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艷
摘要 總結康縣復種大豆高產栽培技術,包括選地整地、品種選擇、適期播種、配方施肥、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適時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復種大豆栽培技術提供有效措施,為業界提供參考。
關鍵詞 復種大豆;高產;栽培技術;甘肅康縣
中圖分類號 S565.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2-0020-01
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食用油作物,其富含蛋白質,在全國范圍內被廣泛種植。大豆在康縣分布較廣,全縣各鄉鎮幾乎都有大豆的栽培。由于康縣耕地地力水平低下,農民復種大豆施肥不足,導致大豆產量低下,不足1 500 kg/hm2。因此,如何提升大豆產量、品質,最終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是一項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為促進康縣大豆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轉變大豆品質差、產量低的狀況,康縣農技中心經過在全縣連續5年種植試驗并結合當地農民的種植習慣,特對康縣復種大豆高產栽培技術進行歸納總結。
1 選地整地
用于復種大豆的地塊,應當優選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層深厚、通風向陽的地塊,并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進行深耕整地,去除地塊中的異物,確保地塊平整、上虛下實。
2 品種選擇
優選長勢旺盛、抗逆性強、具備高產穩產特性的優質品種,推薦使用豫豆22、中黃30以及中黃39等品種。
3 適期播種
適期進行早播,早播對于復種大豆來說尤為關鍵,應當在前茬作物(通常以小麥為主)收獲后及時進行早播,為大豆的生長發育爭取更多的時間,也是提升產量、提高品質的關鍵所在[1]。
為了提高播種效率、節約人工成本,可采用機械播種方式進行條播。其具有下籽均勻、苗勻、苗壯、苗齊等優勢。機械條播時行距控制在35~40 cm之間。播種量為90~105 kg/hm2,留苗密度15萬~18萬株/hm2。
4 配方施肥
應當視其前茬情況而采取不同的施肥措施。冬小麥屬于兩年三熟作物,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大,因此對地力的消耗也較大,加之復種大豆時早播搶種,致使基肥施用不足,很容易出現大豆生長肥料不足問題。因此,如前茬為冬小麥,在冬小麥播種前便要施足底肥,通常以有機肥為主、復合肥為輔,并做到適時追肥,確保冬小麥、大豆全生育期養分充足。用量為有機肥52.5~60.0 t/hm2、過磷酸鈣750~1 005 kg/hm2、尿素390~450 kg/hm2、氯化鉀120~180 kg/hm2。其中,在小麥播前結合整地施入50%的磷鉀肥和80%的氮肥作基肥;此外,在小麥拔節前追施剩余20%的氮肥,在大豆初花期追施剩余50%的磷鉀肥[2]。
5 田間管理
待大豆進入生長期后,田間管理尤為重要,直接影響著大豆的產量與質量[3]。其中應當著重考慮除草、松土以及追肥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查苗補種。大豆播種后1周左右,及時檢查出苗情況,如出現缺苗問題及時進行催芽補種,以保證幼苗齊全;其次是中耕松土,待大豆進入四至五葉期,應當及時中耕松土,以便大豆茁壯成長[4];再次是追施葉肥,待大豆進入開花結莢期后,可選用0.2%硼酸配合使用0.3%磷酸二氫鉀以及0.5%尿素進行葉面噴施,以提高產量。實踐表明,在采用葉面追肥的條件下,可增產10%以上。
6 病蟲草害防治
細菌性斑點病、霜霉病、花葉病以及孢囊線蟲病等是危害大豆的主要病害,食心蟲以及蚜蟲則是危害大豆的主要蟲害,對于上述病蟲害來說,建議選用化學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方法。建議應用以下幾種防治措施: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并選用無病種子,以防病害傳播。通過中耕除草、施肥管理等方式增加大豆植株的抵抗力。適時進行化學藥劑防治,以施用低毒高效的藥劑為基本原則,做好化學藥劑防治工作。在病害防治方面,可采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0%百菌清懸浮劑600倍液等對大豆霜霉病進行有效防治;采用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200~350 g/hm2兌水1 000 L/hm2對大豆細菌性斑點病進行有效防治;對于大豆花葉病來說,則可以在發病初期用1.5%植病靈2號1 000倍液噴灑來防治;此外,對于大豆孢囊線蟲病來說,施用呋喃丹顆粒劑30~60 g/hm2便可實現良好的防治效果。在蟲害防治方面,可在田間卷葉株達5%~10%或有蚜株數達50%時,使用40%樂果乳油1 500倍液或抗蚜威液劑2 0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對于大豆食心蟲來說,則可用敵敵畏熏蒸方式毒殺。
通常在雜草長至三至四葉期時進行化學藥劑除草,可采用10%乙羧氟草醚150 mL/hm2,并配合使用10.8%精奎禾靈750 mL/hm2進行噴霧防除[3-4]。
7 適時收獲
待大部分葉片脫落、籽粒變硬時,便可進行收獲,收獲時選擇天氣晴朗天氣進行。
8 參考文獻
[1] 韓曉增.大豆高產施肥技術的研究[J].土壤與作物,1998(3):239-240.
[2] 宋建軍.大豆高產配方施肥技術[J].農民科技培訓,2010(11):31.
[3] 王志濤.大豆高產施肥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6):270.
[4] 桑濤.大豆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