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輝
(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陜西咸陽 712000)
非小細胞肺癌屬于肺癌中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占肺瘤的≥70%[1]。非小細胞肺癌癌細胞生長分裂的速度較慢,轉移時間、擴散時間具有隱匿性特點,所以難以在早期發現。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通過手術治療,因錯失最理想的治療時機,臨床效果并不理想,還會產生不良反應情況。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74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影像學檢查、病理組織學檢查,經國際肺癌晚期診斷標準確診[2],排除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觀察組男22例、女15例;年齡44~80歲,平均年齡(62.3±5.6)歲。對照組男21例、女16例;年齡42~78歲,平均年齡(61.7±5.3)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觀察組
采 取 250 mg吉 非 替 尼(生 產 廠 家:AstraZeneca UKLimitited)口服治療,服藥時間為早餐后0.5 h,1次/d,治療時間為3個月,以1個月為一個療程。
(2)對照組
采取吉西他濱(生產廠家: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順鉑(生產廠家: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治療。取40 mg順鉑治療1~3 d,第1 d及第8 d給予吉西他濱1.4 g。
(1)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參照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標準[3],對觀察組、對照組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判。非小細胞肺癌腫瘤病灶基本消除,或縮小≤30%,即為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除,即為有效。腫瘤病癥無顯著改變或增大,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即為無效。(2)對比兩組不良反應。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與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30 %,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3.7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中,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口腔潰瘍、腹瀉各占 0、2.70%(1/37)、2.70%(1/37)、5.40%(2/37),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80%(4/37);對照組中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口腔潰瘍、腹瀉各占8.11%(3/37)、8.11%(3/37)、8.11%(3/37)、5.40%(2/37),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9.73%(11/37);組間比較,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χ2=4.0972)。
非小細胞肺癌,為臨床上常見的病癥,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放療、化療、手術。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因為腫瘤物發生轉移,會對四周重要組織器官構成損害,因此經手術治療臨床效果較差。吉西他濱屬于新型的胞嘧啶核苷衍生物,進到人體內經脫氧胞嘧啶激酶活化,通過嘧啶核苷脫氨酶代謝。順鉑,為金屬鉑類絡合物,但對于腎、神經系統、胰腺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易對DNA功能構成破壞。吉非替尼屬于分子靶向藥物,為表面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及酶抑制劑,能夠選擇性的和表面生長因子受體、ATP激酶結合位點相結合,有效阻斷酪氨酸激酶活性所發揮的作用。≥50%的非小細胞肺癌表面存在生長因子受體表達,可對癌細胞分裂增殖進行抑制,并加速癌細胞凋亡。這一藥物和傳統細胞毒性藥物比較,不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情況,同時應用安全、簡便。
總之,與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治療方法相比,吉非替尼單藥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效果較好,且不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情況。
[1] 劉紅柳,楊家梅.培美曲塞單藥或聯合吉非替尼治療EGFR-TKI耐藥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J].中國癌癥雜志,2017,27(2):135-139.
[2] 王煜坤.半枝芩蓮湯聯合吉非替尼治療晚期老年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研究 [J]. 中醫學報,2017,32(7):1137-1140.
[3] 劉芳,唐婷玉,杜堅宗,等.沙利度胺聯合吉非替尼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生存質量及生存期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37(1):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