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彬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510405
砭石的概況
李國彬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510405
砭石是一種用石制工具對人類進行醫療保健的行為。它最早產生于石器時代,是在使用石器生產實踐過程中,人們找到的一種適于治病的石器。最早期的書籍,如《馬王堆帛書》和《黃帝內經》、《史記》都有砭石的記載。他與針刺無論在來源、適應癥、出土文物上都有所不同。因此砭石是不同于針刺的另一種形式的醫療保健行為。
基于祖國醫學的經筋理論、經絡理論、氣血神理論,砭石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風散寒,通痹止痛;解肌疏筋,除痙止痛;活血化癖,養榮舒筋;溫陽補氣,醒腦安神等功效。
從現代材料學看,砭石石質細膩、硬度不大,具有良好的熱輻射性質和熱紅外性質。他是通過超聲脈沖及遠紅外輻射機理作用于人體。其可觀的超聲脈沖數可通過加速皮膚的氣體交換和二氧化碳的排泄,使機體得到明顯改善。此外,極寬的遠紅外波譜可明顯促進及改善微循環。
在古代,砭石通常被做成各種形狀,如大長方體的砭塊、形長方體的砭砧、球狀的砭球、車輪狀的砭輪、錐狀的砭錐、棒狀的砭棒、板狀的砭棒,以及其他形狀的砭鐮、砭手、砭刀、砭尺。目前,我們主要將砭石用于刺血、放血、排膿、按摩、熱熨、刮痧、割切、或者行砭石操治療。治療上,砭石的使用方法各種各樣。其中包括了八大基礎法、四大附屬法及熱學法和聲學法。基礎法包括感、壓、滾、擦、刺、劃、叩、刮八種方法;附屬方法包括扭、旋、振、拔;熱學法包括溫法及涼法;聲法包括聞法和撾法。
但砭石并不適合于所有情況。一般而言,心臟、頭部、孕婦腹部都是砭石的禁忌治療區。此外,老年人、幼童等體虛應慎用涼法,以免涼法損傷前述體虛者陽氣。
魏琴、侯星延、李小軍等三者選用砭石結合擦、刮、揉、點、刺、拍、滾等手法作用于高血壓患者的百會穴、睛明、太陽等穴后,發現患者血壓都能較治療前都有明顯降低。
侯星延等應用砭石疏通冠心病患者的督脈等,治療后患者胸痛都能明顯減輕,多次治療后胸痛癥狀能明顯緩解。吳桂玲【1】發現砭石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效果優于非砭石組。佟波【2】在辨證論治情況下選用砭石治療胸痹,在胸痛方面都能較非砭石組有明顯明顯緩解。
在骨科頸椎病方面,衣華強【3】、耿引循、謝衡輝等選用砭石熱熨法、刮法、撥法等手法治療后,多數患者能明顯緩解頸部不適及上肢麻木等癥狀。
對于穩定期的膝骨關節炎的患者,王進發現進行砭石治療后,患者膝關節疼痛等癥狀基本得到患者。孫海花則發現在此基礎上配合關節松解術,效果更佳。
此外,對于網球肘、坐骨神經痛、腰椎問盤突出癥、手指部腱鞘炎、肩周炎、肩關節半脫位、慢性運動性軟組織損傷等骨科疾病,砭石治療都能明顯緩解該病疼痛等不適。
王琛、莊平、胡珊珊等都發現砭石在治療腦卒中、中風后遺癥上對人體肢體康復具有促進作用。
陳冬等則發現以針灸配合砭石治療面肌痙攣、帶狀皰疹后神經痛、臀上皮神經損傷、周圍性面癱,能顯著縮短病程,增強療效。
除了在神經、骨科、心系統外,砭石對于其他疾病的治療也大有作為。砭石能明顯緩解原發性痛經、原發性骨質疏松癥、類風濕性關節炎、偏頭痛等患者的疼痛癥狀;砭石還能輔助再障、癌癥、單純性肥胖、便秘、失眠等治療,協助流感、COPD等肺系疾病的肺功能改善。韓兵【4】還發現砭石治療原發性眼輪匝肌痙攣,能控制該疾病復發率情況。此外,砭石也能改善術后患者咳嗽、尿潴留等癥狀。
砭石功效甚多,具有攜帶方便、經濟、操作簡單等優點,但仍有很多發展中的問題亟待解決。就目前情況而言,砭石臨床治療的適應范圍及禁忌癥并不明確,仍需要大量的實驗數據及臨床數據支持。但從實驗角度看,跟大多數針灸實驗類似,砭石治療缺乏嚴格完善的科學分析、缺乏規范的操作及療效評判標準。此外,由于砭石材料的古今差異及地域差異,尚無法明確砭石的“標準”。雖然目前在加強砭具的研發和制作,提倡以泗濱浮石作為制作砭具的石材,但砭石卻依然缺少統一的標準。以上的問題,仍值得我們后人去探討,相信砭石在未來能在臨床上發揮一席之地,為廣大病友謀得福利!
[1]吳桂玲 新砭石療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40 例 [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 13(4),5-77
[2]佟波 砭石療法治療胸痹58例[J] 使用中醫內科雜志 2007,21(6),83
[3]衣華強. 新砭鐮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 36 例療效 觀察[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30(6):461-462.
[4]韓兵 新砭石療法治療原發性眼輪匝肌痙攣療效觀察[J]中國療養醫學,2015,24(12),1261-1263
R212.1
A
1672-5018(2017)01-283-01
李國彬,2015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