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士聰++袁謙++李世民++趙永濤
摘要 2015年至2016年冬季,漯河地區小麥遭受嚴重凍害。以漯河地區大田小麥為調查范圍進行凍害調查,分析了凍害原因,進而提出防治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 小麥;冬季凍害;原因;對策;河南漯河
中圖分類號 S512.1;S4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2-0038-02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Wheat Winter Freezing Injury in Luohe Area
ZHEN Shi-cong YUAN Qian LI Shi-min ZHAO Yong-tao
(Luoh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Henan Province,Luohe Henan 462300)
Abstract The wheat suffered from freezing injury severely in Luohe region in the winter from 2015 to 2016.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freezing injury of wheat in Luohe Area,analyzed the causes,and put forward the contermeasur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wheat;winter freezing injury;causes;countermeasures;Luohe Henan
凍害是影響小麥生長發育的不良環境條件之一,降溫幅度大、持續時間長、驟然降溫對小麥危害嚴重。2016年冬季,漯河地區小麥凍害嚴重,凍害程度為3~5級,根據苗情被劃分為二類或三類麥田。漯河地區10年來首次出現此類冬季凍害,農民損失嚴重。因此,分析冬季小麥凍害原因并提出對策,不僅可為栽培育種者應對凍害提供參考,也為農民確定管理措施提供依據,而且對于漯河地區小麥的持續穩定高產具有重要意義。
1 小麥冬季凍害調查情況
漯河地區是河南省小麥生產主要產區,全市實有耕地面積18.9萬hm2,冬季小麥種植面積占95%,對河南小麥產量的穩定及提高有重要意義[1]。選取郾城區、源匯區、舞陽縣大田小麥為調查地點,具體有郾城區新店鎮薛莊村、春莊村、堯河廟村,商橋鎮大楊村,裴城鎮坡劉村;源匯區空冢郭鄉空冢郭村、前袁村、馬店村、大廟王村、賈莊村,大劉鎮白寺村、師莊村;舞陽縣北舞渡鎮。2015年11月、12月及2016年1月、2月、3月在調查地點調查記載苗情類型、主莖葉片數、分蘗數、單株次生根、單位面積莖數、單位面積產量。莖數為675萬~900萬個/hm2,單株一級分蘗2~3個、主莖葉片數5~6葉、次生根3~4個,死蘗(苗)10%~30%,葉片干枯1/2~3/4。田間癥狀為葉尖干枯、葉片萎蔫、變色、發黃、漂白、出現水浸狀,組織凍裂、萎縮和壞死,生長畸形、矮化,基部受損,嚴重的表現為葉片全部干枯、根系死亡。二、三類苗居多。據農業部門統計,2014年平均產量達到7 650 kg/hm2,2015年平均產量7 740 kg/hm2,2016年損失嚴重的地塊產量約4 500 kg/hm2,減產約50%。
2 凍害原因分析
2.1 栽培管理
整地粗放、地力墑情不足。整地時沒有深翻,多年淺耕造成土壤板結。旋耕后不做鎮壓,秸稈還田時沒有進行精細粉碎,未澆凍水蓄墑。整地機械鎮壓器缺失,種植機械播種機缺少覆土工序。播期、播量與播種深度不當,沒有結合品種特性進行播種,混淆半冬性與弱春性不同品種播期,播種過早,由于早期通過春化階段以致耐寒性在冬季消失而遭受嚴重損失,播種過晚,麥株不能獲得冬前良好鍛煉[2];播量過大,群體大但弱;播種過深,分蘗遲晚、苗株弱小,播種過淺,受凍嚴重。
2.2 環境條件
氣象資料顯示,2015年11月下旬日平均氣溫從6~10 ℃驟然降至-10~-5 ℃,12月中旬與2016年1月中旬溫度降至 -5 ℃,1月下旬降至-13 ℃。降溫幅度大,持續時間長,低溫寡照天氣頻現,分蘗期與越冬期負積溫-200~-170 ℃·d,引發細胞間隙處結冰或細胞內結冰,造成生理死亡。同時伴有低濕條件,紅蜘蛛發生,小麥受到不同程度的災害。
2.3 品種因素
受信息條件限制,對于新推出的高產、抗逆、質優新品種,農民獲知選用新品種滯后。農民不知道去哪個種業公司才能購買到優良品種,更多是信任廣告宣傳、包裝說明,當遇到一些企業或個人鼓吹品種、虛假宣傳時,往往損失較大。地區與地區環境條件差異大,農民科學文化知識有限,沒有結合當地實際選擇適宜本地區的品種。
2.4 種植觀念
隨著我國城鎮化速度加快,鄉村青壯年大量涌入城市務工。年輕人在外務工1個月的收入趕超種田1年的收入,他們將家中田地轉租或“看天收”。年老者進城照顧兒孫或在村子周邊小工坊從事簡單制作,對家中田地粗放管理。非農收入遠超田地收入,使農民忽視精細種植。
3 防治對策
3.1 農業措施
深松耕作法具有創造適宜的土壤緊實度、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量、促進根系發育、減輕雜草和害蟲危害的效果,為作物生長創造比較適宜的土壤條件。深松耕作法投資少、見效快,需每2年深松1次。深松一般標準35~40 cm[3]。
不同時期麥田鎮壓作用不同,而越冬期鎮壓結合鋤地,可使麥苗主莖和大蘗長得粗壯,有利于增強麥田耐寒抗凍能力。此期鎮壓適宜在分蘗向兩極分化、節間未拔出地面時進行。鎮壓時不可直上直下,麥苗一方傾倒后鎮壓,鎮壓時間在晴天中午以后,早晨與陰天、地濕、播種過深、麥苗較弱不壓,墑情較差和麥苗較好的可適當重壓。另外,播種深度以5~7 cm為宜。
3.2 抗凍品種
選擇適宜當地生長的、能安全越冬的品種極為重要。在本地品種中或從耐寒性強的品種中進一步選育改進以供推廣之用[2],同時采用雜交育種方法培育出抗凍新品種也是有效方法之一。這就需要性狀優良而且遺傳力強的品種作親本,比如百農207、泛麥803、魯麥21、豫教5號、舜麥1718、鄭育麥8號、鄭7698、邯鄲6172、西農979、良星66、濟麥22等。
3.3 抗凍鍛煉
小麥抗凍鍛煉是指當冬季嚴寒來臨之前,隨氣溫降低,小麥體內發生一系列諸如呼吸作用減弱、植株含水量下降、光合產物積累、內源激素變化等適應低溫的生理生化變化,從而提高自身的抗凍能力[4]。因此,可用人工或自然的方法,對萌動的種子或幼苗進行適度的低溫處理,提高其抗凍性[5]。
3.4 化學控制
植物激素與植物抗逆性密切相關[6-7]。赤霉素能降低植物的抗凍性,一些生長延緩劑能抑制赤霉素的合成。因此,應用一些生長延緩劑如矮壯素和多效唑等來提高作物的抗凍性,已開始實際應用[8-10]。
3.5 農業保險補貼政策
據河南省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近日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在被調查的600位農戶中,有317戶從來沒有參加過小麥、玉米、水稻等任何糧食作物保險,占52.8%。據河南省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調查:2013年參加小麥保險的農戶僅占21.2%,參保面積為28.5%。出現這種現狀的原因有農戶嫌賠付低、理賠手續麻煩,保險公司基層力量不足等[6]。爭取政府與相關部門政策支持是關鍵[11-12]。
4 參考文獻
[1] 張鋒,張中州,趙永濤,等.漯河地區小麥生產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種業,2013(1):33.
[2] 金善寶.中國小麥栽培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61:505-506.
[3] 黃昌勇.土壤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257-259.
[4] 張立軍,梁宗鎖.植物生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398-399.
[5] 張繼澍.植物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11-412.
[6] 朱佩嫻.為啥俺還是不想給糧食上保險[N].人民日報,2015-11-24(03).
[7] 李愛國,宋曉霞,吳春西,等.小麥凍害類型及預防補救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1(7):188-189.
[8] 于晶,張林,蒼晶,等.冬小麥抗寒性的研究進展[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08,39(11):123-127.
[9] 衣瑩,郭志富,張玉龍,等.冬小麥抗凍性研究現狀與展望[J].湖北農業科學,2013,52(12):2729-2732.
[10] 楊建輝,巨偉,楊學舉.冬小麥凍害成因及其抗寒機理與對策[J].河北農業科學,2011,15(1):33-36.
[11] 潘春英.小麥晚霜凍害形成原因及防御對策與補救措施[J].農業科技通訊,2015(3):180.
[12] 郭小菲,鄭敏軍.小麥凍害發生的原因及預防補救措施[J].現代農村科技,200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