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翔 郭戩

摘 要:通過介紹鹽化新材料產業專利預警分析意義、專利檢索分析方法,提出了鹽化新材料產業全球專利分析專利預警和產業發展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Innography;鹽化新材料;專利預警;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30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3.020
1 鹽化新材料產業概述
鹽化新材料是指利用鹽或鹽鹵資源,加工成氯酸鈉、純堿、燒堿、鹽酸、氯氣、氫氣、金屬納等產品以及這些產品的進一步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的過程。
我國以鹽為原料的鹽化新材料產業主要是用于純堿和氯堿兩大行業,“兩堿”的產量和鹽消耗量均占鹽化新材料總量的95%以上。“兩堿”的發展拉動了鹽業的發展,我國已形成以純堿和氯堿為龍頭,下游產品開發并存的鹽化新材料產業格局。目前,鹽化新材料產業發展趨勢是延長現有產業鏈,向高附加值精細化工產品、生物醫藥技術方向尋求突破。
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鹽化新材料產業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①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研發投入偏低;②行業進入門檻低,競爭無序;③產品結構單一,技術含量不高,原鹽、兩堿等初級產品占比較大,技術含量高的精細化工、高分子化工產品,特別是終端產品比重較小,競爭力不強。
以上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到我國鹽化新材料行業的健康、有效和可持續發展,需認真對待和解決。
2 鹽化新材料產業專利預警分析意義
所謂“專利預警”,是指通過收集與本行業技術領域和相關技術領域的專利信息和國內外市場信息,了解競爭對手在做什么,把可能發生專利糾紛的前兆、可能產生的危害、建議采取的對策措施及時告知相關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和業內企業,同時發布專利權被侵害的消息,建議行業組織和業內企業采取應對的措施。因此,對專利進行預警分析具有重大的經濟、研究價值。
從國家角度而言,專利預警分析具有戰略高度的意義。首先,專利預警分析是我國發展國際貿易的重要保障。通過專利預警分析,可以突破專利壁壘,改變我國鹽化新材料行業在國際貿易中長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其次,進行專利預警分析是保障我國產業安全的需要。政府或行業協會可以通過分析該行業的國內外專利申請情況,及時對企業做出提醒,避免我國企業受到國外專利戰略的圍剿。最后,專利預警分析也是促進我國科技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動力,我國鹽化新材料產品、設備和技術要進入國際市場,必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在創建自主知識產權的過程中就需要進行專利預警分析,對國內外鹽化新材料產業的專利信息進行整合分析,了解其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相關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情況和專利申請情況,避免重復開發或侵權。
3 專利檢索分析方法概述
3.1 檢索工具及數據來源
本項目選用國際高端專利檢索分析工具Innography系統,Innography數據庫是專利價值判斷與分析的利器。數據包括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九國兩組織)的超過9 000萬件專利數據、美國專利訴訟數據、美國商標數據、組織機構商業數據等。其獨特的專利強度指標可以用于挖掘核心專利,文本聚類功能可以快速分析專利技術點的分布情況。它同時擁有若干可視化專利分析圖表,例如專利申請人氣泡圖、IPC熱力圖、世界地圖、文本聚類環形圖等,有助于進行深度專利分析。
3.2 檢索策略
本報告中涉及鹽化新材料產業領域的若干檢索策略,均基于Innography系統的檢索語法而制定。本報告中的專利申請量、授權量通過專利文獻種類代碼(Kind Code)進行限定篩選獲得,專利同族去重步驟依據INPADOC同族規則進行處理。
3.3 結果篩選
根據上述檢索式檢索后得到初步的檢索結果,為保證結果的全面性,將初步檢索結果進行同族擴增處理,然后對專利的種類、法律狀態、專利強度、訴訟、異議等信息進行整理,統計出專利申請量、有效專利量、核心專利、涉案專利等數據信息,通過專家篩選結合工具檢索,對檢索結果結果進行了較為細致的降噪工作,較好地保證了數據基礎的全面性與準確性。
4 鹽化新材料產業全球專利分析
截至2016-08-19,在Innography中檢索到與鹽化新材料產業相關技術的全球專利申請共計34 776件,授權專利15 302件,授權有效專利8 099件,授權比例約為44.0%,有效比例為52.9%,如圖1所示。
從全球鹽化新材料產業技術專利申請變化趨勢來看,該技術目前趨于一種穩定的申請態勢,這也是伴隨對環境的要求進而促使環境友好型化工產業發展而產生的結果,隨著全球對鹽化新材料業的持續不斷的需求,近年來全球專利數量也會保持穩定增長。
從不同國家的申請情況方面來看,中國的申請量在2013年以前保持著平穩的增長趨勢,2013年后略有下降。中國以后來居上的態勢,作為該領域的黑馬,在趕超了美國和日本后,在近幾年對此技術有一個較高的研發熱度,在國家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大背景下,鎖定循環經濟和綠色發展的路線,從近幾年較多的申請量略有下降就可以看出來,預測未來幾年的申請量也是稍有下降但趨于穩定的趨勢。
從專利申請量前20的申請人來看,大部分來自國外企業,例如贏創工業、阿克蘇諾貝爾、大金工業等。在這些申請人中,我國的中石化在綜合經濟實力上處于領先地位,但申請量和技術實力比較低,高強度專利量較少,與日本、德國的公司還是有一定差距。但由于經濟實力強大,所以對中石化在鹽化新材料技術發展前景看好。
從專利技術領域來看,目前技術鹽化新材料技術領域主要是圍繞制備鹵代烴、含有機有效成分的醫藥配制品、雜環化合物、化合物的催化劑及氫化物的催化劑等方面展開技術研究與應用的。這也是兩堿產業和鹽化下游產品制備技術中應用較活躍的相關領域。全球申請人所關注的技術關鍵詞有“鹽酸”“pH值”“有機溶劑”“原料配比”“碳原子” “聚氯乙烯”“藥物組分”“藥物結構通式”“氣相”等,主要涉及鹽酸產品制備、工藝過程中pH調節、工藝過程原料配比、聚氯乙烯制備、藥物合成等技術點。
從鹽化產業專利訴訟來看,本領域的專利訴訟發生概率不高,集中在高強度的專利中,由于鹽化新材料專利技術在醫藥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而醫藥領域是專利訴訟的高發區,或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本領域的訴訟風險。
5 專利預警和產業發展建議
鹽化新材料產業是一條龐大的產業鏈,該領域在全球的專利量比較龐大,技術起步很早,專利申請量持續增長,鹽化新材料產業領域主要的技術來源國包括中國、日本、美國、德國等國家,有大量的專利申請。我國在鹽化新材料領域起步雖晚,但近年來已急速趕超了日本、美國等化工大國,目前已成長為第一大鹽化新材料生產大國,近幾年在該技術領域有一個較高的研發熱度,未來在該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將趨于穩定。通過專利預警分析可以更加準確、及時地了解鹽化新材料技術領域的發展狀況和發展趨勢。
5.1 專利預警
縱觀鹽化新材料產業領域主要專利技術的申請人,可以發現主要專利申請人多為國外化工或醫藥大企業,主要包括贏創工業、阿克蘇諾貝爾、梯瓦制藥、大金工業、東麗株式會社、索爾維集團、賽諾菲制藥、陶氏化學、利安德巴塞爾等,而且這些企業也幾乎掌握著鹽化新材料領域的核心技術,擁有著絕大部分該領域的核心專利,而且在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地區均有廣泛且大量的專利布局,如果有產品要出口到這些國家地區或者有需要在這些國家地區進行專利布局,需額外謹慎。
在中國,鹽化新材料領域最大的專利產出者為中國石化集團,主要突出在石油化工領域,中國核心專利依然主要掌握在梯瓦制藥、贏創工業、索爾維集團、賽諾菲、利安德巴賽爾工業公司、陶氏化學、三井化學、阿斯利康、大金工業、巴斯夫等這些國外企業手中。在這些公司當中,贏創工業在聚氨酯、橡膠硅烷偶聯劑等特種化工領域具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市場,日本大金工業在氟樹脂、氟橡膠、氟涂料、碳氟化合物、防水防油劑、表面活性劑等精細化工領域技術實力領先,陶氏化學在特種化學、高分子材料、農藥化學等領域均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三井化學在石油化工、基礎化學品、聚氨酯領域也具有不凡的實力。涉及這些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或產品上市,不妨多關注這些國際巨頭企業在中國的核心專利,以做到專利申請、產品上市零風險。此外,根據全球專利訴訟分析,訴訟案例多發生于生物醫藥領域,如果有涉及醫藥中間體生產的,在進行技術研發時適當注意規避風險。
5.2 專利競爭力提升建議
提高技術實力除需大量資金投入研發外,還需知識產權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為此,建議提升企業知識產權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可通過適時舉辦知識產權相關培訓,建立專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平臺,并加強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建設,增強企業知識產權工作人員專利撰寫能力,同時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對知識產權風險規避的把控能力。
5.3 產業發展建議
縱觀全球鹽化新材料領域專利,目前主要是圍繞制備鹵代烴、含有機有效成分的醫藥配制品、雜環化合物、化合物的催化劑及氫化物的催化劑等方面展開技術研究與應用。這也是兩堿產業和鹽化下游產品制備技術中應用較活躍的相關領域。其中藥物的合成是最大熱點。建議未來可朝生物醫藥方向進一步拓展延伸,往該領域不斷突破創新,提高鹽化新材料產品的附加值。
此外,對于國外企業有較多的專利申請的釕類配合方面,國內研發較少。釕類配合物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化學發光、電子轉移、非線性光學材料、分子光開關、分子識別、傳感器等領域的研究。同時釕配合物毒性低、易吸收,并可很快排泄的特性使其在抗腫瘤方面有著巨大的應用。釕配合物本身在化工敏化催化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研究釕配合物對工業、農業、國防、醫藥都有重要意義,可以對此技術領域進行密切關注。
針對國內鹽化新材料產業分散、企業溝通較少、競爭無序的行業現狀,建議發展形成產業聯盟,并組建企業專利池,互相許可,共同促進技術進步、產業提升。
參考文獻
[1]黃里寧,李家深.企業專利預警系統初探[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1(02).
[2]翟東升,張帆.企業專利預警指標體系研究及實例分析[J].現代情報,2011(05).
[3]陳志勛.專利預警基礎理論研究[J].企業導報,2009(11).
[4]賀德方.中國專利預警機制建設實踐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3(05).
[5]孫捷.企業專利預警評價體系分析方法的探討[J].科技與法律,2011(05).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