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夢盈
(河南省長垣縣人民醫院放射科 河南 長垣 453400)
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檢查診斷功能性食管疾病的效果研究
付夢盈
(河南省長垣縣人民醫院放射科 河南 長垣 453400)
目的:研究用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檢查診斷功能性食管疾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146例功能性食管疾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在這些患者入院后,我院對其均進行了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檢查和傳統的食管造影檢查。檢查結束后,與進行綜合檢查的結果相比較,觀察用這兩種檢查方法診斷功能性食管疾病的準確性,并觀察進行這兩種檢查所得造影片的質量。結果:檢查的結果顯示,與進行綜合檢查的結果相比較,用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檢查診斷功能性食管疾病的準確率明顯高于用傳統的食管造影檢查診斷功能性食管疾病的準確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這146例功能性食管疾病患者進行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檢查所得造影片的質量明顯高于對其進行傳統食管造影檢查所得造影片的質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檢查診斷功能性食管疾病的準確性較高。
功能性食管疾病;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檢查;診斷;臨床效果
在臨床上,功能性食管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1]。此病的發病機理較復雜,不能用單純的病理組織學異常、結構障礙、胃食管反流病(GERD)、動力紊亂來解釋。近年來,臨床上多用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檢查對此病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對此病患者進行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檢查,可以觀察到患者食管的清晰圖像[2]。本文回顧性地研究了我院收治的146例功能性食管疾病患者的臨床檢查資料,以探討用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檢查診斷功能性食管疾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6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46例功能性食管疾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在這些患者中,有功能性燒心患者36例,有功能性吞咽困難患者37例,有食管源性功能性胸痛患者35例,有癔球癥患者38例。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經內鏡檢查、PH檢測、質子泵抑制劑試驗等綜合檢查被確診為功能性食管疾病。本次研究排除存在急性傳染性疾病、尿路感染、高熱的患者,并排除處于妊娠期的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74例。他們的年齡在33~68歲之間,其平均年齡為(49.9±6.8)歲。
1.2 診斷方法 在這些患者入院后,我院對其均進行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檢查和傳統的食管造影檢查。在進行檢查的前4~6 h,讓這些患者禁食、禁飲,并告知其在進行檢查的前24 h內禁止口服治療此病的相關藥物,并讓其口服300 ml的鋇劑。進行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檢查的方法是:本次研究使用萬東HF81-3型多功能數字化胃腸機、多分格屏片點片系統及電視透視機對這些患者的食管進行造影檢查,將管電流設置為40~120 mA/s,將管電壓設置為65~90 kV,為每例患者分別攝取1~6張點片。進行傳統食管造影檢查的方法是:本次研究使用萬東HF81-3型多功能數字化胃腸機和柯達8100干式激光相機對這些患者的食管進行造影檢查。將這兩種檢查儀器連接在一起,對患者的食管進行右前斜位、正位、左前斜位、臥位、右側位的攝片。
1.3 觀察指標 將進行綜合檢查的結果作為最終的診斷結果,觀察用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檢查和傳統的食管造影檢查診斷功能性食管疾病的準確率,并觀察用這兩種檢查方法診斷功能性食管疾病所得造影片的質量。
1.4 造影片質量的評定標準 造影片的顯影清晰,可充分顯示出患者食管的解剖形態,其充盈效果令人滿意,其位置正確,其對比度良好。患者的造影片若符合以上所有標準,即可判斷其造影片為甲級片。患者的造影片若不符合上述標準中的任意一項則可判定其造影片為乙級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用X2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用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檢查和傳統的食管造影檢查對這146例功能性食管疾病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準確率的比較 用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檢查診斷功能性食管疾病的結果顯示,在這146例患者中,有131例患者患有功能性食管疾病,用此檢查方法診斷功能性食管疾病的準確率為89.73%(131/146)。用傳統的食管造影檢查診斷功能性食管疾病的結果顯示,在這146例患者中,有87例患者患有功能性食管疾病,用此檢查方法診斷功能性食管疾病的準確率為59.59%(87/146)。與進行綜合檢查的結果相比較,用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檢查診斷功能性食管疾病的準確率明顯高于用傳統的食管造影檢查診斷功能性食管疾病的準確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這146例功能性食管疾病患者進行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檢查和傳統食管造影檢查所得造影片質量的比較 對這146例功能性食管疾病患者進行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檢查共拍攝151張造影片,其中,甲級片所占的比例為97.35%(147/151),乙級片所占的比例為2.65%(4/151)。對這146例功能性食管疾病患者進行傳統食管造影檢查共拍攝438張造影片,其中,甲級片所占的比例為64.16%(281/438),乙級片所占的比例為35.84%(157/438)。對這146例功能性食管疾病患者進行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檢查所得造影片的質量明顯高于對其進行傳統食管造影檢查所得造影片的質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臨床上,功能性食管疾病主要分為功能性燒心、功能性吞咽困難、食管源性功能性胸痛、癔球癥四種類型。臨床上常用胃腸機對此病患者的食管進行造影檢查[3]。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傳統的胃腸機在診斷功能性食管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來,臨床上常用全數字化胃腸機對功能性食管疾病患者的食管進行造影檢查。此檢查方法可以將采集的圖像經數字化處理后顯示出來,其影像具有較高的清晰度[4]。傳統的胃腸機操作起來較簡便,能夠觀察到此病患者的食管是否發生了功能性病變及發生病變的部位,同時,也能觀察到患者食管黏膜及黏膜下的病變,有利于鑒別其食管病變的良惡性。但是,此檢查方法對診斷食管黏膜表面微小病變的準確率較低[5,6]。與之相比,全數字化胃腸機的圖像更清晰,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患者食管的微小病變[7]。原因在于,全數字化胃腸機在攝取圖像后能立刻將圖像顯示出來,此儀器不僅具有較豐富的后處理功能,還具有1~24幀/s的連續性點片功能。檢查醫生可通過動態回放圖像來同時研究患者食管的狀態和功能,并將其以全面、細致、清晰的圖像顯示出來,因此可提高功能性食管疾病的檢出率[7]。此外,全數字胃腸機具有自動化曝光的功能,可減少此病患者的食管被曝光的次數,從而減少其機體吸收輻射的劑量。
綜上所述,用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檢查診斷功能性食管疾病的準確性較高。
[1]郭旭,彭麗華,孫剛,等.空軍某部官兵功能性食管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4,23(04):388-390.
[2]向城,姜泊,王新穎.光學相干斷層顯像內鏡技術在食管疾病中的診斷價值[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5,32(09):646-648.
[3]劉娜,劉清,雷少妮,等.食管高分辨率測壓技術在功能性食管疾病診斷中的意義[J].中華消化雜志,2015,35(05):333-335.
[4]許白燕,陳煒生,江傳燊,等.系線的食管膠囊內鏡對食管疾病的診斷價值[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4,31(04):185-188.
[5]周林華.NBI 染色放大內鏡在常見食管疾病診斷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學,2015,16(5):99-101.
[6]徐寶平,李志丹,蒲民哲,等.低張碘氣雙對比造影多層螺旋CT在食管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內蒙古中醫藥,2015,34(10):92-93.
[7]武軍,徐寧,郭君怡,等.全數字化食管造影技術對功能性食管疾病診斷的價值[J].河北醫學,2016,22(02):256-258.
R571
B
2095-7629-(2017)1-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