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蓮蓮
摘要 本文總結甘肅旱作農業地區利用雨水資源的傳統經驗,并提出選育耐旱作物與節水品種、改良耕作方法、地面覆蓋技術、化學節水技術等節水農業技術措施,以供借鑒。
關鍵詞 旱作農業區;傳統經驗;節水農業技術;措施;甘肅省
中圖分類號 S2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2-0157-01
我國是水資源缺乏的國家,甘肅地區地處內陸,多數地方年降雨量在400 mm以下,且年內分配不均勻,多集中在7—9月,多以暴雨形式出現。受地形和經濟條件限制,興建骨干水利工程不但投資大、難度大、工期長,而且難以全面解決灌溉問題。因此,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綜合運用各種節水農業技術措施。
1 甘肅旱作農業區利用雨水資源的傳統經驗
水是農業生產的命脈,雨水作為干旱、半干旱地區唯一可利用的潛在水資源,西北旱作農業區人民在農業生產中積累了許多雨水集蓄利用經驗,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發展雨養農業。修筑高標準梯田,以更好地攔截雨水,或采用溝畦種植技術,配合農藝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減少泥沙危害[1]。二是發展節水灌溉。通過修建人工防滲蓄水工程,利用土質道路、荒坡、柏油路或石子路,直接或經過改造后進行雨水收集,再配上適宜的灌溉系統,在農作物需水時灌溉。三是發展灌溉農業。有機結合水土保持和集雨灌溉,通過集、攔、引、蓄、灌等綜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2-3]。四是發展庭院經濟。根據當地降雨量和集雨面積大小,修建蓄水設施,利用庭院、場院和屋頂面集雨,除解決人蓄飲水外,還可利用有限的水源發展庭院經濟。
2 綜合采用各種節水農業技術措施
在旱作農業區,綜合應用各種節水農業技術措施,可使1 mm降水生產出0.40~0.65 kg的糧食,在年降水量為300 mm的地區,產量便可達到1 800~2 925 kg/hm2。旱地節水農業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選育耐旱作物與節水品種
耐旱作物(如谷子)根系發達、蒸騰系數小,在生長關鍵時期能避開干旱季節,能和當地的雨季相吻合。有的作物(如糜子)的葉片上有特殊的貯水細胞,其生長會隨著水分多少進行。另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種抗旱性不同。如玉米中的“中單2號”,其抗旱性強、耐熱性較強。
2.2 改良耕作方法
合理的土壤耕作具有調節土壤物理性狀、蓄水保墑、增加地力等多種效果??尚Х掳l達國家和先進地區改良耕作方法,提倡少耕、免耕、松耕[4];糧草輪作或適度休閑;重視水土保持、納雨蓄墑、以肥調水。
2.3 采用地面覆蓋技術
2.3.1 秸稈覆蓋。在農作物收獲后,將作物秸稈鍘碎覆蓋于農田表面[5]。據甘肅省中部地區測定,在降雨量300 mm左右的地區,糧食作物夏季收獲后立即覆蓋,在初冬進行測定,可使降雨的貯積量達37%,比不覆蓋地高21%。
2.3.2 地膜覆蓋。地表覆蓋一層薄膜后,不僅能增溫保溫、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還具有改善土壤的營養和通氣狀況,減少雜草危害、促進早熟、增加產量等多重作用。
2.3.3 砂田栽培。砂田就是先整地后施肥,在地表用大到鵝卵石小到粗砂粒的砂石混合物覆蓋地面,厚度為10~15 cm。其優點是:減少蒸發、抗旱保墑;提高地溫、促進早熟;抑制病蟲、雜草和鹽堿等[6-9]。
2.4 推廣化學節水技術
2.4.1 化學乳劑覆蓋。在化學乳劑覆蓋下,土壤孔隙中的水氣不能散發,在膜下聚積凝結,形成液態水重新返入土壤,如此反復循環,不斷提高耕層土壤中的水分含量[10-11]。
2.4.2 使用保水劑。保水劑吸水速度快,在干旱環境下通過擴散能慢慢滲出所含水分,并反復吸水和滲水。將其用于種子涂層、苗木根系涂層和種子造粒,效果較好[12-13]。
2.4.3 運用抗蒸騰劑。據測定,作物根系吸收的水量有99%都通過作物葉片的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進入大氣。使用抗蒸騰劑后,可減少土壤水分損耗40%左右。
3 參考文獻
[1] 我國北方雨水集蓄與節水灌溉技術[EB/OL].(2013-12-16) [2016-10-20].http://wk.yl1001.com/doc_7881387181965686_all.htm.
[2] 雨水集蓄與節水灌溉技術[EB/OL].(2012-05-08)[2016-10-20].http://www.civilcn.com/shuili/lunwen/ntsl/1336448132162911_2.html.
[3] 吳景社.國外節水農業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J].世界農業,1994(1):36-38.
[4] 邢杰.內蒙古旱作農業區應加強對免耕和少耕技術的推廣應用[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2(2):33-35.
[5] 張曉燕.門頭溝區農業節水灌溉中供水方式綜述[J].北京水務,2008(4):48-50.
[6] 李福,李城德.甘肅省節水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和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0(9):3-5.
[7] 高宇,張曉霞,李彬,等.國內外旱作農業研究進展[J].北方農業學報,2016(1):102-108.
[8] 張建華,龐良玉,高永才.節水農業技術的現狀[J].西南農業學報,2001(增刊1):113-116.
[9] 周維海,李衛民.唐山市雨水資源開發利用淺述[J].河北水利,2004(10):42.
[10] 孫偉.中國農業節水技術推廣關鍵影響因素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2.
[11] 蘇薈.新疆農業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選擇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3.
[12] 陳萌山.把加快發展節水農業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重大戰略舉措[J].農業經濟問題,2011(2):4-7.
[13] 許迪,康紹忠.現代節水農業技術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J].高技術通訊,2002(12):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