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鴻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天津 300211
論新時期下的醫療改革制度
張澤鴻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天津 300211
醫療改革制度成為當今的一大熱門話題,不但對患者產生影響,而且為醫院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醫療機構將如何根據自身情況,抓住機遇和迎接挑戰,積極適應新的醫改政策,變得十分重要。
醫療改革;醫院;機遇和挑戰
我國的醫療改革漫長而又曲折。在1950年8月我國第一次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就開始逐步建立起了由公費醫療、勞保醫療、合作醫療組成的福利性醫療保障制度,并實施到1978年。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一些問題伴隨著產生,例如衛生資源分配不平衡的問題十分突出。在1985年4月,為了把衛生工作搞好,國務院轉批了《關于衛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問題的報告》。1992年9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深化衛生改革的幾點意見》,在報告中指出衛生事業是公益性的福利性事業,支持有條件的單位辦成經濟實體或實行企業化管理,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直到1994年,開始在部分城市進行試點啟動了城鎮職工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在2000年2月,我國全面啟動醫改制度,內容更加豐富和實際。2002年10月國務院召開農村衛生工作會議,建立和完善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補助制度。2003年1月16日,社會開始關注公共衛生體系暴露出的一些問題,國務院同時轉發了《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要求從當年開始新農合試點。2004年、2005年,先后兩年針對不斷出現的問題和日漸突出的矛盾,經過專家不斷調研,提出了質疑,同時證明中國醫改不成功。在2006年,吸取失敗經驗,重新成立醫改小組,于2007、2008年先后召開座談會,調研,制定討論醫改方案,最終于2009年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新醫改方案獲原則通過。
我國的新醫改制度不是盲目進行的,它具有一定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是符合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進程的,具有合理性。新的醫療改革制度本著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并重的方針,積極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的思想,具有合理的理論基礎。它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及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新的醫療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努力建立協調統一的醫藥衛生管理體制、高效規范的醫藥衛生機構運行機制、政府主導的多元衛生投入機制、科學合理的醫藥價格形成機制、嚴格有效的醫藥衛生監管體制、可持續發展的醫藥衛生科技創新機制和人才保障機制、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建立健全醫藥衛生法律制度,具有可瞻性及可持續性[1]。
我國的醫療改革近期主要強調了五項重點內容,主要是加快推進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及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每個內容及進程都與民生有著重要的聯系,都體現了社會主義優越性。
公立醫院成為了新醫改的重要參與者和執行者,在這次醫改過程中,國家加大力度進行投入,前所未有,對公立醫院的影響比較大。在整體規劃中,國家的大部分資金投入基本上向基層傾斜,公立醫院肩負的責任和任務比較重大,除了簡單的醫療救助外,還肩負著人才的培養和重要醫學課題的研究,支出內容遠遠大于基層機構,所以公立醫院要想更好的發展,保障利益,就要在保障公益性的同時,學會以市場運作模式經營管理。
在這次醫改的過程中,公立醫院相應出臺了很多政策和制度,比如實行績效工資制度,績效評估管理體系及醫療質量安全評估管理體系等。但是在醫改中提出了取消藥品加成等要求,暫時還不能完全達到標準。面對這些問題,領導者應該深刻領會國家的醫改精神,認真對待改革中即將或已出現的矛盾,結合實際,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從長遠考慮,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忽略大的趨勢走向。同事醫院要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利用,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和文化氛圍,打造良好的團隊,實現員工自身價值的實現和醫院整體效益的提升。
現在的醫院結構模式普遍繁瑣,機構重疊,人員過多,知識結構層次不均,面對這些很難做到良好的管理,浪費了醫院的資源,影響醫院的長遠發展。面對此種情況,醫院應該建立比較規范的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改進醫院內部管理,合并優化流程,縮短病人等候時間,方便患者就醫,使醫院發揮最大的效益。
在這此醫改中,醫院和醫保的關系也是核心內容。醫保不能將醫衛事業自身發展與國家建立醫保體系分開,在老百姓得到實惠的同時,也不能忽略醫院的切身利益。所以醫院還應在醫保方面加強管理,適當嘗試調整,。
醫療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正在不斷摸索中進行。患者的利益關系到民生問題,是一個國家首要考慮的問題之一。而醫院作為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在如何解決患者就醫的問題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職責。如何解決醫患關系,如何使雙方利益最大化,一直是我們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不斷積累經驗,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問題,在困境中積累經驗,我們的醫療改革會不斷完善。
[1]劉牧樵.中國醫改后老年康復醫療服務發展趨勢[A].中國民康醫學雜志社、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康復醫學工作委員會.《中國民康醫學》創刊25周年慶典及表彰活動紀念文集[C].中國民康醫學雜志社、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康復醫學工作委員會:,2012:8.
R651.1
A
1672-5018(2017)01-2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