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財政部下發的《關于企業加強職工福利費財務管理的通知》指出,企業職工福利費是指企業為職工提供的除工資、獎金、津貼、納入工資總額管理的補貼、職工教育經費、社會保險費和補充養老保險費(年金)、補充醫療保險費及住房公積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
法定福利 法定福利亦稱基本福利,是指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必須發放的福利項目,其特點是只要企業建立并存在,就有義務、有責任且必須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的福利項目和支付標準支付,不受企業所有制性質、 經濟效益和支付能力的影響。包括國家規定的年假等。
非法定福利 非法定福利又稱補充福利,是在國家法定福利之外由單位自主設立的福利項目。包括:交通補貼、房租補助、免費住房、工作午餐、女工衛生費、通訊補助、互助會、職工生活困難補助、財產保險、人壽保險、法律顧問、心理咨詢、貸款擔保、內部優惠商品、搬家補助、子女醫療費補助等。常見的由工會組織的如看電影、開展春秋游、優秀工作者獎勵等各類文體活動,也屬于這種補充福利。
全國總工會在《關于加強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的通知》的補充通知中明確,逢年過節工會可以給員工發放少量節日慰問品,也可以組織看電影、春秋游等活動。
“少量”怎么界定呢?來看看各省市劃定的標準
上海:節日慰問人均最多400元。
山東:節日慰問品人均不超200元。每位會員每年總額不得超過1000元。
杭州: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這7個節日可以發放慰問品。慰問品總金額不得超出本級工會經費年度預算支出總額的30%。
河南:節日福利全年不超1000元。慰問形式主要是實物。
總體來說,每人每年節日慰問標準不超過1000元,生日慰問的標準控制在200—300元之間。
中央出臺八項規定,反的是腐敗而不是職工正當福利,更不是反對基層工會為職工發放福利。
企業應當根據自己的經營狀況和國家規定為職工發放福利,讓職工共享發展成果。 (摘自《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