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李
1.尊重老師的習慣
尊重老師,才會愿意跟老師學習,適應老師的教育方式,才能跟老師建立良好的關系。一個跟老師關系惡劣、不尊重老師的孩子,很難想象他的成績會很好。
2.自學預習的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老師只是引路人,孩子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
提前預習,是培養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3.專心上課的習慣
課堂學習非常重要,孩子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哪怕你已經提前學過了,也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并在這過程中,盡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4.善于提問的習慣
我們要積極鼓勵孩子質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孩子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孩子,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孩子。
5.仔細審題的習慣
孩子容易看錯題目,這絕不僅僅是馬虎的問題。審題能力是孩子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求孩子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同時還要培養能從作業考試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并及時糾正的能力。
6.跟同學交流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群芳精華,經過反復加工,釀造知識精華。
7.獨立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向老師交差或是應付家長。
有的孩子做作業的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做法,會做的題馬馬虎虎,不會做的就不動筆;有的孩子好高騖遠,簡單的是會而不對,復雜的對而不全,這些不良習慣嚴重影響學習效果。
所以我們要重視做作業,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
8.反思的習慣
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后,要從五個層次反思:
第一,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采用的方法;
第二,為什么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
第三,為什么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
第四,有無其他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
第五,能否變通一下演變成另一道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
當然,如果題做錯了,更應進行反思:做錯題的根源是什么?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犯同一類錯誤的缺點?“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