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張秀芳+孫麗娜+張亞杰
摘 要:本文針對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省級優秀課程《工程圖學》的建設情況進行了探討,介紹了課程建設的基本情況和教學改革、實驗室建設、團隊建設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并對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提出了下一步工作設想。
關鍵詞:工程圖學;優秀課;建設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3.187
0 引言
《工程圖學》課程是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制圖基礎、投影制圖、專業制圖和計算機繪圖。該課在培養學生繪制和閱讀工程圖樣,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和素質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后繼課程設計、畢業設計以及工程設計的基礎。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一直重視該課程的建設工作,2010年被學校批準為校級優秀課程,2011年被吉林省教育廳批準為省級優秀課程,經過多年的建設,該課程在教學改革、隊伍建設、實驗室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性和嘗試性的工作,成效顯著。
1 基本情況
國內各高校在該課程的教改中各有其特色。大部分高校《工程圖學》的授課已經由傳統的“板書+尺規” 發展為多媒體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授課的生動性,也提高了一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通過幾年的教學,發現多媒體的教學模式往往會使上課的內容較多,進程較快。課堂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大多數對屏宣科,一些空間想象能力較差的同學很難消化課堂上的內容。計算機繪圖作為一種先進的繪圖手段,如何將其很好的融于現代的工程圖學課程之中已經成為廣大圖學教師在教學中關注和研究的熱點問題。人才培養,應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對企業調研了解到,大多數機械行業的企業要求年輕的工程技術人員能夠熟練地使用計算機繪圖,且在人才需求上也喜歡接受熟練掌握計算機繪圖技能、技巧的人才。
《工程圖學》課程教學改革主要目的是培養綜合性,動手能力強,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機械類人才,以滿足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迫切需求。課程組經過近幾年的教學研究和實踐,確定了該課程總學時為126學時(工程圖學:理論72學時,實驗24學時;《AutoCAD》:30學時)。第一學期開設畫法幾何48學時,其中實驗8學時,完成制圖基礎和投影制圖兩大部分;第二學期開設機械制圖48學時,其中實驗16學時,完成專業制圖部分;同時,單獨開設《AutoCAD》30學時,完成計算機繪圖部分;另外有2周課程教學實習。
2 教學改革
2.1 教學內容改革
本課程包括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大部分,圍繞課程體系改革,整合了課程內容,第一學期講述基本理論和技能,屬基礎平臺;第二學期講述專業制圖和計算機繪圖屬于應用平臺。為了突出學生的計算機繪圖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將計算機繪圖部分單獨設課,將教學實習改為測繪實習,增加了學生的測繪環節。這樣,學生既能夠閱讀和繪制機械圖樣,又能使用計算機繪圖軟件繪制較為復雜的機械圖樣,從而為后繼課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2 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
由于教學內容體系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適應當前課程教學的需要,在保證教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我們不斷探索教學規律,摸索教學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采用教學做一體教學模式。將理論課堂搬到實驗室,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保證了動手能力和理論知識的有機結合,學以致用,并提高了實驗室利用率;實驗室配備各種教學模型和繪圖工具及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上課過程中可以更方便的給學生展示教學模型,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大有好處。
(2)實踐重心轉移。把傳統的“教師、書本、課堂”三中心轉移到“學生、實踐、發展”三中心。本課程安排了54學時實驗和2周的教學實習,主要完成手工儀器繪圖、零件測繪、草圖訓練和計算機繪圖、形體構思訓練、三維建模、創新設計等實踐性教學內容。設置實踐性教學內容的指導思想是:鞏固投影知識,強化標準意識,突出技能訓練,培養創新能力。
2.3 考試方式改革
考試方式不再采用單一期末一套試卷和平時成績來評定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掌握程度。
(1)《工程圖學Ⅰ》在平時加了一次期中考試,主要考試內容為制圖基礎部分,期末考試為投影制圖。通過兩個獨立考試,完成對該課程內容主要兩大塊的考核;
(2)《工程圖學Ⅱ》期末通過在現場口試的形式讀裝配圖進行考試,主要考試內容為專業制圖;
(3)自2012級開始,實施“以考促學”。通過組織學生參加AutoCAD工程師認證考試,保證參加考試的學生90%能獲得CAD應用高級證書,并將其納入《AutoCAD》課程成績。
3 改革成效
幾年來,課程組全體教師積極創造條件,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使工程圖學的課程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課程改革后,學生練習的時間增多,知識間系統性更強,學習效果明顯提高。通過組織CAD工程師認證考試,也同時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2)連續指導學生參加了三屆全國應用型人才綜合技能大賽,前兩屆各獲得了1個國家級二等獎;2015年,獲得了“諾信杯”模具設計與制造大賽國家級一等獎。答辯時,學生所繪制的圖紙得到了專家組的一致好評,“學生的制圖功底很扎實,繪圖規范。”
(3)吸納10余名學生參加教師科研,主要完成三維建模和圖紙繪制,指導學生發表論文3篇(核心1篇)。
(4)老師的課堂教學方法和考試形式,給學生提供了積極參與的機會,培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一學年之后,學生不僅能熟練使用儀器和計算機繪圖,還培養了一定的設計創新能力,為他們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秦利萍.機械制圖中空間想象力的培養[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2).
[2]高慧,李東生.對《工程圖學》課程改革的初步實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9).
[3]何鳳仁.談談《機械制圖》課的幾種教學方法[J].才智,2014(09).
[4]明哲.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專業發展探析[J].才智,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