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明 杜凱洋
“如果您家中有不要的衣物,給我好嗎?”這是云南省大理市地方稅務局普通黨員楊廣的口頭語。在以蒼山洱海聞名的云南大理,群山深處,居住著彝族、藏族、傈僳族等少數民族群眾,他們親切地稱呼楊廣為“老友哥”(意思是老朋友、老伙計、老大哥)?!袄嫌迅纭笔钱數厝藢ε笥炎钭鹁?、最親熱的稱呼。
26年如一日,情系山區鄉親
198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楊廣去了大理州漾濞縣(緊鄰大理市蒼山的西邊)的羊廄村。羊廄村是典型的高寒山區,區位偏僻、土地貧瘠,受自然條件的影響,當地甚至連基本的糧食作物和蔬菜都無法種植,以往以種地為生、靠天吃飯的許多村民連溫飽都難以解決。從山區回來后的楊廣就像變了一個人,感到只要自己盡一點兒力,為貧困老百姓多送一件衣物、一雙鞋子,甚至一支鉛筆,就能為老百姓節省一點兒錢買化肥、送小孩上學。于是,楊廣暗暗下定決心,不管多難,一定要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山區的窮困農民。楊廣開始在自己的單位和附近社區收集舊衣物,大到一床舊棉被,小到一個餅干盒、茶葉桶,只要還能繼續使用的東西,都成了他收集的對象。26年來,他向山區群眾運送衣物和生活用品累計達70余噸。
7次見義勇為,譜寫大愛正氣歌
1992年,大理市喜洲鎮作邑龍街一個街天的清早,楊廣在農貿市場收稅時,突然聽到市場的另一頭傳來一個男子的哭聲,走近一看,5個20多歲的年輕人正手持匕首圍著一個60多歲的老漢?!扒笄竽銈儼彦X還給我吧!”老人哭著乞求道。原來扒手在偷錢時被老漢發現,老漢稍加反抗便遭到扒手同伙的圍攻。當時,楊廣順手拿起一根木棍沖上前去,扒手見狀后逃跑,楊廣緊追上去。在他的帶動下,市場上的群眾也紛紛上前幫忙,5個歹徒最終全部被制伏。這些年,像這樣的見義勇為,楊廣已經經歷了7次,每次無論有多危險,他都義無反顧、挺身而出。
26年堅守,黨員標桿點亮萬人心
楊廣的先進事跡被各種媒體宣傳報道后,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廣泛贊譽。2013年,楊廣的先進事跡在各單位、各部門的“道德講堂”進行了巡回宣講。同年11月,楊廣還在中國文明網以“中國好人榜”候選人的身份參加了“中國好人榜”的評選。2014年5月9日21時39分,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道德觀察”欄目以“老友哥”為題,播出了云南省大理市地稅局普通黨員干部楊廣的先進事跡,時長16分56秒。隨著媒體的弘揚和全州各部門學習楊廣先進事跡熱潮的推進,不同身份、不同職業、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紛紛主動加入到向山區群眾獻愛心的活動中。
對于楊廣來講,26年,變的是年齡,不變的是習慣。26年來,8萬里山路,200多個山村,70余噸衣物,2輛摩托車,40多雙登山鞋,1200多戶農戶、4000多位村民……這,就是大理市一名普通黨員楊廣交給群眾的一份用青春和汗水書寫的為民“服務單”。愛有多長,路就有多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