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濤


摘 要:本文以袋裝砂井法的地基處理方法為重點,簡單介紹了此方法的施工工藝等。
關鍵詞:軟基;袋裝砂井;施工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3.188
1 工程概況
二廣線高速公路基軟基主要分布在K37+936.714~K38+490段,該段地表分布著層厚0.5m左右的種植土,下面淤泥質土厚度約1.9~7.3m,下部為層厚3.4~13m的亞粘土或中粗砂,下伏中密的卵石。針對該段軟土路基工程地質條件及工程具體要求,采用清淤換填處治、砂墊層+等載預壓+袋裝砂井處治。
2 施工專項措施
2.1 袋裝砂井處治工藝流程
測量放樣→灌砂→成孔→沖水→下沉砂袋→拔管
(1)測量放樣:孔位放樣之前,首先要測量出線路中心線,在砂墊層上按照設計,以中心線為基準線向兩邊放樣橫向布孔,在孔位處作出標記,放樣完成后要進行孔位復核,確保孔位位置準確,滿足設計要求。
(2)灌砂:使用灌砂機灌砂,灌滿后吊振兩次,吊振后的空袋要補灌,要當天打完當天灌的砂袋,不得過夜,灌砂率要滿足要求,灌砂率檢查具體方法如下:
1)確定標準最大干密度(r):①抽查一條已灌滿砂的砂井袋,用鋼尺丈量長度(L)。②用游標卡尺丈量砂井袋直徑(d);③用臺秤稱砂井袋重量Q(Kg);④取樣測定砂井袋中砂的含水量(w%)(可以用“酒精燃燒法”測定)。⑤計算砂的干密度(rd)
2)灌砂率的計算:ρ= rd/r×100%,要求灌砂率ρ≥95%。
(3)成孔:1)將樁機移至樁位,并檢查導管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5%。2)均勻振動沉管,判定導管是否穿過軟土層的條件是:①與設計深度對比,判斷是否達到設計深度;②如果導管下沉過程中下沉深度超過設計深度,下沉速度又無明顯變化(減緩),此時應暫停施工,要確認地質是否與設計相符,確定后再按設計要求施工。 ③若導管下沉困難又未達到設計深度時,要明確軟土具體的埋藏深度和軟土的厚度。
(4)沖水:導管沉入設計標高以后即向管中沖水,其目的是:1)保證拔管時管底閥門能夠順利打開。2)可以減小管壁與砂袋的摩擦力,確保撥管時不回帶;沖水壓力不能太大,以免使樁底原狀土振動過大。
(5)下沉砂袋:砂袋要徐徐下沉,以防止其扭曲、避免與管口摩擦撕破以及產生掉帶的現象。
(6)拔管:拔管時要連續緩慢、垂直起吊,為防止掉帶、回帶或損壞砂袋的現象發生,起吊中途不得放松吊線,若發生上述現象應在原孔邊緣重打。若上述現象連續發生兩次,此時應暫停施工,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再繼續施工。
(7)頂部砂袋:砂袋頂部要伸入砂墊層≥25cm。伸入段應保持密實、飽滿,要保證“灌砂率”滿足要求,袋口要扎牢,砂袋不得臥倒,待施工完成并檢驗合格后可將露出部分彎折埋置于砂墊層中。實際施工中砂墊層頂部應有空袋外露,以方便交工驗收。
2.2 填土加載
(1)臨界高度的估算(臨界高度原則上由設計予以確定),在加載前需計算臨界高度,估計地基極限高度的計算式為:
還可以用公式:確定第一級荷載大小。
式中:Cu-十字板強度; -安全系數,取1.3~1.5
(2)加載速率控制。在臨界高度內,加載速率可控制在約40cm/d,超過了臨界高度加載速率應遵守以下條件:1)路基每層填土松鋪厚度不超過30cm;橋頭與路堤連結處松鋪厚度不超過20cm。2)每填筑一層土均應進行監測,控制標準按設計圖及規范有關規定執行,但可根據試驗段成果調整。3)當沉降量、水平位移超過第2點規定值時必須停止加載。停載期間連續兩天沉降量穩定在5mm/d以下時,可進行下一級加載。4)當日沉降量大于15mm時要進行穩定性驗算。
2.3 等載預壓
A、預壓荷載的換算。
(1)參數選擇: 土的濕容重用20KN/m3;路面結構層容重用24KN/m3。
(2)換算系數等于路面結構層容重除以土的濕容重,即24/20=1.2。
(3)預壓填土高度的換算:設: HS-路面設計標高;Hm -路面結構層厚度(m),則等載時,填土標高HD=(Hm×1.2-Hm)+HS,超載時, 填土標高Hc=(Hm×1.2-Hm)+HS+Hh,Hh-設計超載填土高(m)。
B、超壓高度的保持
任何情況下超壓路堤的頂面不應高于超壓標高20cm,也不應低于10cm;否則,應補填土方,以保持超壓標高。
3 變形(位移)觀測
施工中要每天觀測路基變形,若路堤中線地面沉降速率≥10mm/天,或坡腳處水平位移≥5mm/天,或測斜儀測得的最大位移≥5mm/天,則表示路基處于不穩定狀態,要立即停止加載。當連續三天的沉降與位移在控制值之內時才能繼續加載。路基穩定需要滿足下列要求:
(1)推算的工后沉降量小于設計容許值;
(2)連續兩個月觀測的沉降量每月不超過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