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鵬
常修“想為”之德。這是立德之本。“想為”是一種思想境界、一種行為心態,“立德之本,在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作為黨員干部,“想為”就是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的具體表現。我們既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樂情懷,也要有“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的價值心態。修德從修心開始,在黨愛黨、在黨憂黨,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切實把“想為”之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常修“敢為”之德。這是明德之志。“敢為”是一種人格魅力、一種英雄氣魄,“只有浩然正氣方能養明德之志”。作為黨員干部,“敢為”就是敢于擔當、堅持原則的具體表現。我們既要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英雄氣概,也要有“鐵面無私,不怕得罪人”的公正道義。“敢為”不是一出生、一工作就“天降大任”,而是要求我們不斷歷練駕馭一方、統治一域、獨當一面的能力,在處理艱難局面和復雜問題時“敢”字當先。
常修“勤為”之德。這是行德之美。“勤為”是一種執行力量、一種優良作風,它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作為黨員干部,“勤為”就是勤政務實、無私奉獻的具體表現。我們既要有“夙夜在公、如履薄冰”的公干精神,也要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奉獻精神。然而,人之所以變得勤快,就在于他有堅決擯棄懶惰習慣的意志力。從每一個細節做起,從每一項工作抓起,立說立行、立行立改。
常修“善為”之德。這是興德之要。“善為”是一種能力表現、一種處事風格。我們常說,“去小惡而成大善,積小善而成大德”。作為黨員干部,“善為”就是善作善成、善始善終的具體表現。我們既要有“能干事、會干事、做好事、抓正事”的善作意識,也要有“守法規、順民意、低成本、高效率”的善成意識。善作善成地干,在過程上必然表現為善始善終。要圍繞中心任務和重大部署,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張藍圖畫到底,確保干一件成一件。常修“善為”之德,要求我們取得經得起群眾、歷史和時間檢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