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邦瓊
摘要 發展無公害葡萄產業不僅利于昭陽區快速提升農業經濟效益,還具備良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因此,不斷探究無公害葡萄栽培推廣技術具有深遠意義。介紹了無公害葡萄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選地建園、優良品種選擇、花蔓枝果管理、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與儲藏等方面內容,以供參考。
關鍵詞 葡萄;無公害;栽培技術;云南昭通;昭陽區
中圖分類號 S663.1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2-0060-02
昭通市昭陽區結合區域實際,充分發揮其生產優勢和資源優勢,不斷加大產業調整力度,逐步擴大無公害葡萄生產基地建設規模。2016年現有葡萄種植面積400 hm2,分布在鳳凰、龍泉、永豐、蘇家院、舊圃等鄉(鎮)、辦事處,年產量8 500 t,產值8 500萬元,已成為新農村建設和農民脫貧致富又一新興產業。為進一步挖掘潛力,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提升其質量與產量,將昭陽區無公害葡萄生產推向新高度,筆者基于多年的葡萄栽培管理經驗,并積極吸收引進國內外先進栽培技術,總結出一套適合昭陽區的無公害葡萄栽培技術,其具有通俗、簡易、效果顯著等特點。現將其總結如下。
1 選地建園
在葡萄園地選擇方面,應當優選地勢較高、向陽通風、土層深厚、肥力較好、交通便利且易于排灌的地方進行建園。葡萄性喜光,不宜將園地選在潮濕、黏濕、黏重的避光處[1]。
2 品種選擇
在品種選擇方面,優選色澤艷麗、豐產穩產、抗性強且品質好,生育期最好在4~5個月之間,且深受市場消費者歡迎的品種。根據多年栽培經驗,紅玫瑰、紅提、無核白雞心等品種比較適合在昭陽區種植。
紅玫瑰葡萄果實橢圓、果穗呈圓錐形,體積偏小,平均粒重10~11 g,平均穗重600 g。果實成熟后顏色艷麗、果皮稍厚、果粉較多,果皮與果粒不易分離,口感香甜爽口,果梗堅固耐貯運,運輸性好,成熟果掛在樹上不易脫粒,抗病性強,不會發生縮果病,易種,在昭陽區5月上旬開花,8月中旬成熟,果硬而脆,品質極佳,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紅提葡萄又名紅地球,歐亞種。一般穗重800 g,最大穗重2 000 g,粒重13~18 g,最大粒重25 g,宜著色,果實鮮紅色或鮮紫紅色,有光澤,外觀十分漂亮,果粒圓形或卵圓形,果肉硬脆,甜味較濃,有香味,口感佳,品質極優,著粒牢固,不易脫粒,特耐貯藏運輸,供應期長,商品價值高,是一個名貴的禮品葡萄珍稀品種,在昭陽區9月下旬成熟,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無核白雞心葡萄屬歐亞種。該品種樹勢強,枝條粗壯,果穗圓錐形,平均穗重830 g,最大穗重1 300 g,果粒著生緊密。果粒長卵圓形,平均粒重5.2 g,最大粒重9 g。果皮黃綠色,皮薄肉脆,濃甜,含糖量高,果實成熟一致,微有玫瑰香味,品質極佳,在昭陽區5月上旬開花,8月中旬成熟。
3 花蔓枝果管理
葡萄冬剪時選留節間較短、芽眼充實的枝條,采用中長梢修剪,適當多留結果母枝,待現蕾后再疏去空枝。采用緩和生長勢的栽培架式,如棚架、“T”字形架或水平棚架。留枝量宜稀疏,目的是保持架面通風透光。適當綁縛結果新梢,讓新梢自由下垂,并抹除副梢,提高基部第1~3節花芽的分化能力。綁縛新梢及時摘心,抑制新梢徒長,促進基部花芽分化,提高其分化水平,形成更多的花穗[2]。施肥原則上,嚴格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磷、鉀肥的比例,增大碳氮比,重施有機肥,保護好秋葉,提高葉片光合作用,促進枝條早成熟。
4 肥水管理
由于葡萄屬于生命周期較長的多年生植物,因此在施肥管理方面因不同品種、樹齡而異,很難確定出統一的施肥管理標準。通常情況下,在幼樹期、生長旺盛前期不宜施肥過多,成年樹以及豐產樹則盡量多施肥,不同時期施肥種類也不同,從發芽期至花期這段時間內,應當以氮、磷肥為主,后期則以磷、鉀肥為主。
4.1 基肥
基肥的施用尤為關鍵,是植株是否能夠健康成長的基礎。基肥通常在秋末施用,且以有機肥為主、復合肥為輔。施肥深度要根據植株根系的深淺而定,原則是施用到根系的主要分布層,以利于根部充分吸收,提升基肥的使用效率。之所以要在秋季施肥,是因為葡萄根系會在秋季進行二次快速生長,此時需肥量較大,且吸收效果較好。可借助于土壤深翻時進行施肥,這樣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生產成本,可謂一舉兩得。由于有機基肥肥力較長,因此同一年內不宜在同一位置進行多次施用有機肥,可在不同位置輪換施用[3]。
4.2 追肥
在葡萄整個生長周期內追肥分為多次進行,且一定要在關鍵時期進行適時追肥,以實現促進植株快速生長的目的。一是萌芽前追肥。是否需要進行萌芽前追肥,應當視秋末基肥施用情況而定,如基肥足量,則可不進行該階段追肥。如需追肥,則以尿素、碳酸氫銨等速效肥為主。該階段根系吸收能力強,追肥可提高萌芽率、使新梢生長健壯,具備良好的追肥效果,有利于提升產量。二是開花前追肥。該階段應多使用氮、磷肥,配合少量的鉀肥。該階段追肥利于開花、授粉以及坐果,也利于花芽分化。三是幼果期追肥。為了促進漿果增大,可在幼果期追施氮、磷、鉀肥,以便促進花芽分化、減少小果率。四是漿果成熟期追肥。該階段追肥主要以鉀、磷肥為主,待漿果開始上色時,便可施用草木灰或者腐熟的雞糞等,以促進漿果的迅速增大。該階段除葡萄園土地過于貧瘠外,不建議施用氮肥。五是采后追肥。采后肥通常可與基肥一同施用,其目的在于促進花芽、新枝的發育,一般以磷、鉀肥為主,配合少量的氮肥即可。在用量方面,根據具體葡萄園土壤肥力情況而異,就昭陽區本地情況而言,用量如下:硫酸銨750~1 500 kg/hm2,過磷酸鈣300~450 kg/hm2,人尿37.5~60.0 t/hm2,草木灰1 500~3 000 kg/hm2,硫酸鉀300~450 kg/hm2。
4.3 葉面施肥
葉面施肥作為土壤追肥的一種有效補充方式,可以對鐵、鋅、硼等微量元素進行有效快速補充,可以說是一種應急措施,絕對不能以葉面施肥代替土壤追肥。葉面肥噴施濃度具體如下:尿素0.1%~0.3%,硫酸銨0.3%,草木灰1.0%~3.0%,過磷酸鈣1.0%~3.0%,硼砂或硼酸0.2%~0.3%,硫酸鋅0.2%~0.3%,硫酸亞鐵0.1%~0.3%,硫酸鎂0.03%~0.05%,硫酸錳0.02%~0.30%。
5 病蟲害防治
為避免蟲害、病菌產生抗藥性,應當合理交替、混用不同機理的農藥產品。應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防治原則,在未發生病蟲害前,使用保護性殺菌劑;內吸性殺菌劑則更適用于病蟲害初發時。為了充分發揮藥效,應當重點關注殺菌劑施用時間,最好在雨前1~2 d施用,且不宜在中午噴施。對各類病蟲害做好前期觀測,根據病蟲測報結果,在超過經濟閥值時及時用藥治療。施用霧化較好的噴藥器材,以便減少農藥浪費,并提升藥效。謹防食品安全事件發生,施藥期與采收期務必要間隔1個月以上的時間。 盡量選用低毒高效的農藥產品,嚴禁使用高度、高殘留或劣質、偽劣農藥產品[4]。
在葡萄白粉病防治上,一是加強栽培管理。生長期及時綁蔓、剪梢,改善架面通風透光條件;勿偏施氮肥;結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蔓,并徹底清潔葡萄園,減少菌源。二是藥劑防治。發芽前噴1次5~7 °Bé石硫合劑,發芽后噴 0.1~0.2 °Bé石硫合劑。進入發病期,每隔10 d左右噴1次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5%粉銹寧1500倍液,對白粉病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在葡萄霜霉病防治上,一是選用抗病葡萄品種。如選擇紅玫瑰、紅提(紅地球)、無核白雞心等品種種植。二是加強葡萄園的管理,做到樹無病枝、病蔓,枝無病葉,穗無病粒,地無病殘,提高結果部位及棚架高度,及時進行摘心、綁蔓、鋤草、排水、施肥等管理工作。三是噴藥保護。在發病前,噴布1.0∶0.7∶200.0~240.0倍波爾多液進行預防。四是抓住病菌初侵染的關鍵時期噴藥,發現病葉后及時噴布58%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50%大生600倍液、78%科博500倍液、80%噴克700倍液、72%克露600~700倍液、30%綠得保400~500倍液等,可控制霜霉病的發生,也能兼治白粉病、黑痘病、短須螨等。五是用瑞毒霉250倍液灌根,用藥液0.2 kg/株,對霜霉病有明顯抑制作用。在穗軸褐枯病上,一是清理園地。在冬季對植株進行修剪后,務必將殘留物移除到園外,并集中進行深埋或燒毀。并將周圍的枯枝敗葉、雜草、垃圾等清理干凈,盡量減少越冬菌源。三是噴殺菌劑。葡萄芽萌動后,采用40%福美砷200倍液或噴3~5 °Bé石硫合劑進行殺菌。在花序伸長至幼果期,可選用多種藥劑進行葡萄灰霉病、黑痘病、白腐病等病害的防治,如75%百菌清8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1 000倍液,連續施用2~3次便有明顯效果。
6 采收與儲藏
待葡萄果粒變軟、果粉明顯、色澤透明、糖分增多時便可進行采收。對于外銷的葡萄來說,可適當提前采收期,以免長途運輸造成果實過熟脫落腐爛等情況發生。釀造或制汁用葡萄,應在漿果充分成熟時采收,以增加漿果糖度和增進風味。
7 參考文獻
[1] 錢德明.上海閔行區葡萄避雨栽培無公害生產技術[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6.
[2] 黃拉鎖.無公害葡萄生產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2):133-134.
[3] 張敏聰,陳培民,王建民,等.無公害葡萄生產基地建設及標準化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4(增刊1):144-145.
[4] 盧毅.南方食用葡萄無公害生產技術[J].北方園藝,2006(5):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