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京,楊曉莉,李東明,鄭金娥,饒澤昌
(南昌大學撫州醫學院,江西 撫州 344000)
醫學遺傳學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研究
李小京,楊曉莉,李東明,鄭金娥,饒澤昌
(南昌大學撫州醫學院,江西 撫州 344000)
目的 探討醫學遺傳學課程考核方式的綜合改革以及效果。方法 將南昌大學撫州醫學院2012級臨床醫學專業206名本科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考核方式;實驗組采用新的考核方式,將模擬遺傳咨詢考核和論文小綜述的成績納入考核體系。比較兩組學生的成績,并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評估實驗組學生的學習效果。結果 實驗組學生的理論和實驗成績均優于對照組(P<0.05)。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實驗組學生對新的課程考核方式持肯定態度。結論 新的課程考核方式能夠有效提高醫學遺傳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臨床實習打下理論和實踐基礎。
醫學遺傳學;考核方式;改革
醫學遺傳學是一門聯系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臨床上遺傳病的診斷、治療、預防和咨詢打下理論基礎[1]。然而現行的醫學遺傳學課程考核方式過于注重書本的理論知識,無法真正檢測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普遍忽略了將遺傳學的基礎理論應用于臨床實踐,造成學生片面發展,這種教育模式與素質教育的目標不符[2]。與此同時,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醫學遺傳學進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培養具有良好的科研素養、能夠迅速掌握醫學前沿動態的醫學生是醫學院校的共同目標。針對這些問題,我校在醫學遺傳學的教學工作中進行了多年的探索,對醫學遺傳學課程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與實踐。在新的考核模式中,增加模擬遺傳咨詢考核和論文小綜述考核,將醫學遺傳學課程的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聯系起來,并初步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現介紹如下。
1.1 研究對象
以我校2012級206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3班和4班102名學生為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考核評價模式;5班和6班104名學生為實驗組,采用改革后的考核評價模式。兩組學生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考核方式
1.2.1 對照組的考核方式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考核方式,成績由兩部分組成:(1)理論考試:期末進行,占總成績的70%;(2)實驗技能考核:在平時實驗操作中進行,占總成績的30%。
1.2.2 實驗組的考核方式 實驗組采用新的考核方式,在考核理論知識與實驗技能的同時,更強調突出學生的綜合素養??己擞?個部分組成,任何部分成績不合格則視為該門課程考核不合格。(1)理論考試:期末進行,占總成績的60%。(2)實驗技能考核:在平時實驗操作中進行,占總成績的10%。(3)模擬遺傳咨詢考核:在遺傳咨詢授課完成后進行,根據各組學生對情景病例的設計、咨詢過程中的表現等情況進行評分,占總成績的20%。(4)論文小綜述考核:論文小綜述在課程中期完成,成績根據學生書寫論文的格式、邏輯性等要求進行評判,占總成績的10%。
1.3 教學效果評估
教學效果評估包括課程的總評成績和問卷調查反饋的學生學習效果。理論考試試卷與論文小綜述的評閱采用流水作業的方式,由教研室幾名教師共同完成。問卷調查在實驗組學生中以不記名的方式進行。
1.4 統計學處理
2.1 課程考核成績比較
兩組學生課程總評成績全部合格,他們的理論和實驗考試成績見表1。由于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考核模式,沒有模擬遺傳咨詢考核和論文小綜述的考核,而實驗組有模擬遺傳咨詢與論文小綜述考核,故此部分考核成績本文未顯示。結果顯示,實驗組理論成績和實驗成績均優于對照組(P<0.05)。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理論和實驗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理論和實驗考試成績比較(s,分)
?
2.2 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

表2 實驗組學生對改革后的課程考核方式的評價(%)
問卷調查以不記名的形式在實驗組中進行,當堂填寫后收回。發放發卷104份,收回有效問卷10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6.15%。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認同新的課程考核方式,認為此法可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3.1 新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新增加的考核之一——模擬遺傳咨詢考核,采用情景教學法,指導學生模擬臨床上的遺傳咨詢。把實驗組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安排各小組學生上網查找或去圖書館查閱相關遺傳病的資料。學生不僅要獲取該遺傳病臨床癥狀、遺傳方式的相關資料,設計該遺傳病的家族病史,還要對該遺傳病的診斷手段、治療方法、遺傳學機理、再發風險的估計和預防以及疾病研究進展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思考??己饲?,學生需要反復排練,安排咨詢醫師和咨詢者的扮演者,模擬咨詢過程,并在課堂上表演。在表演結束之后,每組派一名代表以PPT的形式匯報,向全班講解該遺傳病的相關知識,并回答班上其他學生與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這種考核方式注重將理論知識運用于臨床實踐,整個考核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角色扮演與病例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設計遺傳咨詢的全過程需要學生對遺傳病有準確的認識,可以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理論知識,構建了學生醫學遺傳學的整體知識體系,使學生的期末理論成績與實驗成績也相應提高。
新增加的考核方法之二——論文小綜述的書寫,可促進課內課外知識的融合,學生在掌握課堂知識的基礎上,課后需要在網上和圖書館查找相關資料。此項考核一方面啟發了學生的科研思路,使學生掌握了正確書寫學術論文的格式和技巧;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學生查閱文獻資料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素養。
3.2 新的考核方式促進了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多元化的考核機制對教學起到了督導作用,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準備,訓練學生相關的考試技能,促使學生儲備知識。新的課程考核方式對學生查閱文獻的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向學生介紹論文寫作的格式與方法以及文獻檢索知識,并就小論文的選題進行指導。教師還要合理安排論文考核時間,最好安排在講授完染色體病、單基因病、多基因病的理論知識后進行,此時學生對整個遺傳病體系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有利于學生論文的選題與完成。模擬遺傳咨詢考核是對學生整個醫學遺傳學知識體系的考核,考核前教師需要做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除了要精心選擇和設計一些典型的遺傳咨詢病例外,還要思考學生在模擬遺傳咨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相關解決方案。模擬遺傳咨詢表演結束后,教師要認真總結與評價每個病例,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和掌握相關病例的知識。
綜上所述,課程考核方式的改變要求教師打破常規、創新教學,在施教過程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也促進自身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黃金鳳,郭瀛軍,張毅,等.PBL教學法在醫學院校醫學遺傳學課堂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6):422-424.
[2]熊符,商璇,李莉艷,等.醫學遺傳學課堂教學與臨床應用相結合的教學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09,11(2):134-136.
G526.5
B
1671-1246(2017)04-0089-03
2014年撫州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4SK045);2014年南昌大學撫州醫學院院級課題(CDFY-JY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