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楠+班訓海+顏超
摘 要:煤礦井下硐室由于斷面大、服務年限長,在施工過程中存在著掘進難度大,巷道支護設計要求高等問題。本文主要介紹了崔莊煤礦井下支架檢修硐室施工方案選擇、錨網索噴聯合支護設計等。通過實踐證明采用正臺階施工法、錨網索支護工藝實現了大斷面硐室快速掘進與安全支護。
關鍵詞:大斷面;硐室;正臺階施工;錨網索噴聯合支護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3.107
微山崔莊煤礦位于滕南煤田南部,井田面積約11.91km2,地面標高+31.70~+32.80m。煤層頂底板都較為平整穩定,為較穩定型頂板,礦井工程地質條件屬中等(Ⅱ類)。
1 工程概況
為滿足大型綜采支架在井下拆裝、檢修需要,特在井下支架存放硐室開口10m后對原硐室進行擴寬加高,作為支架檢修硐室。硐室設計長度30m;斷面為圓弧拱型;凈寬6.0m、凈高6.5m,結合裝車后支架的高度,確定硐室墻高為3.5m;錨網索噴漿聯合支護,混凝土噴厚0.15m;S凈=35.1m2,S荒=39.9 m2。
支架檢修硐室布置在3上煤頂板巖石中,為砂質泥巖,平均厚度約為10.73m;再往上為中砂巖,平均厚度約為14.12m。
2 施工技術方案
2.1 施工方案選擇
煤礦井下大斷面硐室施工, 根據圍巖穩定性和斷面大小主要有三種常用施工方法:全斷面施工法、導硐施工法、臺階式分層施工法。
(1)全斷面施工法:按巷道(硐室)的設計掘進斷面一次將硐室掘出。適用于圍巖穩定、斷面高度不是很大(不大于5m)的巷道(硐室)掘進。優缺點:便于機械化施工。
(2)導硐施工法:在巷道(硐室)的某一部位先用小斷面的導硐掘進,然后再進行擴幫、挑頂、挖地,將導硐逐步擴大至設計斷面??梢砸淮尉蛑料锏溃鲜遥┤L然后再進行擴硐;也可以使導硐超前一定距離,再進行擴硐工作。根據導硐在巷道(硐室)斷面內的位置不同,又可以分為中央上導硐、中央下導硐、單側下導硐、雙側下導硐、上下導硐等多種具體的施工方法。適用于圍巖穩定性差、斷面又較大的巷道(硐室)。優缺點:能有效的縮短圍巖的暴露面積和時間,使巷道(硐室)的頂、幫易于維護,施工安全得到保障。但該法步驟多、效率低、速度慢、工期長。
(3)臺階式分層施工法:將巷道(硐室)沿其高度分為幾個分層,按照一定的施工施工順序分次進行掘進、支護的施工作業方法。先施工上分層工作面時稱為正臺階分層施工法;先施工下分層工作面時稱為倒臺階分層施工法。適用于圍巖穩定或中等穩定、斷面較大的硐室。優缺點:采用此方法由于空間寬度較大,工人作業方便,與導硐法相比,具有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的優點。
2.2 施工方案確定
為了確保圍巖穩定性,保證施工作業安全,同時為加快硐室掘進速度,經過對比論證,決定采用正臺階分層施工法。
2.3 施工順序
(1)支架存放硐室開口5m按照設計斷面正常掘進;(2)支架存放硐室開口5m后,再經5m逐步將巷道斷面擴大至支架檢修硐室設計斷面;(3)沿支架檢修硐室頂板,施工硐室上分層至設計長度30m;(4)施工硐室下分層。
2.4 施工方法
(1)硐室采用鉆眼爆破的方式,沿5‰上山掘進,嚴格按標定中、腰線施工;(2)支架存放硐室開口5m后,再往前每掘進1m,硐室凈寬擴寬240mm(每幫外擴120mm),向上挑頂凈高增加260mm,5m后將硐室斷面由凈寬×凈高=4.8×5.2m擴大至凈寬×凈高=6.0×6.5m,墻高3.5m;(3)按照凈寬×凈高=6.0×3.5m,墻高0.5m的圓弧拱形斷面施工硐室上分層,采用一次打眼,兩次裝藥,兩次爆破的方式掘進,先爆破下部炮眼,再爆破上部炮眼;(4)按照凈寬×凈高=6.0×3.0m,的矩形斷面施工硐室下分層,采用一次打眼,一次裝藥,一次爆破的方式掘進。
3 支護技術方案
3.1 支護方案的確定
支架檢修硐室布置在3上煤頂板巖石中,由于硐室跨度及斷面積都比較大,為有效控制圍巖,提高支護強度,降低支護成本和勞動強度,結合本礦及周邊礦井應用實際,通過工程類比法,選擇錨網索為硐室的主要支護方式。同時考慮到硐室服務年限較長,為防止圍巖分化、錨桿(索)、經緯網等金屬材料銹蝕,因此,在錨網索支護的基礎上增加噴漿支護。綜上,支架檢修硐室最后確定的支護方式為錨網索噴漿聯合支護。
3.2 輔助支護
頂、幫均采用網格為50×50mm的經緯網加鋼筋梯,網片搭接處(網間搭接長度不小于100mm)每隔200mm用12#雙股鐵絲連接在一起,使得錨桿索與經緯網形成支護的同一整體。
結合錨桿(索)的 外露長度,確定硐室混凝土噴漿厚度為150mm。
4 主要安全技術措施
(1)嚴格在巷道輪廓線上打眼,要求開孔位置精確,誤差在50mm以內,炮眼的深度、角度和個數,符合作業規程中光面爆破的設計要求,杜絕超挖、欠挖的現象,且必須使用濕式打眼。
(2)該巷道采用3根金屬前探梁作為臨時支護,每次爆破后,必須先將前探梁伸到控頂區,鋪好支架和金屬網,并用背板和木剎將其與頂板結實。
(3)巷道整體變形較大,冒頂、片幫嚴重時,應縮小錨桿間排距為600mm,并每隔600mm加打兩根?17.8×8000mm錨索,間距1800mm,排距1200,“矩型”布置或增加架棚復合支護,排距600mm,位于錨桿排距中間。
(4)錨桿(索)支護及噴漿質量要求必須符合工程要求。
5 結語
施工實踐證明,采用正臺階分層施工法,能夠解決大斷面硐室施工的困難,不僅加快了施工進度,而且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施工安全系數。大斷面硐室采用錨網索加噴漿的聯合支護形式具有工序簡便、易于操作、施工方便的特點。同時,還可以使大斷面硐室圍巖形成新的承載結構,有效的控制圍巖變形,從而達到大斷面硐室長時間使用和降低整修率的目的。因此,采用正臺階分層施工法施工大斷面硐室,并配合錨網索加噴漿對硐室進行支護,在技術上是可行的,經濟上合理的,具有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