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龍++周建忠++白紅珍++胡志平++吳云輝


摘要 在撫州市臨川區進行了晚稻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國豐2號熟期適中,穗粒并重,農藝性狀好,豐產性能好,抗性高,適宜本地大面積推廣;兩優6326和豐兩優1號抗倒伏,但生育期較長,作二晚種植應注意寒露風危害。
關鍵詞 水稻;品種;產量;抗性;農藝性狀;經濟性狀;江西撫州;臨川區
中圖分類號 S511.33.0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2-0028-02
撫州市臨川區是個農業大區,常年水稻播種面積在8萬hm2以上。為穩定糧食生產,臨川區積極引進新品種進行試驗,篩選出適宜臨川區種植的抗逆高產優質水稻品種[1-2]。撫州市臨川區桐源鄉農技推廣綜合站在桐源鄉鄭坊村進行了晚稻品種比較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參試水稻品種7個,即先農20號、國豐2號、豐兩優1號、兩優6326、益禾8號、益禾10號、躍新2號。試驗田前作為早稻,屬中潴灰潮沙泥田,土壤肥力中上,灌溉方便,面積1 200 m2。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7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其中以先農20號作對照(CK)。不設重復,隨機排列[3-4],小區面積133.3 m2,小區之間用40 cm寬的分隔行隔開,周圍設有保護行。采用濕潤育秧,手工栽插,栽插規格20 cm×20 cm。
1.3 試驗實施
耕整秧田時施尿素90 kg/hm2、鈣鎂磷肥375 kg/hm2作底肥。6月24日播種,7月1日秧苗1葉1心時噴多效唑,7月4日秧田施尿素45 kg/hm2作斷奶肥,7月14日噴送嫁藥及噴施送嫁肥,7月23日秧齡5葉1心時移栽。試驗田于7月22日進行耕整,耥田前用25%復合肥750 kg/hm2作基肥,7月30日施分蘗肥、除草,用尿素150 kg/hm2、氯化鉀112.5 kg/hm2拌精克草星15包/hm2撒施。移栽時保持淺水層,自然落干后再灌淺水,夠苗時曬田,抽穗揚花時保持一定水層,其余時間干濕交替進行露曬田,收獲前5 d斷水。參照當地防治警報并根據試驗田病蟲害發生情況于8月10日用泰極防治二化螟及稻縱卷葉螟,8月30日用泰極、吡蟲啉防治稻縱卷葉螟及稻飛虱,9月13日用旋擊、泰極、潔苗防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紋枯病及稻曲病,10月4日用敵敵畏、吡蟲啉防治稻飛虱。每小區定點調查10株,每隔5 d調查1次,直至苗峰下降為止,收獲時考種[5-6]。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分析
從實割產量來看,參試7個品種較對照先農20號(CK)增產的有國豐2號、兩優6326、豐兩優1號、益禾10號,其中產量表現最好的是國豐2號,產量為7 171.79 kg/hm2,其次是兩優6326,產量為7 081.77 kg/hm2,分別較對照先農20號(CK)增產382.59、292.57 kg/hm2,增幅5.64%、4.31%,益禾8號與CK產量基本持平,躍新2號較CK減產352.59 kg/hm2,減幅5.19%(表1)。
2.2 農藝性狀分析
各品種同時播種同時移栽,秧齡均為29 d。由表2可知,2個早熟品種先農20號(CK)和躍新2號全生育期較短,分別為116、115 d,益禾10號、益禾8號、國豐2號3個品種全生育期相近,分別為119、121、122 d,豐兩優1號、兩優6326全生育期較長均為125 d。播始歷期長的是豐兩優1號和兩優6326,均為83 d,躍新2號最短,為79 d。分蘗力強的品種有益禾10號、益禾8號,先農20號和豐兩優1號分蘗力較強,其余品種分蘗力一般。株型緊束的有益禾10號、益禾8號、躍新2號,其余品種株型適中。葉色濃綠的有益禾10號,淡綠的有躍新2號。豐兩優1號、兩優6326、益禾8號、益禾10號葉姿挺直,躍新2號葉姿披垂且長勢差。
2.3 經濟性狀與抗性分析
由表3可知,有效穗數最多的是先農20號(CK),達321.0萬穗/hm2,最少的是兩優6326。參試品種穗總粒數均較對照先農20號(CK)多,兩優6326最多,為128.3粒,其次是益禾8號,為125.2粒,豐兩優1號113.3粒,益禾10號108.0粒,躍新2號106.6粒,國豐2號105.0粒,分別較CK多31.8、28.7、16.8、11.5、10.1、8.5粒。結實率最高的是國豐2號,達93.0%,最低的是益禾8號。千粒重最大的也是國豐2號。抗性方面:紋枯病國豐2號、先農20號(CK)、躍新2號中度發生,其余品種輕度發生。細條病躍新2號較重,兩優6326抗細條病。稻曲病益禾10號重度發生,益禾8號和躍新2號中度發生,其余品種輕度發生。熟期轉色豐兩優1號、益禾10號、先農20號均好,躍新2號差。兩優6326和豐兩優1號容易落粒。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國豐2號熟期適中,穗粒并重,農藝性狀好,豐產性能好,抗性高,適宜撫州市臨川區大面積推廣。兩優6326和豐兩優1號抗倒伏,但生育期較長,作二晚種植應注意寒露風危害。益禾10號產量表現較穩定,但易感稻曲病。躍新2號抗性較弱,易感細條病,后期表現早衰,不宜在本地推廣。
4 參考文獻
[1] 喻鳳琴,劉宗發,黃海燕,等.超級晚稻品種比較試驗初報[J].江西農業學報,2010(2):24-25.
[2] 溫嬌萍,唐杰,謝蔚,等.2012年萍鄉市雜交水稻新組合晚稻品種比較試驗[J].農業科技通訊,2015(1):33-35.
[3] 林細華.漳州市晚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福建稻麥科技,2015(2):83-87.
[4] 邱獻誼,李廣華,曾國軍,等.5個秈粳雜交晚稻品種在南縣地區比較試驗[J].湖南農業科學,2016(4):8-10.
[5] 汪美良.早晚稻兩季不同品種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1(9):98.
[6] 徐建良.2015年嘉興市秀洲區水稻新品種擴展鑒定和豐產示范總結[J].寧波農業科技,2016(3):24-26.
[7] 歐陽江南,郭明選,高漢清,等.雜交晚稻新組合比較研究[J].作物研究,2015,29(3):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