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寧
(南寧市婦幼保健院,廣西 南寧 530022)
女性在妊娠期,其子宮的重量會逐漸增加,進而壓迫其盆底的組織。分娩過程會對女性盆底的肌肉神經造成損傷,引發肌纖維功能缺陷。因此,女性在產后容易發生盆底功能障礙。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可導致患者發生陰道前后壁膨出、子宮脫垂及壓力性尿失禁等情況,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1]。為探討通過早期盆底康復訓練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效果,南寧市婦幼保健院對近期收治的部分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進行早期盆底康復訓練,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南寧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120例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這些患者均為初產婦。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n=60)和觀察組(n=60)。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為21~35歲,平均年齡為(28.21±2.13)歲;其所娩新生兒的體重為(3.1±0.4)㎏。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22~35歲,平均年齡為(28.24±2.16)歲;其所娩新生兒的體重為(3.2±0.5)㎏。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具體的方法是:讓患者取坐位,收縮尿道、直腸括約肌、陰道,保持5秒后放松。重復上述操作。連續操作50~100 次為一組,每天訓練2~3組。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早期盆底康復訓練。具體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將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儀(VROSTYM)的探頭置入患者的陰道內。將治療頻率設置為30~50 Hz,將輸出脈沖寬度設置為100~400 μs。持續刺激2~10 s后,讓患者休息2~50 s。重復上述操作。每次治療持續15分鐘。每天治療1次。可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調整電刺激的強度。2)對患者進行陰道啞鈴訓練。選取一個型號(重量)合適的盆底肌肉康復器(陰道啞鈴)。對盆底肌肉康復器進行消毒,并在其表面涂抹導電膏。讓患者取仰臥位或蹲位,將盆底肌肉康復器置入陰道約一指深,將尾部的膠繩留在陰道外。然后讓患者依次進行站立、下蹲、上樓梯、下樓梯、搬重物、咳嗽及跳躍等活動。活動過程中保持盆底肌肉康復器不從陰道內滑脫。持續訓練15分鐘后,取出盆底肌肉康復器。每天訓練1次。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個月。
治療前后分別使用盆底肌張力強度評分表(Oxford Scale)評價兩組患者盆底肌張力的強度。該評分表的分值范圍為0~5分。0分表示其會陰部位無法收縮。1分表示其會陰部位收縮時會顫動。2分表示其會陰部位不能完全收縮。3分表示其會陰部位可完全收縮,但不能對抗阻力。4分表示其會陰部位可完全收縮,能對抗較小的阻力。5分表示其會陰部位可完全收縮并持續對抗阻力[2]。統計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顯效:患者的盆底功能恢復正常,其盆底肌張力強度評分為5分,未發生不良事件。有效:患者的盆底功能得到明顯的改善,其盆底肌張力強度評分為3~4分,出現輕度尿失禁等不良事件。無效:患者的盆底功能未得到明顯的改善,其盆底肌張力強度評分<3分??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4]。治療前后分別檢測兩組患者的尿液殘留量。治療前后分別使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颊叩脑u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高。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盆底肌張力強度評分、尿液殘留量及生活質量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盆底肌張力強度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尿液殘留量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盆底肌張力強度評分、尿液殘留量及生活質量評分(±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盆底肌張力強度評分、尿液殘留量及生活質量評分(±s)
注:#表示與本組治療前相比,P<0.05;*表示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5。
組別 時期 盆底肌張力強度評分(分)尿液殘留量(mL) 生活質量(分)觀察組(n=60)治療前 1.31±0.25 201.55±20.65 56.14±0.25治療后 4.45±0.32#* 53.14±1.61#* 94.21±0.61#*對照組(n=60)治療前 1.30±0.21 204.57±20.66 56.17±0.62治療后 3.23±0.69# 113.45±10.62# 80.24±0.52#
觀察組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n(%)]
女性在妊娠期間,其子宮的重量會逐漸增加,進而壓迫其盆底的組織。女性在分娩過程中,胎兒會壓迫其盆底肌肉神經,對其盆底肌肉神經造成損傷,引發肌纖維功能缺陷。因此,女性在產后容易發生盆底功能障礙[5-6]。目前,臨床上治療盆底功能障礙的方法主要是康復訓練。本次研究中,我們對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進行早期盆底康復訓練的方法包括生物反饋電刺激和陰道啞鈴訓練。對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進行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能刺激其盆底肌肉的神經,提高其盆底肌肉神經的興奮性,恢復其盆底肌肉神經的傳導功能[7-8]。對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患者進行陰道啞鈴訓練能逐漸增強其盆底肌肉的彈性和收縮力。
總之,通過早期盆底康復訓練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效果顯著,可減輕患者尿液殘留的情況,增強其盆底肌的張力,降低其發生盆腔器官脫垂等不良事件的幾率,提高其生活質量。
[1]李世瓊,劉麗娜,勾青,等.盆底康復技術對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防治作用[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7,23(4):546-548,552.
[2]馮艷霞,張潔,張月,等.產后盆底康復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6,8(8):3-6.
[3]謝美華,王會玲.產后早期盆底康復治療對女性盆底功能恢復作用的探討[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6,3(14):38-39.
[4]胡方方,張藝凡,崔海濤,等.會陰側切對初產婦產后早期盆底康復療效的影響[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7,31(6):568-570.
[5]蔡卓君.產后早期盆底康復治療對女性盆底功能恢復效果的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0):100-101.
[6]譚健坤,譚燕萍,梁曉麗,等.女性盆底功能恢復中產后早期盆底康復治療的作用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35):183-184.
[7]郭小慧,韓宇洲,白潔,等.產后早期盆底康復治療應用于女性盆底功能恢復的作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8):50-51.
[8]江江,彭娟,董旭東,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高危因素及康復治療效果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9):1835-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