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摘 要:企業應用文是應用文的一種,對企業員工進行企業應用文寫作的培訓,有助于員工加深對企業經營和企業文化的認識,掌握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建筑施工人員應用文培訓,是建筑施工人員崗前培訓的重要環節,應用文培訓主要是側重于學員的可操作性,教學內容應側重于實用性,教學方法應側重于講授法,教學評價應側重于診斷性。只有教師找準課程教學的切入點,方可在課堂中實現高質教學,贏得教學對象的認可與好評。
關鍵詞:農民工;應用文;培訓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3.090
1 建筑施工人員應用文培訓現狀
應用文主要用于正式場合進行活動與商務溝通,是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慣用的一種文體,也是建筑施工人員必備的一種基礎知識。在許多建筑施工單位中,應用文寫作都是作為基本的培訓課程設立,其主要目的也是為了提高施工人員的基本寫作能力,但是,許多施工人員并不太重視這門課程的學習。我們都知道,理論結合實踐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基礎知識是其他工作開展的基石,只有基礎穩固,才能有更長久的發展。因此,我們為建筑工人開展應用文培訓這項課程。目的在于讓每一位建筑施工人員都能夠在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中雙豐收,兩方面都出色。原先的應用文寫作通常采用講授的形式,老師負責傳授知識,參與培訓的人員聽取老師所講內容進行學習。這是一種單方面的授課形式,缺乏有效互動與溝通能夠。培訓人員不能夠掌握參與培訓的學生們實際學習程度,培訓結果不能夠被有效掌握。建筑類以實踐為主,當理論與實踐脫離,那么培訓的意義就為零。因此,建筑類的培訓一定要加深培訓人員與參與培訓學生之間的互動性,提高兩方的有效溝通。讓被培訓的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為他們解決他們自身存在的、急需提高的地方。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讓課程更加高效進行。老師在課堂中主要扮演引導人的角色,盡量做到教與學同時進行。
2 應用文培訓對于建筑施工人員的重要意義
對于建筑施工人員來說,他們的寫作能力非常重要。提升他們在應用文方面的能力,也是當今社會對建筑領域工作人員的要求,同時也是從業人員自身素質提升的手段之一。在過去的建筑培訓課程中,老師與學生普遍對此課程不重視,認為這門課程的存在沒有實際意義,很多建筑施工人員的寫作能力非常薄弱。現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建筑類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升。他們的應用文寫作能力,就成了他們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因此在建筑施工單位開設應用文培訓課程非常重要。我們可以認為,不管從事什么工作的工作人員,都應當具備一定的應用文寫作能力。不僅僅是簡單的書寫內容,從格式到內容,都需要有專業素養。應用文的書寫偏向于正式報告,在格式及各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專業性。每一位施工人員都應當具有書寫此種類型應用文的能力。在建筑工程中,會遇到很多場景需要撰寫非常多的計劃、規章、合同、招投標書等文書,而建筑施工人員應用文培訓課程就是將寫作與建筑實質相結合。
3 建筑施工人員應用文培訓課程教學具體要求
3.1 教學目標應側重于可操作性
培訓是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統一教學指導,讓學員嘗試完成與工作相關的應用文,授課者應協助培訓者完成應用文的寫作,餅隨時指出應用文寫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改進措施。在教授應用文寫作的課程當中,老師應當在課程開始之初找準教學最終的目的,認準培訓所能夠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在課程當中,讓建筑人員能夠在培訓過程中,真正學有所用,學有所成。
3.2 教學內容應側重于實用性
應用文應具有實用性,真實性,規范性和實效性等特點,應用文的寫作有嚴格的規范要求,同時因為應用文寫作的特點和作用,它的實用性不言而喻,工作中不免要書寫各種計劃,總結,報告,通知,請示等。通過應用文培訓,可以為建筑施工人員今后的職場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應用文是各類企業單位和個人在工作及生活中處理各種事務所使用文體的統稱。應用文種類繁多,其自身實用性與針對性較強。另外,建筑施工人員由于工作繁忙,每一位建筑工人能夠參與教學的時間非常并不多,那么培訓老師扮演的角色就更加重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員們帶來什么,讓他們掌握哪些有效信息,在建筑施工工作開展過程中能夠切實應用到實際操作中去,每一次的學習能夠讓建筑工人們有哪些提升,這都需要老師在課程之初做好充分的考量。培訓的老師要換位思考,作為一名建筑工人,真正所需的知識是哪些,讓教學與實際有效結合起來,提高培訓效率。在課堂中,老師可以預先創設一定的場景,從場景入手,引起學生們參與的興趣。舉一個例子來說,在講解如何撰寫計劃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先提問學生們,學生時代都寫過什么樣的計劃,用來做什么,最終計劃完成的怎么樣,完成后有什么樣的思考與總結。用這些學生們經歷過的事件去回憶,作為課堂開頭的引子,引起學生們的共鳴,一起去思考。通過一起回憶,帶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從而勾起學生的回憶,與學生產生親密互動。另外,老師可以讓學生學習例文,用例文做出格式及樣板展示。但是學生會按部就班地將例文視為模板。按照例文位置填充自己所寫的內容。這樣的形式寫出的文章不能夠深入反映問題,只是浮于表面的書寫和認識。因此,在例文的講解過程中,老師需要為學生深入剖析例文的各部分內容,展示關鍵要素。從全局理順例文的邏輯,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例文書寫的要求。在告知學生文章都需要由哪些關鍵部分組成,也要讓學生認識到文章該如何書寫,從哪些方面入手進行分析與研究。用之前所說的讓學生們回憶自己原先都做過哪些計劃,寫一份“計劃”舉例,可以選擇某某公司某一年的建筑施工計劃,用這樣的文章做例文。從文章整體入手,分析文章架構、格式、語言,以及各部分細致內容。將文章分為幾個主要部分,讓學生能夠有清晰的認識。在文章的分析過程中,更加便于學生對各項內容的掌握。每篇例文的講解,要讓學生從邏輯上認知文章,理順文章邏輯,明確文章重要的各個要素,依次展開。通過學習例文,能夠看到自身寫作需要提升的地方,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
3.3 教學評價應側重于診斷性
應用文主旨集中明確,材料多樣真實,結構合理嚴謹,語言準確簡明。寫好應用文,首先要熟悉方針政策,要了解業務熟悉情況。再者要善于借鑒勤于實踐,選材要切題,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根據以往建筑施工人員對建筑教學內容掌握程度不同,參與課程培訓的建筑施工人員應當在開展培訓前,進行一次應用文檢測。通過檢測,明確不同施工人員已有建筑施工知識的不同水平。借助檢測,對每一位參與培訓的建筑工人他們所掌握的應用文相關知識與寫作能力做出充分了解。在了解不同施工人員的不同應用文寫作能力之后,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階段性培訓與指導。根據檢測的不同結果,對課程安排做相應調整,有針對性的完成培訓,提升培訓的效率與應用結果。另外,因為建筑工人參與教學時間的特殊性,他們不能像在校大學生那樣全天候參與培訓,往往只能夠在一天的部分時間內參與學習。所以,這對培訓的整體效果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已經開展的培訓應當做出階段性評價。也可以通過讓參與培訓的建筑工人填寫反饋信息,通過類似問卷及測試卷的方式,了解他們對課程的掌握程度及薄弱環節,方便下次培訓針對薄弱之處進行再次補充教學。為了進一步掌握培訓進程,了解培訓效果,教學人員應當制定有效反饋方式,了解培訓內容掌握情況。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直觀了解到建筑施工人員參與培訓的課程與應用文教學既有共同之處,又有不同之分。施工人員培訓課程所具備的特殊性決定著課程制定及檢測方式與普通課程不同。建筑應用文課程的培訓在重點培訓領域、培訓方式以及反饋方式等方面,要充分結合參與培訓人員自身的特點及特殊性,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更好的提升建筑人員的培訓效果,切實提升他們在實際應用中的工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韋志國.實踐技能訓練應用寫作[M].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02).
[2]何克抗.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0).
[3]周彤.應用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探討[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