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會靜
摘 要:在縣級黨校工作中,培養基層領導干部以及宣傳黨的政策、研究社會科學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中縣區的文化建設也應當更好的履行自身的使命和自責,因此對于縣級黨校在促進文化大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對這一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論述說明,以供參考。
關鍵詞:文化建設;縣域文化
國家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出了新的目標,其中文化建設不僅能夠反映出社會的文明程度,同時也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于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更好的發揮我國文化建設的地位和作用,在縣級黨校工作中,也必須要更好的加強對文化建設的學習,從而更好的發揮我國基層黨校在文化大發展中的作用。
一、提高文化建設在縣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我國針對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建設不僅作為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征,同時也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著非常大的影響,而在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對于文化建設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也開始有了更多的追求。在新時期,文化建設需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一目標發展,而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也要依賴不同區域文化的繁榮,因此在縣級城市的文化發展中,也需要更加重視縣級文化建設的發展。
文化不僅是一種精神象征,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也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我國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不同區域的發展模式也有所不同,而地域文化也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風向標。這里我們也能夠看出,在地域發展過程中,文化建設作為一種軟實力,也將發揮出更多更重要的作用,對于地區的長遠發展也將產生更大的影響。而縣市級區域建設需要以鄉鎮為紐帶,以農村為腹地,保證城市和農村的文化建設相結合,保證促進工業發展和農業發展相互結合,這樣也能夠更好的促進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銜接,將不同地區以及歷史文化等科學的結合在一起,從而保證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能夠更好的相輔相成。目前,從我國很多地區縣發展來看,擁有強大的文化底蘊也能夠更好的提高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在很多領域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著一些的問題和不足,如果忽視了地區的文化建設,那么在發展過程中也將會遇到更多的瓶頸。因此,保證縣區域經濟以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才能夠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實力,以便保證地區綜合性的發展。而我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也必須轉變自身的發展方式,不斷的推動我國的文化建設發展,在發展中尋找更大的動力,從而集中力量,降低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擺正社會發展的方向,從而構建起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相輔相成的新格局。
二、縣級黨校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黨校是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縣級黨校建設能夠更好的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勢和特色,通過黨校來提高文化建設也能夠更好的發揮文化建設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黨校在文化建設中具有突出的政治優勢。黨校姓黨,在黨委的直接領導之下,黨校教育以培養忠誠于馬克思主義、德才兼備的黨員領導干部和理論人才為目的。特別重視對干部學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政治理論、執政理念、執政能力、黨性修養等方面的培養和培訓,其中,黨性教育和黨性鍛煉更是黨校的核心課程。培訓的目的之一是在政治上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保證全黨在思想上和行動上的高度統一性。
2、黨校在文化建設中具有與時俱進的思想優勢。黨校在思想上堅持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在各個歷史時期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開展干部教育和培訓。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黨校在文化建設中具有優良的傳統優勢。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黨校繼承了中國共產黨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三大優良傳統作風,貫徹黨章對黨員的高標準、嚴要求,堅持從嚴治黨、從嚴治校、從嚴施教、從嚴管理的方針。
4、黨校干部在黨校工作中也應當發揮更大的作用,特別是在文化建設過程中,黨校黨員要更好的加強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和學習,通過集中培訓的方式來提高黨員的整體素質和文化水平。黨校也要在培養的過程中做好文化建設平臺的搭建,通過凝聚人心、激發活力來更好的提高黨員干部的創造力和戰斗力,將黨校文化建設作為重要的文化宣傳基地來打好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
三、發揮自身優勢,促進縣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找準自身定位,努力發揮縣級黨校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1、充分發揮對十七屆六中全會、十八大報告精神的宣傳解讀作用。三臺黨校利用黨校干部教育陣地作用,認真開展“道德講堂”活動,廣泛普及文明禮儀知識,弘揚優秀傳統道德文化和現代精神文明成果,緊緊圍繞十八大、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宣講主題展開宣講,迄今,共宣講53場次,聽眾達7千多人次。通過參與縣委宣講團宣講的活動方式,充分發揮了黨校在文化體制改革中的宣傳解讀功能,把中央發展文化、繁榮文化的決策部署傳達到了廣大干部群眾當中,在農村、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逐漸營造出了良好的文化氛圍,通過發展和繁榮文化起到了凝聚社會共識,不斷實現縣域經濟和社會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2、在建設先進文化和和諧文化中發揮主陣地作用。堅持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黨校必須發揮教育、引領、示范作用,加強對廣大黨員和各級領導干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培訓,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認識,逐步建立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教育模式的規范化運行機制,努力在促進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中發揮主陣地作用。大力培育和諧的文化精神,倡導和諧的文化理念,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力量、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努力在和諧文化建設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中發揮作用。
3、在推進文化強縣建設中發揮參謀助手作用。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己任,進一步總結我縣在經濟、文化建設中所取得的經驗,圍繞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發展體系等方面,協助相關部門開展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調查研究,出謀劃策,多出成果,努力發揮縣委縣政府參謀助手作用。
4、在促進文化繁榮中加強黨校自身文化建設。黨校要靠文化建設立校。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時期給黨校題寫了著名的校訓——“實事求是,不尚空談”,這就是黨校文化。三臺縣委黨校歷屆班子十分重視黨校的文化建設,我們要在十八大精神的引領下帶頭學習,帶頭搞科研,帶頭示范,從文化建設的各個不同側面選擇專題,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形成課題報告;黨校的主體班培訓既要針對不同的領導干部搞好專題講座,又要指導他們引領社會風氣,率先垂范。
參考文獻:
[1] 呂瓜珠. 縣級黨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J]. 中外企業文化.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