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貽甌
[摘要] 目的 探討持續式護理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SCL-90、HHI評分及負性效應的影響。 方法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遼寧省沈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進行治療的STEMI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給予持續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SCL-90評分、HHI評分及負性效應發生情況。 結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強迫、敵對、偏執、軀體化、其他等評分顯著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降低較對照組明顯(P < 0.05)。干預后,兩組患者T、P、I及HHI總分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升高較對照組明顯(P < 0.05)。觀察組負性反應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 0.05)。 結論 持續式護理可有效降低STEMI患者SCL-90評分,提高HHI評分,降低負性反應的發生率。
[關鍵詞] 持續式護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CL-90;HHI評分;負性效應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1(b)-0162-04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SCL-90, HHI scores and negative reactions of patients with STEMI
PAN Yi′ou
Department of Medicine,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110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SCL-90, HHI scores and negative reactions of patients with STEMI. Methods 98 patients with STEMI cured 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14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ntinuous nursing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 care. Clinical effect, SCL-90 score, HHI score and negativ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anxiety, depression, compulsion, hostility, paranoia, somatization and other scores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T, P, I, total HHI scores in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total negative rea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SCL-90 score, increase HHI score and decline the occurrence rate of negative reactions of patients with STEMI.
[Key words] Continuous nursing; STEMI; SCL-90; HHI score; Negative reaction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由于持久、嚴重的心肌缺血而造成的部分心肌急性壞死,該病臨床發病較急,患者死亡率較高,尤其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急診臨床常見的一種危重癥,流行病學調查發現,50%的死亡患者發生在發病后1 h內,由此可見,STEMI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3]。尤其是隨著近年來我國人口結構的調整,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該類疾病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升高。盡管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臨床對STEMI的治療取得了顯著成效,有效地降低了STEMI患者的死亡率[4-6]。但如何能夠進一步提高臨床對STEMI的治療效果一直是心內科臨床的熱點課題,有研究表明,通過加強護理有助于改善STEMI患者的預后,提高其臨床效果[7-9]。持續式護理是一種旨在時間、空間上均能給予患者連續護理的一種護理方案,近年來該護理方案在多種疾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討持續式護理對STEMI患者SCL-90、HHI評分及負性效應的影響,為臨床提供科學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遼寧省沈陽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進行治療的STEMI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例。其中對照組男31例,女18例;年齡43~79歲,平均(61.2±4.5)歲;發病至就診時間0.5~20 h,平均(4.2±1.2)h;心臟造影檢查結果表明冠狀動脈單支病變24例,雙支病變15例,三支病變10例。觀察組男33例,女16例;年齡44~78歲,平均(61.5±4.3)歲;發病至就診時間0.5~21 h,平均(4.3±1.3)h;心臟造影檢查結果表明冠狀動脈單支病變25例,雙支病變16例,三支病變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發病至就診時間以及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STEMI診斷標準[10];②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史的患者;②心源性休克患者;③伴有溶栓禁忌證者;④伴有肝腎等實質器官疾病者。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主要措施包括給予患者流質飲食,增加維生素、低脂肪、高蛋白含量食物的攝入量;保持患者大便通暢,部分大便干結患者可使用開塞露通便,避免用力;同時加強對患者血壓、心率以及心電圖的監測,尤其注意監測患者血氧飽和度。囑咐患者臥床休息,做好與家屬的溝通工作,對治療前后的注意事項、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及應急處理措施進行安排。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給予持續式護理,患者自入院后即開始進行護理,建立護理檔案,登記患者家庭住址、電話等信息,同時給予相應的藥物溶栓治療,待其病情穩定,滿足出院條件時,囑咐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并告知患者將進行1年的隨訪干預。主要內容包括個性化的方案設計,醫護人員在患者住院期間充分了解患者病情以及家屬的相關信息,對發病誘因做出評估,有針對性地制訂護理方案,尤其是使患者擺正心態,提高在出院后對護理和治療措施的依從性。生活方式干預,吸煙、飲酒是重要的誘因,因此必須對患者不良生活習慣予以糾正,包括禁煙、禁酒,同時鼓勵患者積極參與有氧運動。飲食指導,主要是限制患者對脂肪酸、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的攝入量,烹飪用油以植物油為主,盡量不用動物油。心理干預,由于該病很難痊愈,治療護理周期較長,患者難免產生煩躁、抵觸等情緒,因此醫護人員應加強與患者、家屬溝通,樹立正確的理念,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疏解不良情緒,進而提高護理質量。
1.4 觀察指標及評判標準
①臨床療效評判標準如下,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好轉,無發紺、煩躁等情況;有效:臨床癥狀得到緩解,伴有輕度發紺;無效:臨床癥狀無顯著改善,甚至出現加重的情況[10]。總有效=顯效+有效。②SCL-90評分[11]:SCL-90包括90條項目,采取0~4級評分,分別是無(0分)、輕度(1分)、中度(2分)、偏重(3分)及嚴重(4分)。③HHI希望水平[12]:采用中文版Herth量表進行評估,包括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I)、采取積極行動(P)、對現狀及未來的態度(T)共3個維度12個指標,采取1~4級評分,得分12~48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希望水平越高。④負性反應:對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的穿破動脈、低血壓、皮下血腫、尿潴留以及心律失常等發生情況進行評估。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干預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秩和檢驗表明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P < 0.05);χ2檢驗表明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 < 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CL-90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焦慮、抑郁、強迫、敵對、偏執、軀體化、其他等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強迫、敵對、偏執、軀體化、其他等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降低較對照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HI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T、P、I及HHI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干預后,兩組患者T、P、I及HHI總分均較干預前升高,且觀察組升高較對照組明顯(P < 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負性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穿破動脈、低血壓、皮下血腫、尿潴留和心律失常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負性反應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4。
3 討論
急性STEMI病情發展極快,致死率較高,結合其發病機制研究結果,對該病的治療目標為盡快解除患者冠狀動脈阻塞以恢復冠狀動脈血供,改善心肌缺血部位的血液循環,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患者的心功能。近年來,臨床通過介入治療有效地降低了STEMI患者的死亡率,但由于該病的危害極大,對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狀態造成嚴重影響,產生嚴重的焦慮、抑郁情緒,進而出現偏執、敵對等一系列不良情緒,部分患者甚至喪失治愈的希望,對臨床治療效果十分不利[13-16]。為此,采取必要的護理措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對于提高臨床對該病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持續式護理是一種貫穿患者入院、出院及出院后隨訪整個過程的護理模式,臨床將其應用于多種疾病的護理,取得了良好成效[17-19]。本研究旨在分析持續式護理對STEMI患者SCL-90、HHI評分及負性效應的影響,為臨床提高對STEMI的治療效果提供參考。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相對于常規護理,持續式護理對患者的護理延續時間更長,醫護人員陪伴患者的時間也更長,這有利于醫護人員對患者的各類突發狀況進行處理,從而降低突發病情對患者的危害,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患者的心理狀態,是否樂觀面對病情,相信通過治療能夠恢復健康對患者能否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措施,提高治療依從性至關重要,良好的治療依從性是取得好的臨床治療效果的關鍵。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強迫、敵對、偏執、軀體化、其他等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 < 0.05),T、P、I及HHI總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5)。說明通過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提高患者希望水平評分,使患者能夠以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病情。而希望水平評分中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采取積極行動以及對現狀和未來態度評分均顯著升高,這意味著患者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對于治療措施的實施、不良生活習慣的改善都具有重要促進作用,有助于臨床療效的提高[20-21]。
此外,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負性反應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 0.05)。提示一方面是持續式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對可能發生的負性反應事件及時采取了必要措施,另一方面是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的結果。
綜上所述,在積極有效的搶救措施基礎上進行針對性地綜合護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病死率,持續式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希望水平,降低負性反應發生風險,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蘇懿,王磊,張敏州,等.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4):467-469.
[2] 張秀英,趙冬,王薇,等.2007年至2009年北京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2,31(1):1-4.
[3] 譚靜,華琦.中青年與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征比較及近期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9):3354-3356.
[4] 鄧翠云,董明慧,孫世博,等.尼可地爾對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心臟保護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2):3238-3240.
[5] 武國東,鄒穎剛,及志勇,等.血栓抽吸術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療中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 34(16):4448-4450.
[6] 杜宏娟,孫德國,趙利華,等.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靜脈溶栓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4):6272-6273.
[7] 張學萍,魏素芳,沈瑩,等.多科室聯合護理查房優化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流程[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2):1102-1104.
[8] 李宜,張國娟.急診PCI治療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1):81-82.
[9] 姚曉琴,郭玲.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14(21):2381-2383.
[10] 張斌.2013ACCF/AHA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療指南解讀[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4,24(9):608-610.
[11] 謝華,戴海崎.SCL-90量表評價[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06,6(2):156-159.
[12] 高云,周英,王新,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與癥狀困擾、社會支持、應對方式的相關性[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2):295-298.
[13] 任利輝,葉慧明,曹世長,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與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PCI后的長期死亡率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9):4673-4675.
[14] 王慧娟,秦儉,萬云高,等.初發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 15(29):5651-5654.
[15] 汪佑誠.研究影響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預后的相關因素[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18):193, 196.
[16] 單興華,陳亮,李文文,等.高齡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的院內預后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5):933-936,994.
[17] 路維玲,徐翠榮,李洪圖,等.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對全麻手術患者留置導尿管感染的預防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7(2):259-261.
[18] 姜靜.持續護理和自我效能評價在老年腎病綜合征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5,44(1):150-152.
[19] 黃淼.持續性健康教育對急性冠脈綜合征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5, 23(28):195-197.
[20] 羅青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依從性與家庭支持相關性研究[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7(3):102-103.
[21] 趙睿,盧前微,楊蕊,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外治療依從性及遠期生存狀況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41(2):163-168.
(收稿日期:2016-10-02 本文編輯:李亞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