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芳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 湖北十堰 442000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持續顱內壓監測的護理分析
黃曉芳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 湖北十堰 442000
目的:分析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持續顱內壓監測的護理干預方法。方法:從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中,選取3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監護儀及壓力轉換器對患者的顱內壓進行持續監測,觀察患者的臨床反應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結果:通過對患者的顱內壓進行持續監測,對患者持續監測3-7天,患者均呈現ICP升高的現象,根據患者顱內壓升高情況的不同,可以分別給予其速尿、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護理治療措施。30例患者中完全康復12例,生活基本自理9例,生活不能自理6例,死亡3例。結論:持續顱內壓監測可以為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提供準確、及時的病情變化信息,同時將護理與治療相結合,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減輕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預后。
護理;顱內壓監測;重型顱腦損傷
持續顱內壓監測是神經外科治療中的一種常見方法,其通過對患者顱內壓的監測為主治醫生確認治療方案提供依據。顱內壓增高是影響重型顱腦損傷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持續顱內壓增高可能引發患者出現預后不良,產生腦缺氧、腦供血不足等現象,嚴重時可能會誘發急性腦腫脹死亡[1]。本文從我院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選取3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監護儀及壓力轉換器對患者的顱內壓進行持續監測,觀察患者的臨床反應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現將具體結果進行如下總結。
從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中,選取30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在10-65歲之間,平均年齡在(37±2.3)歲,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都無其他疾病,患者的GLS評分都在3-8分范圍內。其中顱內血腫4例,原發性腦干損傷2例,外傷性硬膜外血腫11例,廣泛腦挫裂傷患者13例。
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進行顱內壓監測,需要患者雙眼閉合,保持平臥姿勢,在枕外粗隆旁邊 2cm處分別放置一個記錄儀器,對患者的實時情況進行監測[2]。由于需要長時間的臥躺,病人可能會因為行動不便出現焦慮不安等消極情緒,不配合治療,對此護理人員需要對其進行安撫,囑咐患者不要亂動,必要時可為患者注射鎮靜劑。同時護理人員要注意和患者家屬進行及時的溝通,讓患者家屬對患者的情況有所了解,促使患者家屬配合治療。
在患者進行顱內壓監測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注意儀器上波形的變化,同時觀察患者的瞳孔、精神狀況、生命體征等指標,謹防患者出現腦溢血。在患者臥床監測的過程中,為了避免患者出現呼吸苦難,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呼吸道的濕化,如果患者有呼吸困難的跡象,護理人員可以翻拍其背,幫助患者保持呼吸道通暢[3]。另一方面,在監測過程中,患者肺部容易出現感染,護理人員要注意傾聽患者的雙肺呼吸聲音。為了保證監測效果,護理人員要按時給患者使用脫水劑,如果脫水機的使用對患者顱內壓檢測數據有所影響,可以適當調整脫水劑的使用量。在顱內壓的監測過程中,患者不能食用固體食物,為了保障患者的腸道功能恢復及營養需要,護理人員需要在顱內壓監測開始前為患者安置胃管。為了防止褥瘡發生,護理人員要注意患者的皮膚安全,定時幫患者進行翻身[4]。
通過對患者的顱內壓進行持續監測,對患者持續監測 3-7天,30例患者均呈現ICP升高的現象,其中7例患者呈重度升高,15例患者呈中度升高,8例患者呈輕度升高。根據患者顱內壓升高情況的不同,可以分別給予其速尿、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護理治療措施。30例患者中完全康復12例,生活基本自理9例,生活不能自理6例,死亡3例。
持續顱內壓監測是利用監護儀和傳感器對神經外科患者顱內壓進行測定的一種方法,其具有準確性、客觀性、便捷性,是主治醫生進行手術判斷及臨床用藥重要的依據之一。這種方法還可以通過腦室內注射藥物達到減壓治療的效果。在當前的神經外科常用的監測方式中,多帶有有創屬性,容易引發引流管阻塞、腦出血、顱內感染等并發癥,極大地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顱內出血是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在進行持續顱內壓監測后容易產生的并發癥,誘使并發癥爆發的因素有很多,比較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兩種,一種是因為顱內壓值持續上升,導致顱內壓力負荷過大,患者容易產生精神恍惚、惡心干嘔等癥狀[5]。同時由于長時間的臥躺,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都承受者很大的壓力,出現不適感后,患者可能會反應過激引發心率加快,造成血壓不穩,甚至引發二次顱內出血。另一種是患者返回病房后需要拔出氣管插管,通常此時患者已經完全清醒,把氣管的疼痛感會讓患者出現嚴重的躁動不安,造成顱內壓上升。因此,在完成顱內壓監測后,護理人員也不能掉以輕心,要隨時觀察患者的瞳孔、生命體征、精神狀態等,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向主治醫生匯報。
綜上所述,持續顱內壓監測可以為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提供準確、及時的病情變化信息,同時將護理與治療相結合,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減輕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預后。
[1]楊赟,王健,李長清.無創顱內壓監測的現狀[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5,31(1):104-106.
[2]李海燕,張靜萍,伍國鋒.有創顱內壓監測并發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多因素分析[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4,47(11):763-766.
[3]王翔,張喬,毛慶,等.顱內壓監測下腦室外引流在動脈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中的應用[4].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4,30(2):137-139.
[4]邱炳輝,漆松濤,曾浩,等.持續顱內壓監測指導重型顱腦損傷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3,29(9):933-936.
R648
A
1672-5018(2017)01-0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