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瑛
抓落實,是領導工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是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抓好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去;抓好落實,黨和國家制定的各項目標才能真正實現;抓好落實,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才能蓬勃發展;抓好落實,才能為人民群眾解難事、解愁事,辦實事,贏得民心,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既然抓好落實有著如此重要的意義與作用,那么,作為領導干部就不僅要身體力行去落實,還要責無旁貸地去狠抓落實,更要把握住根本善抓落實。換一句話講,領導干部抓落實,既要有“想抓”的激情,“狠抓”的決心,還要有“善抓”的本領。否則,熱情再高,決心再大,也會因為“本領恐慌”而將落實抓空,有辱歷史使命。
領導干部抓落實的路徑與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有一個重要的路徑與方法不容忽視,這就是領導干部要帶頭去落實。富蘭克林說:“一個良好的示范,才是最佳的訓詞。”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樣子。”
領導帶頭,是我黨開展各項工作的一條基本經驗,也是抓好落實的一項重要的工作方法。有人說,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將領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共產黨的領導常說“跟我來”,而國民黨的官員則常說“給我沖”!這也正是國民黨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共產黨人能夠身先士卒,以身作則,而國民黨人則是讓士兵在前,自己明哲保身,豈有不敗之理?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領導干部抓落實,一定要牢記“領導帶頭”這條基本經驗,身體力行去帶頭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上級部署的工作任務。蘇聯著名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當學生發現你的教育是在教育他的時候,你的教育是蒼白的。”
第一,想要群眾理解的,領導干部首先要理解。落實,離不開對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理解,離不開對上級戰略決策和戰略目標的把握。只有理解了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把握了上級的戰略決策和戰略目標,才能使落實不偏離航向,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
因此,領導干部要帶頭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深入了解上級的戰略決策,正確把握上級的戰略目標。
第二,想讓群眾做到的,領導干部要首先做到。領導心理學研究證明,群眾接受領導者的示范或暗示。領導干部要想使本組織的工作和任務落實到位,就必須以身作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以身作則,能使組織成員的行為方式朝著領導目標的方向轉變并發展,能增強組織成員的凝聚力,從而激發他們落實的力量。
近些年來,我一直在琢磨一個問題:中國工農紅軍為什么能沖破國民黨幾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忍受著饑渴寒冷的煎熬,翻越地球上最罕見的險峻峰巒,穿行地球上最難行的沼澤溝壑,用足跡踏出人類不曾有過的奇跡?
思來想去,我認為,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紅軍指揮員的身先士卒。記得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將軍和長征隊伍一起在云中山迎著飛雪艱難地向前邁進。忽然有人向將軍報告:“前面發現一個凍死的人。”這是一個已經凍僵了的老戰士。他穿著像樹葉一樣單薄、破舊的衣服,一動不動地倚靠著一棵光禿禿的樹干坐著。將軍見此情形,怒不可遏,像一頭發怒的豹子吼叫道:“警衛員,叫軍需處長跑步上來。”誰知,有人對將軍小聲地說了一聲:“這就是軍需處長,他把所有能御寒的東西都發給別人了。”將軍正要發火的手勢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佇立了足有一分鐘。雪花無聲地落在他的臉上,融化成閃爍的淚珠。
這是一個非常震撼人心的故事。紅軍指揮員身先士卒的形象躍然紙上。有這樣身先士卒的指揮員,中國工農紅軍還有什么沼澤溝壑不能穿行,還有什么險峻峰巒不能翻越!
第三,要求群眾不做的,領導干部要首先不做。律人先律己。要求群眾不做的事情,領導干部要帶頭遵守禁令。否則,“不許百姓點燈,自己卻在放火”,怎么能服眾?
周恩來同志有一句名言 “坐著談,何如起來行!”各級領導干部都應該主動“起來”行動去落實,積極行動起來去抓落實。這也是落實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所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