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臻
摘要:以2016年江蘇省各地中考題為依據,從基礎性、實踐性、探究性、創新性、選拔性等五個方面對2016年江蘇省中考化學命題的特點進行分析,并提出教學建議。
關鍵詞:中考;化學命題;學科觀念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2-0063-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2.019
江蘇省各地市的中考通常是兩考合一,具有畢業考試和升學考試的雙重功能,試題的命制都是遵循《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和教科書,杜絕了偏題、難題、怪題的出現。課程標準指出,紙筆測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查學生的學業水平:觀察、描述與解釋簡單化學現象的能力,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從化學視角對有關物質的性質、變化進行評析、判斷的能力,化學用語的識別與運用能力,簡單化學問題的探究能力。
設計紙筆測驗的試題,要依據“課程內容”把握學習要求。考核的重點要以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為主,不要放在知識點的簡單記憶和重現上;不應孤立地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測試,注意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取用鮮活的情景,體現實踐性和探究性。
縱觀各地的中考試題,都能夠體現課程標準的要求,有很多優秀的試題呈現給我們,其主要表現出以下特點。
一、體現基礎,形成觀念
中考試卷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畢業性的學業水平考試,試題依據課程內容著重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考查的都是初中化學的重要知識和核心知識,通常在教材中都可以找到依據。
例1.(2016·淮安)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
A.干冰升華 B.石蠟熔化
C.礦山粉碎 D.酒精燃燒
【評析】這是中考試題中常見的一種題目,考查的是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分,根據是否產生新物質就能得出正確答案。這類題目可以使學生形成物質的變化觀,讓學生知道物質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
例2.(2016·南京)下列圖示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評析】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自然科學,實驗基本操作是學習化學的基礎,也是學習化學的工具,這一類題目經常出現在中考的選擇題中,考查內容主要有藥品的取用、量筒的讀數、濃硫酸的稀釋、膠頭滴管的使用、聞氣體氣味的方法、酒精燈的使用、液體的加熱等內容,通常通過圖示或描述的方法判斷操作的正確或錯誤。此類題可以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技能,形成科學的實驗觀。
二、體現實踐,學以致用
身邊處處有化學,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會實踐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化學試題的立意通常是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去設計問題,感受化學的魅力。試題貼近學生生活,使學生在熟悉的、真實的問題情景中思考解答問題,考查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關注度和應用化學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3.(2016·宿遷)下列有關水或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用直流電電解水,發現負極與正極上得到的氣體體積比約為2∶1
B.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中,加入明礬的作用是殺菌消毒
C.為了節約用水,可以用工業廢水直接澆灌農田
D.均一、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評析】水是生產生活中大家最熟悉的物質,本題把水和溶液的知識結合在一起,既有課本中電解水的實驗,也有工業生產中自來水的凈化工藝,還有節約用水的知識。引導學生既要節約用水,又要愛護水資源,形成主動保護環境的意識。
例4.(2016·蘇州)某科研小組設計利用稀硫酸浸取某廢棄的氧化銅鋅礦(主要成分為CuO和ZnO,其余成分既不與酸反應,也不溶解于水)的方案,實現廢物綜合利用。部分實驗流程如下:
請根據上述實驗流程回答下列問題:
(1)操作1的名稱是____________ 。
(2)在氧化銅鋅礦中加入過量稀硫酸,主要成分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
(3)加過量鐵粉后,發生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
,得到濾渣1的成分為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學式)。
(4)在實驗過程中,雙氧水會與Fe2+反應生成Fe3+和水,以便在后續的操作中將溶液中鐵元素除去,高錳酸鉀溶液也能將Fe2+氧化成Fe3+。選用雙氧水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 。
【評析】本題模擬工業生產流程設計實驗方案,從廢棄的氧化銅鋅礦中獲取氫氧化鐵和活性氧化鋅的過程,在此考查了物質分離的方法、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判斷、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實驗方案的優化和評價等內容,綜合考查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體現探究,發展思維
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養成科學的態度,學習科學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化學實驗是學生探究活動的重要平臺,各地中考試題中涉及實驗探究的試題都占有很大的比重。
例5.(2016·鎮江)將光亮鎂條放入一定量的稀鹽酸中,產生大量氣泡后出現灰白色固體。某同學對該現象作如下探究。
(1)產生氣泡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
(2)過濾、洗滌、一定溫度下烘干得灰白色固體。對灰白色固體作如下猜測并進行實驗:
【猜測】
灰白色固體可能是:①剩余的Mg;②MgC12晶體;③Mg和MgCl2晶體。
【實驗】
①取灰白色固體樣品,加入稀鹽酸,無氣泡產生,則猜測____________ (選填序號)不成立。
②稱取等質量的灰白色固體和MgCl2晶體分別放入同溫、等量水中,灰白色固體不溶解而MgCl2晶體全部 _________,則猜測②不成立。
查閱資料:Mg與MgCl2飽和溶液反應可生成灰白色堿式氯化鎂[Mgx(OH)yClz],其不溶于水,能與酸反應。
③取一定量的灰白色固體,溶于稀硝酸,將所得溶液分成兩等份。向一份溶液中滴加過量的NaOH溶液,生成了 1.160 g Mg(OH)2沉淀;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過量的AgNO3溶液,生成了1.435 g沉淀。
證明AgNO3溶液過量的方法:靜置,向上層清液中滴加_____________ 溶液,無現象。
【結論】x∶z= _____,所得堿式氯化鎂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 。
【評析】在2016年第3期《化學教學》雜志中有“鎂和鹽酸反應異常現象的探究”一文,探究了鎂和鹽酸反應時出現了不溶物這一異常現象的原因,在2016年中考中,徐州、鎮江和常州等地的中考試題中都涉及了利用這一素材設計的中考試題。本題除了完整地呈現了科學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真實的實驗情景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考查了金屬的化學性質、酸堿鹽的知識、學習運用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搜集證據、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通過定量計算來確定化學式等知識, 綜合考查了學生評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有很好的區分度。
四、體現創新,培養能力
創新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話題,同樣在中考試題的命制中也體現出原創性,試題通常都不是簡單重復教材內容,而是從呈現方式,問題情景,設問角度等方面進行改編,有些試題根據論文和資料等提供的內容,現場進行編制,做到新而不偏,活而不難。這類試題也是命制過程中比較難命制的試題,要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盡量新穎,體現創新。
例6.(2016·鎮江)向一定質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應過程中加入溶液的質量與產生沉淀或氣體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O~a段發生了一個反應
B.c點沉淀的成分為一種
C.m=2.33
D.取d點對應的溶液,滴加硝酸銀溶液,
有白色沉淀,說明加入的鹽酸已過量
【評析】本題根據Na2CO3、Na2SO4溶液分別可以和BaCl2反應產生沉淀,但是碳酸鋇又可以與鹽酸反應,而硫酸鋇不能與鹽酸反應,根據以上反應原理設計了一道數形結合的題目。學生首先要掌握物質間反應的原理,其次要能夠根據加入氯化鋇和稀鹽酸后沉淀和氣體的變化趨勢分析反應進行的程度,還要能夠根據縱坐標給出的數據計算題目所涉及的定量問題,題目設計新穎,學生既要根據化學反應原理還要結合圖形進行分析,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計算,具有很好的綜合性,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體現選拔,分類發展
中考試卷的另一個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選拔功能,普通高中與中職、高等職業學校比例一般在1∶1左右,但普通高中仍然是社會和家長心目中的首選,尤其是重點高中的競爭異常激烈,中考試題的命制要體現很好的區分度,中考試題中要有一些既能考查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又能體現選拔功能的試題。通過中考把學生選拔到不同類型適合學生發展的學校。
例7.(2016·常州)密閉容器中盛有CH4、N2和O2的混合氣,點火使其充分反應,CH4全部轉化為CO、CO2和H2O。待容器恢復至室溫,測得容器內的混合氣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2%,則反應前混合氣中N2的質量分數可能為( )
A.28% B.42% C.54% D.64%
【評析】本題是靈活運用質量守恒定律的綜合計算。定量計算的問題,是學生的難點,本題還要考慮物質的狀態,室溫下水是液體,混合氣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2%,是除水以外的其他物質中的含量,根據質量守恒和元素守恒,假設完全燃燒和不完全燃燒兩種情況計算出氮氣的質量在56g~72g之間,從而選出正確答案。本題難度較大,有很好的區分度。
總之,每個地區的中考試題都會保持很好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試題難易比例合理,試題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行了全面的考查。通常化學試題除了具有上述特征外,試題還會考查學生化學的基本觀念、基本方法。如分類觀、微粒觀、轉化觀、守恒觀等等,同時考查學生的歸納、演繹、假設、類比等方法。試題中的圖表、流程等考查了學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引導學生體會化學的真實價值,感受化學學科的魅力。
通過中考試題的評析引導教師在工作中也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讓學生通過教學雙邊活動,使學生接受安全教育、環境教育、節能教育、德育教育,在通過教學過程,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評析,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學會做人。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湯偉, 張如英.2015年安徽中考化學實驗題評析與思考[J].化學教學,2016(1):77~81
[3] 趙華.再審視中考化學試題命制中的問題和原則[J].化學教學,2008(12):54~56
[4] 寧艷平.中考化學試題命制的“兩重”境界[J].實驗教學研究,2014(5):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