館工作人員通過在職學習和進修,提高知識水平和業務技能。”這也符合“一帶一路”大環境下對民族地區圖書館的要求,只有高水平、全方位的圖書館員隊伍才能打造優質的圖書館服務團隊。現實是民族圖書館的館員素質明顯參差不齊,圖書館沒有制定具體的館員培養方案,館員服務意識和服務功能急需加強和健全。獲取資源的成本(時間和距離)比較高,主動服務意識淡薄,不能深入科研、教學一線,圖書館主動的將自己邊緣化。
(5)共建共享滯后。內蒙古區域圖書館缺乏全區層面上的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全區范圍內的圖書館資源結構和布局凌亂,甚至家底不清,資源不足和重復建設現象并存[6]。目前區域性圖書館聯盟的建設和運行模式主要是依托CALIS平臺,開展的工作主要包括聯合編目、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以及業務培訓。內蒙古民族大學圖書館主要是參與CALIS的館際互借,其他的資源整合和共建共享模式目前幾乎處于停滯狀態,對外不能將自己現有的特色資源宣傳推廣出去,沒有形成區域優勢,對內還停留在不系統、不全面、不連續的紙質館藏收藏階段,無法滿足用戶對文獻資源的需求。對于蒙古族特色資源不能有效地挖掘和推廣出去,為后續的探索和服務留下隱患。受觀念、學科背景、服務能力的影響,一些深層次的、個性化的、學科化的服務體系尚未形成。
(6)信息素質教育滯后。民族地區高校信息素質教育具有明顯的特殊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地域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這一不可抗拒的客觀因素是帶來信息素養差異的主要原因。總體看,城市遠遠高于鄉村,農業地區高于牧業地區。其次,由于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相對獨立且相對穩固,一些大學生存在片面的民族自我意識,對本民族以外的文化認同較低;另外,少數民族大學生對本民族的語言有較大的依賴,使得信息溝通交流中,信息符號多樣化[7],直接阻礙了信息用戶有效獲取信息;最后,各民族院校沒有形成一個科學、多元可操作性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信息素養指標體系。要么忽略少數民族大學生信息素養的文化內涵和少數民族教育的特殊性,要么過分單一的強調民族的特殊性,都不利于少數民族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而這些少數民族大學生正是“一帶一路”政策所急需的了解沿線國家民族語言、生活習慣的少數民族專業人才。
“一帶一路”沿線的民族高校大多地處中國西部地區,少數民族聚居人口眾多,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高校圖書館在大力推進移動化、智能化、數據化、融合化的同時,應找準發展定位,針對“一帶一路”政策所需要的文獻信息需求,提出符合自身情況的發展愿景。
(1)資源建設:以學科建設、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為主。 “一帶一路”政策就是要將廣大的西部少數民族放在發展的前面,推動經濟和文化等的大發展,地處“一帶一路”沿線的少數民族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應以本校的學科建設為主,同時保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首先圖書館仍堅持發揮學校文獻信息資源中心作用,繼續為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提供文獻信息保障;同時拓展和深化服務內容,積極參與各種資源共建共享;根據學校重點發展的特色學科,建設和發展少數民族特色館藏、民族地方文獻館藏,繼續打造蒙古文特色文獻數據庫。只有建立具有豐富有特色的文獻資源,才能發展好民族教育,才能為“一帶一路”政策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2)服務拓展:為教學、科研和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深層次服務。圖書館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建設當中,都要通過其服務的對象——讀者來實現,這里的讀者可能是未來參與到“一帶一路”沿線工作的大學生,也可能是各種研究“一帶一路”的專家學者,無論是哪種情況,圖書館都要做好對這些讀者的服務工作。首先,民族高校圖書館應采用現代化技術改進服務方式,提高館藏利用率和服務效率;根據讀者需求,開展相關的文獻傳遞、館際互借、代查代檢等服務工作;深化學科服務,根據需求積極探索開展新服務;配合教學,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積極探索雙語授課專業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新方式;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完善和創新新生培訓、專題講座的形式和內容;積極采用新媒體,開展針對“一帶一路”相關內容的閱讀推廣等活動。所有以上的活動都緊緊圍繞“一帶一路”這個主題,將服務的觸角延伸到“一帶一路”所需的每個角落。
(3)文化傳承:創新、發展和引領民族文化。高校圖書館的基本職能是保存和整理人類的文化成果。根據 “規程”總則第三條對圖書館文化傳承創新的闡述,“一帶一路”沿線民族高校圖書館應繼續收集、收藏、加工和整理民族文化資源,傳承和弘揚絲路精神,同時古為今用。首先,利用現有的少數民族人才和設備優勢,進行深入挖掘和整理特藏和古籍,為弘揚和發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做應有之意;其次,進一步整合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文獻資源,打造統一的資源檢索平臺;第三,聯系區域內高校和公共圖書館,深化合作,實現資源共建共享和民族文化的推廣工作,繁榮民族地區文化,提高人口素質;第四,與地方合作,支持地方文化發展,并為地方政府決策提供支持。
“十三五”期間,民族地區的高校圖書館迎來了又一波大跨步式發展時期,同時以“一帶一路”政策為契機,加快民族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必將使少數民族地區的高校圖書館大放異彩。少數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的發展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1.館藏建設與服務拓展
(1)加大特色館藏資源建設,提供特色服務。特色館藏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一個圖書館中獨具特色的部分館藏;二是指一個圖書館總的館藏體系具有與眾不同的特點[8]。民族院校圖書館針對第一部分特色館藏應加大力度讓讀者發現或者將不能被搜索引擎正確描述和編入索引的特色館藏得到充分利用,真正的讓圖書館的現有館藏為“一帶一路”政策服務;整理和深入挖掘“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各民族保存的歷史文獻、史料、文學作品、方志、考古資料、碑刻等,優化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完善特色館藏資源網站建設,加強特色館藏資源的宣傳,重視基于特色館藏資源的服務,逐步開展面向校外讀者的特色館藏服務等[9],為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提供便利;同時加強圖書館、檔案館與博物館資源的整合,將檔案資源和博物館資源數字化,建立一個統一的網絡平臺供讀者檢索查閱,最大限度拓展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特色資源的輻射面積,為“一帶一路”沿線提供充分的信息資源服務。
(2)重新布局,提供多功能的空間服務。伴隨著新技術和高校的教學改革,數字時代圖書館的角色發生了轉變,圖書館的空間服務在教育、學習和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增長,圖書館界應激發圖書館作為場所的潛能[10]。以內蒙古民族大學為例,目前內蒙古民族大學大力發展海外留學和引進留學生政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巴基斯坦每年都會有大量的留學生來本校學習,而去蒙古國、俄羅斯等國家的本校師生比例每年都在增加,圖書館要以學校政策為主,以服務“一帶一路”為輔,針對西部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的特色,以讀者需求為導向,調整服務方式和范圍,對圖書館的設施與空間規劃重新調整,融合民族特色和特殊需求,建設公用空間、學習空間、研究空間、服務空間、社交需求空間等[11]以人為中心的空間服務模式。
(3)提供深層次的研究支持服務。目前國內外大學圖書館已經為用戶系統地提供深層次學科服務,主要有關于科研選題、研究開展、研究數據管理、撰寫研究論文、傳播研究成果等科研活動多個環節的文獻和情報服務,并在網站上設立專門的科研支持服務欄目[12]。“一帶一路”背景下的西部民族地區高校圖書館也應該在資源技術保障的前提下,針對專業人員和民族館員,培養一批 “聯絡館員”, 直接聯系到相關學科的專家教授并將服務參與到院系的具體的教學與科研項目中去,針對“一帶一路”相關問題,進行深層次、多環節、有針對性的文獻情報服務,提升西部地區民族圖書館行業的服務深度和廣度,為“一帶一路”提供智力支持。
2.人員重組和技能提高
圖書館作為支撐學校教學科研發展的重要部門,在深化學科建設、輔助保障學校戰略目標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提升服務理念、優化組織機構、創新泛學科化服務體系,使館員有意識也將服務融入教學、嵌入科研、支持創新和傳承民族文化,是新技術環境和新服務理念對館員提出的新要求。圖書館必須人員重組和機構重組,進行專業館員(包括資源建設、學科館員、咨詢館員等類似分級分類)、特色館員(科爾沁文化、蒙醫藥和地方志等專門館員)、技術館員以及輔助館員等類似的分級分類定崗;這一過程也必須伴隨著館員技能的提高,學校以及圖書館通過職業、業務培訓和有針對性的人才引進以及控制人才流失和吸引相關人才等措施保障圖書館館員的技能提高,只有館員素質的全面提升與工作職能的重新合理調整相結合,才能讓圖書館煥發活力,用更多熱情和精力投入到“一帶一路”建設當中,為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信息服務。
3.教學改革與技術更新
推進“一帶一路”的人才建設,需要高校圖書館對原有的信息素質培訓方案進行重新檢視,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尤其是少數民族信息素質,根據國家戰略和現實需求深化開展信息素養課程教學改革。要掌握少數民族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特殊性,采取多種方式和方法因材施教,切實提高其信息素養水平。首先信息資源建設尤其民族語言文獻資源建設、信息檢索平臺的建設、以及針對民族語言學生和民族語言授課學生的教學模式等必須針對少數民族教育的特殊性與時俱進;其次,改變原有傳統的授課模式,調整為互聯網時代適合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互聯網+課程、互聯網+教學等在線+互動的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
4.館際共享與跨界合作
(1)館際共享。“一帶一路”沿線分布著不同語言、不同種族的文化載體和人類遺跡。實現館際共享,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一帶一路”沿線文化載體的價值,達到共同建設、共同開發、共同分享、共同保護、共同發展的目標。同時,“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的成立,構建“一帶一路”高等教育共同體,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大學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合作[13]。也給民族地區的高校圖書館開展館際共享提供了基礎。“一帶一路”沿線的民族高校圖書館只有加強資源和服務的共享,才能更好的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信息服務和智力支持,實現共同的發展。
(2)跨界合作。身處“一帶一路”建設第一線的產業界最清楚沿線國家的經濟需求以及與之相匹配的人才需求,因此加強兩者間的合作既要求產業界要及時向高校傳遞人才需求信息,又要注重高校與相關產業界的合作。以內蒙古地區為例,內蒙古地區與蒙古國以及其他中亞各國使用的語言相似之處要求本地區的高校必須加大蒙古文文獻資源的建設。目前,蒙古文資源的圖書館采購、配送比較困難,很難滿足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尤其是蒙語授課教師與學生的需求;另一方面,蒙古文出版社和書商由于尋求不到蒙古文資源的需求用戶造成其出版量下降和業務萎縮。如果三者之間進行合作,首先滿足了蒙授師生的資源需求;其次刺激和擴大了蒙文文獻的出版,激活了蒙文出版行業的業務;對于圖書館,也能為蒙文文獻資源數字化和統一平臺的建設提供穩定的資源,為共建共享蒙文數字資源提供了可能。
“十三五”期間,各項工作都面臨新局面,“一帶一路”沿線地區高校尤其是少數民族地方高校圖書館應以“一帶一路”為契機,關注高等教育環境及教學模式改革,適應移動、智能、數字、“互聯網+”等新趨勢,在圖書館事業快速發展和轉型的重要時期,重新進行自我定位,反思自己的不足,找準方向、把握趨勢,建設一個以用戶需求為中心,以信息技術為手段,館員高度參與教學和科研,以服務地方經濟和繁榮地方文化為導向的學術化、信息化、網絡化空間。
[1] 中歐友誼和合作:讓生活越來越好[N].人民日報,2014-03-30(2).
[2] 王正偉.民族地區要在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大局中大有作為[J].民族論壇,2015(7):5-7.
[3] 喬雪梅,甘大明.試論民族圖書館的社會責任[J].圖書館雜志,2012(3):17-18.
[4] 柯平.圖書館規劃制訂的科學性評價[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6(1):6-9.
[5] 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2014年高校圖書館發展概況[R/OL]. [2016-05-11].http://www.tgw.cn/sites/default/files/attachment/tjpg/20151109.pdf.[6] 祁興蘭.內蒙古區域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現狀、特點及影響因素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5(11):82-88.
[7] 金沛霖.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
[8] 鄂麗君.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的現狀與分析[J].圖書館建設,2009(12):19-23.
[9] 侯愛花.美國知名高校圖書館的特色館藏建設與服務[J].圖書與情報,2014(5):75-79.
[10] 許桂菊.作為場所的圖書館:再思考與展望[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3):44-49.
[11] 肖小勃,喬亞銘.圖書館空間:布局及利用[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4):103-107.
[12] 鄂麗君,蔡莉靜.國外大學圖書館科研支持服務內容介紹及特點分析[J].圖書館雜志,2015(1):82-86.
[13] 朱素真.“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搭建資源共享平臺[J].世界教育信息,2015(23):78-79.
(責任編輯 劉敏)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Ethnic Libraries along “One Belt and One Road”
ZHANG Jia-li1, LIN Ji-hong2
(1.Library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Tongliao Inner Mongolia 028000,China;2. Library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ongliao Inner Mongolia 010018, China)
To enable ethnic libraries to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and adapt to the strategy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and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libraries and the prosperity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cultur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as regards ethnic libra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ong “one belt and one road” and dwells 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service expansion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the librarie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relation to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expansions, personnel reorganization, skill improvement, teaching reform, technology update, interlibrary sharing and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are provided.
ethnic library; university library; “one belt and one road”; development strategy
2017-01-17;最后
2017-04-02
國家社科基金(15XTQ001);內蒙古民族大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NMDYM15042)。
張佳麗(1981-),女,吉林白城人,館員,主要從事信息分析與咨詢、少數民族圖書館事業和閱讀推廣研究。
2096-1383(2017)04-0305-05
G259.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