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熠群++張似青++滑志民++曹彩琴++李尚同
摘要 將42例犬混合性感染皮膚病病例以脊柱為分割線,分為治療區域和對照區域,對照區不涂抹藥物,治療區域采用結合臨床治療研制的復方中藥軟膏涂抹治療,同時配合西藥口服或注射治療,周期4~6周。試驗結束后,刮片鏡檢計算有效率,并記錄各組復發情況,評價治療效果。結果表明:42例病例中,治療區域31例治愈,9例顯效,2例好轉,復發率為11.9%,21例治療區域治愈時間明顯顯效;對照區域22例治愈,11例顯效,9例好轉,復發率為21.4%。對照區域與治療區域的痊愈率分別為52.4%、73.8%,差異顯著(P<0.05);對照區域與治療區域的有效率(痊愈+顯效)分別為78.6%、95.2%,差異顯著(P<0.05)。說明中西結合治療效果明顯,而且復發率也低。
關鍵詞 犬;混合性皮膚病;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S858.2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2-0237-02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精神生活日趨豐富,寵物犬的飼養量急劇上升,臨床上犬皮膚病發病率明顯增多。犬一旦感染混合型皮膚病后,其表現為瘙癢難忍,抓撓患部頻繁,導致患部創出現脫毛斑禿狀,多最早發生于眼部周圍,后逐步擴散至全身其他部位。觀其患部,表現為皮膚泛紅、伴有疹狀小結,在毛囊附近有小突起出現,呈現紅潤狀,并且有小膿皰、水泡出現。發病嚴重時,出現大面積脫毛、紅斑顯現突出。而犬的混合性皮膚病是由真菌、外寄生蟲寄生,亦或繼發皮膚細菌感染所致,該病病因復雜、西藥治療療程較長,易復發的問題已成為寵物臨床上較為棘手的問題。如何正確診斷犬混合性皮膚病、提高治愈率、縮短治療時間一直是獸醫師所關注的問題。本臨床試驗采用研制的復方中藥軟膏結合西藥治療犬混合性皮膚病,皮膚病治療有效率達到95%,復發率為11.9%。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選取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寵物醫院和動物馴養場2016年3—8月收治皮膚病犬,共計42例作為試驗樣本。經過臨床調查、研究,確診為已患混合性感染皮膚病。
選用的試劑包括:特比萘芬(抗癬特片),北京亞科希藥物研究所研制,規格50 mg/片;美國輝瑞公司生產的多拉菌素注射液(又名通滅),規格50 mL/瓶;頭孢維星鈉:美國輝瑞公司,規格800 mg(用注射用水10 mL溶解后,溶液的濃度為80 mg/mL);復方中藥軟膏(包括地膚子、金銀花、川椒、蛇床子、白鮮皮、百部、土槿皮等主要成分)。
1.2 診斷方法
1.2.1 真菌。對于真菌的診斷,首先提取診斷樣本,通常選取炎癥部位的毛發或在伍氏燈下有熒光的毛發作為診斷樣本。其次是真菌檢查,將樣本放到載玻片上,并滴加幾滴10%~20%KOH,隨后加蓋玻片,作用30 min后進行真菌孢子或菌絲的觀察。最后是培養觀察,將毛發等病料接種于皮膚癬菌試驗培養基或沙氏培養基上,并于25 ℃的環境下培養,在皮膚癬菌的作用下DTM會變成紅色。
1.2.2 虱、蜱。對于虱、蜱,直接通過肉眼便可診斷,通過翻開患處或頭、頸、四肢和肩腳部的毛發,尋找是否存在虱和蜱寄生。
1.2.3 蠕形螨。蠕形螨通常寄生在膿疤或結節處,可通過上述組織切片,加甘油、水并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是否存在蠕形螨蟲體。
1.2.4 疥螨。疥螨的提取相對較為復雜,通常用手術刀在患部與健康皮膚交界處刮取癡皮,并放入試管內加入10%的氫氧化鈉溶液,隨后通過煮沸方式直至癡皮溶解,靜置20 min后通過低倍顯微鏡觀察[1]。
1.2.5 細菌。對于細菌的診斷,需要進行培養觀察。鏡檢:采取病樣進行涂片染色,無菌采集皮膚排泄物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上37 ℃培養24 h,取單個菌落涂片,革蘭氏染色,觀察細菌形態,金黃色葡萄球菌呈現為葡萄狀排列,直徑0.5~1.0 μm之間,無芽胞、莢膜[2-3]。
1.3 試驗方法
1.3.1 試驗動物分區。將試驗對象患病犬以脊柱為分割線,按左右分對照區和治療試驗區,對照區則不涂抹,配合西藥進行全身治療,口服或注射給藥。使用通滅注射液結合頭孢維星鈉對外寄生蟲和細菌感染犬進行治療,用量為每次1 mL/33 kg為宜,頻次為每周1次,連續用藥4~6次;病情嚴重時,可使用頭孢維星鈉視配合治療,用量為8 mg/kg,每2周用藥1次,連續用藥不要超過2次;檢查病例有真菌感染時配合使用特比萘芬,口服每天1次,每次10~20 mg/kg,連續用藥15 d。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試驗區涂抹自制復方中藥軟膏,每天用1~2次。
1.3.2 結果判定。一是不良反應。部分患體在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精神沉郁、嗜睡、厭食以及胃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及時記錄并加以重視。二是治療效果。臨床治療效果通常分為4個等級,分別為痊愈、顯效、好轉、無效(表1),本文對患病犬進行臨床治療4周后進行療效判定[4]。計算公式如下:
癥狀體癥積分下降指數(%)=(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治療效果評價
在本次治療試驗過程中,沒有患病個體出現不良反應。并于治療結束后,通過刮片鏡檢來觀察不同區域犬皮膚混合型感染情況的療效,對各組治療效果、有效率進行記錄、比較,結果表明,對照區22例痊愈,11例顯效,9例好轉;試驗區31治愈,9例顯效,2例好轉,對照區與試驗區的痊愈率分別為52.4%、73.8%,差異顯著(0.01
2.2 治愈時間觀察
根據對42例犬皮膚病患病病例的治療觀察,治療試驗區痊愈的31例病例中,有21例治療試驗區的痊愈時間平均比對照區少1周的時間。
2.3 復發觀察
在本次治療試驗后30~45 d內進行回訪,對復發情況進行觀察。通過刮片鏡檢的方式對復發情況進行記錄。復發結果顯示,治療區復發5只,復發率為11.9%,對照區復發9只,復發率為21.4%,結果顯示,治療區的復發情況明顯較好,證明治療方法具有較好的療效。
3 結論與討論
3.1 西藥對犬混合性感染皮膚病治療效果的影響
治療犬混合型感染皮膚病的西藥主要包括伊維菌素、通滅、雙甲脒等殺蟲藥,其治療效率較高,但在使用方法不當時,很容易帶來副作用,例如伊維菌素使用不當,將引起科利犬中毒,故使用時應當格外慎重。在進行治療時,單單使用皮下注射伊維菌素是不能徹底根治的,常常需要聯合雙甲脒藥浴進行治療,但其存在的副作用是容易損傷毛囊,給犬毛生長造成影響。此外,聯合使用抗生素頭孢維星鈉等能夠有效治療傷口繼發感染,但長期使用將產生抗藥性并降低犬體自身免疫力[5-7],鹽酸特比萘芬在治療動物淺部真菌病方面具有較好的療效。采用單一的西藥治療混合性皮膚病效果并不理想,治療時間長、易復發。
3.2 中西結合法對犬混合性皮膚病治療效果的影響
對于犬混合型皮膚病的治療,采用中藥防治方法具有諸多優勢。與西藥治療相比,其具有多效性、多靶點且能夠提高犬體免疫力等特點,具有單純化學藥物所無法比擬的優勢[8]。
在中獸醫理論當中,寄生蟲性皮膚病多發于內有痰熱濕邪、外越郁蒸肌膚濕甚于熱,以及外感風熱所致[9]。因此,選用具有清熱、燥濕、殺蟲作用的中藥配方進行治療效果尤佳,通常選用金銀花、蛇床子、地膚子、川椒、百部、白鮮皮、土槿皮等。在具體的試驗比較當中可以看出,采用中復方中藥軟膏治療沒有不良副作用,且在痊愈率、有效率方面均好于對照區的治療情況;此外,在復發率方面,治療試驗區明顯好于對照區。據《生藥學》記載[10],中藥地榆、蛇床子、百部等多用于治療腦膜炎球菌、對傷寒桿菌、乙型鏈球菌以及金色葡萄球菌。雖然中藥復方具有非常多的優勢,但其也有一些不足,比如用量大、成分復雜,且在藥理方面研究有待深入等。此外,本研究表明,采用中西醫結合法治療犬混合性皮膚病能夠實現較好的治療結果,且在過敏、復發情況方面表現突出,可以作為業界臨床治療犬皮膚病的一種參考方法。
4 參考文獻
[1] M FRASER B S A,D V M,M V SC.The Merck Veterinary Manual[M].7版.韓謙,鄭世軍,等,譯.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1991.
[2] 陸承平.獸醫微生物學[M].3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3] SAIJONMAA-KOULUMIES L E,LLOYD D H.Colonisation of the canine skin with bacteria[J].Veterinary Dermatology,1996,7:153-162.
[4] 賀星亮.某犬場犬主要體外寄生蟲和皮膚病調查及采取的措施[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3.
[5] 柳旭偉,葛文霞,牛彥兵,等.不同藥物對犬蠕形螨的臨床作用效果研究[J].黑畜牧獸醫,2014(14):108-110.
[6] 謝曉鵬,王瑄.一例八哥犬蠕形螨病的診治與體會[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3(18):109-110.
[7] 李國柱,陳灝.犬蠕形螨病的治療體會[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14(3):103.
[8] 王金福,張永霞.中藥藥浴療法在治療寵物犬皮膚病上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2,2(11):44-45.
[9] 劉鐘杰,許劍琴.中獸醫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56-77.
[10] 鄭學忠,徐國鈞.生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