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莉

摘要:基于產業集聚環境下的蘇州創意產業的發展,分析目前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環境下蘇州的經濟增長情況以及競爭力發展。從蘇州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背景到蘇州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引申出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并為其提供對策。
關鍵詞:集聚;蘇州;文化創意產業
[本文系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文化科技驅動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路徑研究”2016SJD760120、蘇州市文化研究項目“蘇州吳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研究”sz20160706階段性成果。]
一、引言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以創意為核心的文化主體推動經濟進步的產業,其強調通過創意、技術結合產業化的方法開發產品并進行營銷知識產權的行業,以個人或者團隊進行創意文化經營。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包括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動漫、廣播、繪畫、電視、電影、多媒體藝術、旅游、藝術品交易、視覺藝術、軟件和計算機網絡、公共藝術、影像等方面的創意全體。
蘇州文化創意產業集聚,是文化創意產業在蘇州地區范圍內的高度集中,文化創意產業資本是在一定范圍內不斷集中匯聚的一個過程。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形成專業化市場,形成一定的市場交易條件和信息共享化條件,是生產和加工聚集在一定范圍之內形成的專業化市場。
在目前的社會經濟浪潮中,創意產業已經不僅僅是小商品市場,更多地會帶來直接的、客觀的經濟效益。文化創意產業的經濟價值逐步提升至超過生產文化周邊產品或者創造型創業就業的范圍,更加強調其帶動了整個經濟變革。文化創意產業具有一定自由性的創新型人才、生產型人才、消費型網絡人才,形成一定的具有設計型、應用技術開發型、形式密集型的產業結構,具有一定的適應市場化競爭力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傳統的產業發展方式逐漸由創意型文化產業所轉化,通過價值提升、資源轉化和模式結構優化方式促進地區性經濟發展。
二、蘇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背景
創意產業合作集聚作為一種共贏的合作形式,整合資源,形成凝聚力,組合創新形成力量集中提高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的組合形成集聚型產業模式。在全國政協有關委員會、聯盟專家委員會、國家有關部委強力支持的前提下,在創意產業創新性人才及應用型市場相對開放的現有形式,市場環境競爭力加強、文化集聚群的創新以及生產效率日益完善。
文化創意產業是以高科技技術開發應用以及知識產權的合理構建,以創意為核心,以文化市場為背景,依托文化創意者的藝術審美,應用手段、天賦智慧為主導,與各個集群、產業相互滲透融合,形成產業鏈結構的新興產業。提升創意產業發展力度,合理地融合傳統產業的文化特色,拓展產業的發展空間,集合產業集聚力量,推動文化與市場、經濟、科技的融合發展,促進產業集聚調整和經濟產值增加。同時,文化創意產業的服務性和產品文化特色性為社會提供多樣化的財富增值空間以及就業機會多大,推動市場和諧進步,其發展成為衡量一個城市和地區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關注點,蘇州區域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求也逐漸加大。
三、蘇州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現狀
截止去年,蘇州文化產業營業總收入已經到4100億元,同比增長15%,蘇州文化產業增加值約為1015.5億元,其比重占GDP增加到7%,相比2010年至今,年均增幅超過16%,人均GDP達到21987.53元。蘇州目前有各種文化企業法人單位大約2萬余家,而作為文化產業的從業者超過60萬人。
(一)蘇州文化創意產業政治環境
蘇州市積極做好文化創意產業平臺,連續五年成功舉辦中國蘇州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交易博覽,累計交易總額65.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0%,本次企業參展達到948家,較前期近50%的增長。
蘇州文化產業結合政府依托,項目支撐、金融實踐、人才培養逐步實現經濟的迅猛發展,各類文化產業園的建立,集聚化發展逐漸明顯,規模逐漸擴大。2015年確定蘇州文化產業方面重點項目已經達到44個,完成總投資101億元,在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科教創新區投資建設蘇州新聞大廈、蘇州相城區陽澄湖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園、蘇州臺灣誠品書店文化商業綜合體項目已經建成并開放使用,目前蘇州已經有60余家創意型及設計型企業入駐蘇州,蘇州正加大產業集聚的發展,蘇州經濟區域的擴容優化。2016年蘇州市文化創意產業當中的重點項目規模也逐步提高。
(二)蘇州文化創意產業經濟環境
蘇州文化產業總營業收入和增加值每年呈現上升趨勢,《蘇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2020)》中提出蘇州未來五年發展藍圖,加強蘇州市城市精神,提高城市文明,營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加強蘇州文化建設和產業建設。
(三)蘇州文化創意產業社會文化環境
2015年蘇州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萬元,比上年增長8.2%,蘇州市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1.6%,比上年回落0.5%。蘇州市民的消費方式和消費內容更加多元化,其中食品類、煙酒類、衣著類、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價格、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居住類價格都有不同程度地上漲,交通及通信類價格比上年下降。蘇州居民對文化創意類產業的需求不斷提升,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這些需求和要求對文化創意內容的提升都做出了要求,有利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四、 蘇州集聚發展下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對策
(一)政府促進集聚環境下的文化創意產業
產業集聚環境的形成是一種新型的產業發展模式,有效地促進蘇州地區產業經濟的加速發展。正如目前其他國內外地區經濟研究情況看出,產業集聚環境主要存在于經濟有一定發展的體系中,由傳統文化經濟向集聚化創意型經濟轉型,產業集聚環境成為經濟發展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指標。蘇州市范圍內的產業集聚環境多數依附于蘇州傳統的歷史文化積累資源的優勢,創新發展具有蘇州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提高地區經濟發展速度,促進社會協調發展。在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同時結合蘇州文化創意產業自身的特色和發展的狀況,對蘇州創意文化發展提出了依附地方政策為主導,發揮市場環境指導作用,以集聚發展為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重點項目帶動集聚區發展戰略,建立合作協調機制,形成具有一定競爭力效應的關聯型集聚產業鏈。
(二)發揮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化優勢打造特色品牌
目前蘇州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的形成和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已經有一定的影響力,進一步在集聚環境發展文化產業經濟、打造蘇州特有的文化品牌是重要的策略和途徑。優化產業集聚環境發展蘇州文化創意產業,扶持資源實力雄厚、組織能力強、具有創新活力以及市場開拓能力的優秀企業,形成蘇州文化產業的特色品牌。特色品牌企業對行業的產品研發、技術開發、科研創新、人才骨干、品牌效應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對蘇州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打造品牌建立、創新效應、文化產業的擴散效應。由具有品牌效應的企業吸引帶動產業鏈企業,隨著產業鏈上的企業不斷充實,進而擴大了品牌企業的吸引力,形成一定的良性循環,促進企業環境的不斷升級。
蘇州文化創意產業企業中有一定規模和產業優勢的企業還不是很多,對產業發展的影響力還不夠,需要依靠政府部門提供有利的激勵制度和評測企業制度。通過扶持政策培育出有一定品牌效應的領軍企業,發揮產業集聚或行業的領軍示范作用,推動蘇州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激勵企業開發新技術、研發新產品,提高企業自身管理體制,發揚創新性精神的品牌企業文化,加速蘇州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三)建設重點文化創意產業區域推動聯動效應
推動重點文化產業項目以及文化產業區域帶動效應,依據蘇州城市文化資源特點以及文化產業發展方向,重點建立文化創意產業核心區域,以城市規劃的區域劃分為坐標點,組成集聚產業發展模式,從而形成蘇州文化創意產業的聯動發展。蘇州文化產業集聚應推翻市區內區域的接線,統一協調文化資源互補,設立重點文化產業集群為核心,協同各區域文化產業同質性和互補性產業戰略。蘇州政府與企業互惠互利,堅持聯動發展的方式,形成文化產業集聚帶,由重大文化創意產業項目結合集聚環境帶動整體集聚形式的重要路徑。
(四)科技創新戰略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是創意,屬于知識密集型和技術集中型產業結構,其發展的關鍵在于科技的創新,集聚環境下蘇州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主要途徑依靠科技創新。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不斷更新,特別是文化創意產業在信息技術和網絡化不斷開發和更新的發展受到巨大的影響。
實現文化創意產業的不斷升級,需要現代高科技在文化資源上實現文化的創新,通過高新技術結合傳統的蘇州文化資源轉化成具有蘇州本土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資源。加大利用開發現代信息科技技術和多媒體應用技術以及虛擬現實數字技術,將蘇州本土的文化資源和現代文化產業創新技術進行優化整合,融合成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和可深度開發和持續利用的資源,從而促進蘇州文化創意產業產品結構的升級和擴大產業資本增量。
作者單位: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