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燕
(濟寧市任城區第一婦幼保健醫院,山東濟寧 272137)
根據相關部門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發病率約占10%,且受到社會環境、產婦自身等多方面的影響該數字在持續上漲中。GDM是妊娠期常見并發癥,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對胎兒健康造成不良影響[1]。降低母嬰并發癥風險的有效措施包括控制產婦血糖水平等,因此需要實施積極規范的孕期管理措施穩定產婦病情,維持血糖水平,進而對母嬰并發癥進行有效規避,為探究規范化孕期管理對妊娠期糖尿病高危產婦預后的影響,我院開展了相應研究,結果如下。
選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9月收治的144例高危妊娠期糖尿病產婦為研究對象,所有產婦均為單胎妊娠。研究通過抽簽法將其分為兩組,即對照組72例和研究組72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3~43歲,平均年齡(28.6±3.5)歲,孕周36~41周,平均(38.6±3.7)周,研究組產婦年齡25~44歲,平均(29.2±3.6)歲,孕周38~42周,平均(39.3±3.6)周,兩組產婦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行常規孕檢及生活護理。
研究組行孕期規范化管理,首先成立GDM規范化管理小組,為產婦開展健康宣教,宣教內容主要包括GDM發病影響因素、危害以及保健方案。開展心理干預,以此緩解產婦為疾病的恐懼心理和擔憂心理,加強產婦控制血糖的信心。同時為產婦實施飲食及運動指導,根據產婦病情以及喜好制定飲食計劃,其應多食用維生素豐富的食物,飲食方案的重點在于控制熱量攝入,高危產婦每日食物熱量攝入約為5000~7500 kJ,并且熱量隨著孕周增加按照4%趨勢增加,注意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的補充。運動量應根據產婦的個人體質原因規定,高危GDM產婦適合進行上肢鍛煉和慢走運動,每次運動持續時間控制在45 min左右,分3次完成。定期進行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紅蛋白的測量,以此為依據對管理方案進行調整。
記錄兩組產婦及新生兒的并發癥情況。
將本次研究數據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18.0,用率(%)表示計數資料,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產婦圍產期發生產后出血2例,胎膜早破1例,子癇前期2例,并發癥共5例,發生率(6.94%);對照組產婦圍產期發生產后出血5例,胎膜早破3例,子癇前期4例,羊水過多3例,并發癥共15例,發生率(20.83%),研究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065,P < 0.05)。
研究組新生兒發生宮內窘迫2例,巨大兒2例,死亡1例,極低體重1例,并發癥共6例,發生率(8.33%);對照組新生兒發生宮內窘迫5例,巨大兒4例,死亡2例,極低體重3例,低血糖3例,并發癥共17例,發生率(23.61%),研究組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2609,P < 0.05)。
GDM產婦的胰島素含量相比健康者更少,因此其體內的糖類物質、蛋白質以及脂肪代謝量更少,進而可引發高血脂癥或高血糖情況,使得產婦的血管逐漸狹窄或堵塞,進而引發高血壓[2]。此外產婦的高血糖還會進入其腹中胎兒體內,導致胎兒血糖水平也有升高跡象,增加了胎兒的尿量誘發羊水過多。而病情持續到中晚期可造成胎兒胰島細胞增大,分泌更多的胰島素,誘發巨大兒。此外GDM還可提升母體子癇前期和產后出血等并發癥發生風險,導致新生兒窒息、極低體重甚至死亡等,而高危產婦發生GDM的風險遠高于普通產婦[3]。因此加強高危產婦的孕期管理對其并發癥預防具有重要意義。
孕期規范化管理的內容較多,主要包括健康宣教、飲食指導、合理運動、血糖控制等,規范化孕期管理措施的實施能夠有效規避GDM給母嬰帶來的不良風險。其中健康宣教的實施可以增加產婦對GDM的認識,更加了解該疾病的危害以及保健措施;飲食指導可以將產婦的體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降低血糖;合理運動同樣可以控制體重,此外還能將胰島素敏感性進行提升,上述多種管理方案共同實施能夠有效控制產婦過高的血糖,進而規避GDM風險。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產婦的并發癥及新生兒并發癥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孕期規范化管理能夠有效提升高危產婦預后。
綜上,GDM高危產婦實施孕期規范化管理可有效減少母嬰并發癥發生率,提升臨床預后。
[1] 楊冬梅.妊娠期糖尿病住院產婦開展孕期保健對母嬰預后的臨床影響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150-151.
[2] 國海紅.妊娠期糖尿病篩查與管理對孕婦圍產兒影響的臨床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4):104-105.
[3] 何東方.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婦血糖控制情況對母嬰預后的影響 [J]. 中國實用醫藥,2017,12(2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