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然
成王敗寇,榮辱得失,沒有硝煙的商業江湖,每天都有新的故事。
2016年,對于中國企業家來說,是值得銘記的一年,在這一年里他們會充分體會到作為一名企業經營者,所必須面對各種風險。
得意失意或許只是一時,得意失意榜,留予諸位看客自己評判。
得意者
任正非 榮登巔峰
華為在2016年賣出了1.39億部手機,這些手機大多被來自城市、鄉鎮的男人們買走。這些男人們有幾個普遍的共性和購買原因大致如下:1.不喜歡蘋果,2.買不起蘋果,3.不會用蘋果,4.老婆已經買了蘋果,5.三星爆炸了。成功的滿足了這部分用戶的需求,讓華為在2016年收入成功突破了5000億元,一舉讓全中國人民都驚呆了。
史玉柱 造游戲巨輪
依舊在電視臺廣告打的火熱的腦白金,其實早已不再是史玉柱的產業。他如今最重要的身份,是巨人網絡集團董事長。在游戲行業,史玉柱延續了自己一貫的強勢作風,首先提出來了“狼性文化”,這恐怕是游戲行業年輕、土豪、自由不羈的從業者們,第一次感受到了強烈的競爭壓力。但是沒辦法,史玉柱看得明白,游戲雖然仍然利潤可觀,但已經不再是閉眼抓錢的朝陽藍海。
王傳福 新能源汽車王者
2016年中國的電動汽車行業迎來了大爆發,作為行業中的領跑者,比亞迪自然贏得了更大的市場和利潤。而王傳福布局電動汽車這個行業,已經有十年之久。也難怪這個以低調甚至有一點點木訥著稱的“技術宅”,會在市場一片向好的時候驕傲的宣稱,比亞迪不是搶人飯碗、搶市場,而是沒有競爭者。
王衛 千億身家
很多人都反映,在2016年用順豐寄快遞變得更貴了。可是即便這樣,每當想確保郵件安全或者速度的時候,又好像別無選擇只能選擇順豐。于是順豐的核心競爭力就在用戶的糾結中體現得非常充分了:一個是快,一個是安全。但在物流領域,能做到這兩點談何容易,于是我們看到王衛憑借高達55%的持股比例,通過借殼上市實現了千億身家,并進一步鞏固了在快遞江湖中的地位。
江南春 順勢而為
江南春是最早決定從美國紐交所退市的企業家之一,曾經被做空機構折磨的焦頭爛額的他,從此再也不用擔心被人做空了:分眾傳媒甚至連兩市的融資融券標的都不是,千億市值也比在紐交所的時候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更讓他意氣風發的是,上市前一年趕上P2P創業大爆發,手里全是錢四處打廣告的金融新貴們,結結實實的送來了一份大禮。
潘剛 抵御“野蠻人”
“資產荒”的大背景下,優質的食品、飲料企業股權成為資金追捧的對象。深感控股權受到威脅的伊利,因此緊急籌劃了定增收購方案。最終“野蠻人”沒能敲門成功,董事長潘剛也可以長出一口氣。但價格越來越低的進口牛奶,很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對伊利形成強有力的挑戰。
溫鵬程 傳統行業掘金
創業板中出現了一個市值1500億左右的龐然大物,一時讓人很難適應。一家生豬、肉雞養殖企業,一年能實現超過60億元的凈盈利,這一時半會兒也很難讓人適應。2016年,在60多億利潤的基礎之上,溫氏股份竟然實現了80%-100%的利潤增幅,超百億元的利潤總額占到了創業板整體的42%,這更讓人難以適應:究竟是高科技太弱,還是養殖太掙錢?
陳發樹 終得夙愿
2009年,在“打工皇帝”唐俊的操刀之下,云南白藥從紅塔集團手中收購云南白藥12.32%的股份,最終卻因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名義,被紅塔集團大股東中國煙草總公司否決。經過一系列官司之后,陳發樹在2016年卷土重來,以254億的價格拿下云南白藥控股股東50%的股份。君子“報仇”,七年不晚。
張一鳴 顛覆傳媒
2016年是今日頭條的“奇跡之年”,跟隨移動互聯網一同成長4年之后,這家內容智能分發企業獲得了超過100億元的收入,震驚媒體行業。人工智能剛剛嶄露頭角,就將一個產業的格局顛覆到如此的地步。我們不禁要問,下個行業會是誰?
汪滔 新貴依舊
對于無人機行業來說,2016年是非常痛苦的一年,大量企業增長受限,估值縮水,但大疆除外。2015年獲得2.5億美元凈利潤之后,大疆又取得了百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去年增長了60%,且八成來自海外市場。
失意者
中國股民苦苦掙扎
恐怕沒有一個群體能夠像股民一樣,一整年都沉溺在“怨念”當中,2015上半年短暫的輝煌之后,不得不面對長達一年半的(或者會更長)的熊途。據統計,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2016年以來累計下跌17.91%和15.4%,漲幅表現在全球73個市場指數中位居倒數第四和第三,中國股民人均虧損超1.3萬元。IPO節奏仍然很快,但投資者的虧損仍在持續,年度失意榜第一,頒給這些在虛擬市場里,用真金白銀支持了國家實體經濟發展的中國股民,當之無愧。
謝文堅 三者皆輸
過去兩年,上海家化的鬧劇一直持續,在2016年結束之際,這些鬧劇終于結出惡果:2016年,上海家化業績同比下降高達90%,對于經濟周期并不敏感的家化行業,這完全是一個災難。平安機關算盡,最終卻被“自己人”謝文堅交出一份如此答卷,顯然讓整個事件陷入了“原管理層、平安、投資者”三輸的境地。
王石 慘勝
什么?王石在“萬寶之爭”中將姚振華擊退成財務投資者,為什么會是失意者?但事實確實如此,一個曾經是地產行業的王者,在這次事件中受到了來自后輩強有力的挑戰,招招扎在自己的軟肋上,這于如王石這般的行業領袖來說,著實是一種無法言喻的氣憤和無奈。所謂“慘勝”,大抵如此。
程維 輸的郁悶
歷經千辛萬苦、過五關斬六將,地推、補貼、融資、收購、合并,滴滴在過去兩年一直是動作最大的企業之一,但終于收購了優步中國之后,卻不得不面對最終BOSS:政府監管,并最終輸的有些郁悶。是共享經濟,還是互聯網出租車公司?躋身巨頭,幾乎掃蕩了所有競爭對手的程維,仍然有大把機會,但這個問題,似乎已經到了必須給出答案的時刻。
黃章 仍需努力
2015年,阿里巴巴投資了魅族6.5億美元,這筆巨額支票,讓黃章率領的魅族從小眾走向大眾,從低調走向喧嘩。但風格的大變,和巨額注資,卻并沒有讓魅族走上發展的快車道,2016年的銷量雖然與行業一同快速增長,但仍在前10名中位列倒數,相比華為、OPPO、VIVO等企業,在銷售和曝光度方面,差距越來越大。下定決心融入主流市場的黃章,收獲卻比想象中來得少很多。
王靖 風雨飄搖
頭頂“神秘商人”名號的王靖,2014年舉世矚目,2015年走下坡路,到了2016年,山雨欲來風滿樓。經歷股價的長期下跌之后,2016年底有媒體爆出了一篇調查文章,隨之而來的危局,已經將這家興起不久的企業,推到了生死邊緣。
姚振華 功敗垂成
截至收稿,“賣蔬菜”出身的姚振華和他麾下的前海人壽,仍是萬科最大股東,但局勢和年初相比已經今非昔比:來自監管層面的巨大壓力,顯然超出了姚振華在設計這次運作時的預期。功敗垂成、最終退居“財務投資者”的姚振華,著實給金融新貴們上了深刻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