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均
(南部縣中醫醫院 四川 南部 637300)
對哮喘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心理護理的效果觀察
張利均
(南部縣中醫醫院 四川 南部 637300)
目的:探討對哮喘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將我院收治的116例哮喘患兒分為心理護理組與常規護理組,每組各有58例患兒。對常規護理組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常規護理,對心理護理組患兒及其家屬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然后對比兩組患兒治療的依從性與生活質量的評分、其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心理護理組患兒治療的依從性與生活質量的評分均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患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理護理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患兒家屬,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哮喘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心理護理有利于提高患兒治療的依從性,提升患兒的生活質量,進而提升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哮喘;心理護理;治療依從性;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哮喘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氣道慢性非特異性疾病。該病具有發病率高、病程長、病情可反復發作且遷延難愈等特點[1]。兒童是哮喘的高發人群。多數哮喘患兒可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咳嗽及喘息等臨床癥狀[2]。由于該病的病程長,患兒必須長期服藥,故其治療的依從性較差。這不僅會影響其治療的效果,還會降低其生活質量。因此,對哮喘患兒及其家屬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十分必要[3]。為了進一步證實這一點,我們對我院收治的116例哮喘患兒的治療情況與治療結果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16例哮喘患兒。這116例患兒均經臨床檢查確診患有哮喘。將這116例患兒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心理護理組與常規護理組,每組各有58例患兒。在心理護理組患兒中,有30例男患兒、28例女患兒,其年齡介于3~1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0.8±2.1)歲。其病程介于1個月~2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1.2±2.2)個月。在常規護理組患兒中,有31例男患兒、27例女患兒,其年齡介于3~1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0.6±2.2)歲。其病程介于1個月~2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1.4±2.1)個月。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院對常規護理組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及用藥指導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心理護理組的患兒及患兒家屬分別進行心理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為:1)對患兒進行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全面地評估患兒的心理狀態,根據每位患兒的具體情況,用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語言對其進行健康知識宣教,使其了解哮喘的發病機制、治療方法以及遵醫囑服藥的重要性。對于年齡較小的患兒,可使用比喻、擬人等方法與其進行溝通與交流。比如可告知患兒哮喘就像是花園里的害蟲,如果不用藥物消滅它,花兒就會被它吃掉。而且,用一次藥物都不能完全消滅害蟲,需要使用很多次藥物才能把害蟲徹底消滅掉,讓花兒健康地長大等。在患兒治療的間隙,可適當地播放其感興趣的電視節目,或引導其傾聽歡快的兒童歌曲,以轉移其對疾病的注意力,緩解其緊張、焦慮的情緒。可適當地使用獎勵制度,對同一間病房里表現好的患兒進行表揚和獎勵,以鼓勵和引導其他患兒積極接受治療。對于處于哮喘發作期的患兒,應及時消除其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并使用生動、靈活的語言與其進行溝通,鼓勵其主動傾訴身體與心理的感受,盡可能地滿足其需求。2)對患兒家屬進行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地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知識宣教,讓其了解小兒哮喘具有治療周期長的特點,告知其督促患兒遵醫囑服藥的重要性。應鼓勵、安撫患兒家屬,幫助其克服抑郁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念。應指導患兒家屬學會進行自我心理調整的方法,以減輕其心理壓力,幫助其消除負性情緒,比如引導其傾聽節奏舒緩的輕音樂等。另外,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操作時,要主動向患兒家屬展示其敏銳的觀察力與嫻熟的操作技能,以提升患兒家屬對其的信任感,鼓勵患兒家屬與其共同投入到對患兒的護理工作中。
1.3 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觀察記錄兩組患兒治療的依從性、生活質量的評分及其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4 療效評定標準 1)我院采用Morisky用藥依從性量表對兩組患兒治療的依從性進行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分為治療依從性佳與治療依從性差兩種[4]。2)我院采用兒科自制的哮喘患兒生活質量調查問卷對兩組患兒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調查的內容包括患兒的活動能力、癥狀改善情況及情感表達能力等。總分為21分。患兒的得分越高,提示其生活質量越好[4]。3)我院采用自擬的問卷調查表調查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并將調查結果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三種。其中,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1.5 統計學方法 我們將兩組患兒的數據輸入SPSSl8.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用(±s)表示其生活質量的評分,用t檢驗。用(%)表示其治療的依從性與其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在心理護理組患兒中,有55例患兒治療的依從性為佳,占該組患兒總數的94.8%。有3例患兒治療的依從性為差,占該組患兒總數的5.2%。在常規護理組患兒中,有43例患兒治療的依從性為佳,占該組患兒總數的74.1%。有15例患兒治療的依從性為差,占該組患兒總數的25.9%。心理護理組患兒治療的依從性明顯好于常規護理組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心理護理組患兒生活質量的評分為(19.4±1.2)分,常規護理組患兒生活質量的評分為(14.0±2.0)分。心理護理組患兒生活質量的評分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患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在心理護理組患兒家屬中,有38例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表示非常滿意,有18例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表示一般滿意,有2例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表示不滿意,該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96.6%。在常規護理組患兒家屬中,有23例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表示非常滿意,有20例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表示一般滿意,有15例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表示不滿意,該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為74.1%。心理護理組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患兒家屬,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小兒哮喘是臨床上常見的呼吸道疾病。該病的治療難度較大,療程較長,且極易反復發作[5]。該病主要的臨床表現包括咳嗽喘息、發作性呼吸困難等。哮喘患兒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其病情可加重,甚至危及其生命。由于大多數哮喘患兒的年齡較小,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故其治療的依從性也較差。臨床研究顯示,哮喘患兒對治療的依從性越佳,其康復的效果就越好。對哮喘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心理護理不僅可以提高患兒治療的依從性,而且可以提升患兒的生活質量,進而提升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在本研究中,我院對常規護理組的患兒及其家屬進行了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心理護理組的患兒及其家屬進行了心理護理。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心理護理組患兒治療的依從性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組患兒,其生活質量的評分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患兒,其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患兒家屬。這一研究結果表明,對哮喘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心理護理不僅能夠提升患兒治療的依從性,使其配合治療,還能有效改善患兒的生活質量,提高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從而減少或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
[1]范益平.小兒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心理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2B):428-429.
[2]李彩霞,王小英.90例小兒支氣管哮喘的護理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2,3(36):42.
[3]趙文燕.小兒哮喘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5):632-633.
[4]施彩嫦.心理護理干預對小兒哮喘的效果影響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4,12(2):117-118.
[5]彭文靜.心理護理在小兒哮喘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5):146-147.
R473.72
B
2095-7629-(2017)1-01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