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齊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三口中心衛生院,江蘇 灌南 222503)
急性闌尾炎是普外科臨床上一種常見的急腹癥。此病患者可出現右下腹部疼痛的癥狀。此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進展迅速的特點。此病患者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因闌尾化膿、穿孔而引發彌漫性腹膜炎[1]。臨床上對急性闌尾炎患者通常進行手術治療。在對急性闌尾炎患者進行傳統的闌尾切除手術時,通常在其右下腹部的麥氏點做一個5~7 cm的切口。此方法雖然能夠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對患者身體的傷害較大,不利于其術后身體的恢復[2]。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對某醫院收治的48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比較用傳統闌尾切除術和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效果及安全性,以期為此病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間某醫院收治的48例急性闌尾炎患者。這些患者在入院時均存在不同程度右下腹部疼痛的癥狀。經臨床查體、影像學檢查等綜合檢查這些患者均被確診患有急性闌尾炎。這些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患有全身感染、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15例,女性9例;其年齡為19~70歲,平均年齡為(48.12±6.03)歲;其發病至入院就診的時間為2~26 h,其發病至入院就診的平均時間為(18.23±5.42)h。在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16例,女性8例;其年齡為18~71歲,平均年齡為(48.56±6.12)歲;其發病至入院就診的時間為3~29 h,其發病至入院就診的平均時間為(19.02±5.67)h。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方法 對本組患者進行小切口闌尾切除術。具體的手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使用電刀在患者右下腹部的麥氏點做一個長為1.5~2.0 cm的斜切口。將此處的皮膚組織、肌腱膜、腹橫肌、腹膜依次切開。把膿性液體吸除干凈后,用小彎鉗提起腹膜,將腹膜外翻并將其固定在無菌巾上。把回腸往左側推,在直視的條件下使用卵圓鉗推開小腸與大網膜。在將小腸與大網膜游離至回盲部后將盲腸提起,順著結腸探查患者的闌尾組織。在對患者的闌尾組織進行探查的過程中,應使用卵圓鉗適當地提起手術切口的皮膚組織,以準確地對闌尾進行定位,避免將闌尾與腸管混淆。確定闌尾的具體位置后,使用闌尾鉗將闌尾提起,充分暴露闌尾的根部。對闌尾根部的動脈實施分段結扎、縫合。采用鈍性剝離法對與腸管及大網膜發生黏連的闌尾進行剝離,切開系膜,游離闌尾,將闌尾切除。使用碘酒對闌尾的殘端進行消毒,或使用電凝灼燒法處理闌尾的殘端。將系膜放回腸腔,對闌尾的殘端進行結扎。采用荷包包埋法對漿肌層進行縫合,使用闌尾殘端的系膜覆蓋住闌尾的殘端。將回盲部推回至原位。使用甲硝唑和生理鹽水對患者的腹腔、腹膜進行反復的沖洗,使用間斷縫合法縫合手術切口。
1.2.2 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方法 對本組患者進行傳統的闌尾切除術。具體的手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在其右下腹部的麥氏點做一個長為5~7 cm的斜切口。其他的手術操作與研究組患者相同。進行手術后,使用4號縫線對患者的切口進行縫合,并使用無菌敷料覆蓋患者的切口。
1)觀察兩組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手術切口的長度、術中的出血量、術后下床活動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2)記錄兩組患者切口感染、腹腔膿腫、闌尾殘端瘺及瘢痕殘留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3]。
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進行手術的時間、住院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術后下床活動的時間早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手術切口的長度小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術中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水平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水平的比較(±s)
組別(n=24) 進行手術的時間(min) 術后下床活動的時間(h) 住院的時間(d) 切口的長度(cm) 術中的出血量(ml)研究組(n=24) 32.61±3.42 7.06±3.12 2.35±0.52 2.04±0.22 62.31±4.50對照組(n=24) 56.22±4.51 11.85±3.07 5.61±1.02 5.84±1.10 94.57±5.25 t值 20.44 5.36 13.95 16.64 15.7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急性闌尾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急腹癥。闌尾梗阻、發生感染、不良的飲食習慣都是誘發急性闌尾炎的重要原因。急性闌尾炎具有起病急、病情進展快的特點[4]。目前,手術切除闌尾是臨床上治療急性闌尾炎的主要方法。通過切除患者的闌尾來控制其機體的炎癥反應,從而消除其臨床癥狀。臨床上將急性闌尾炎分為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急性蜂窩組織炎性闌尾炎、急性壞疽性闌尾炎三種類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患者主要的病變部位是闌尾黏膜及闌尾黏膜的下層,其闌尾可發生輕度腫脹,其闌尾的漿膜面可出現充血,并失去正常的光澤。急性蜂窩組織炎性闌尾炎又叫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常由單純急性闌尾炎發展而來。此類急性闌尾炎患者的闌尾腫脹明顯,其闌尾的漿膜高度充血,其闌尾漿膜的表面有纖維素性的滲出物。急性壞疽性闌尾炎患者的闌尾腔可出現阻塞、積膿、壓力增高等情況,其闌尾系膜上的靜脈可因受炎癥反應的影響而出現血栓性靜脈炎,使其闌尾壁的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從而導致其闌尾壁發生壞死。
過去,人們在對急性闌尾炎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通常選擇5~7 cm的麥氏斜切口。但是此切口較大,患者在術后恢復的時間較長,易出現切口感染、術后瘢痕殘留等并發癥[5]。在本次研究中,某醫院對研究組患者進行小切口闌尾切除術。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水平均優于對照組患者。這說明與用傳統的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效果相比,用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手術時間更短、創口更小、出血量更少,可有效地促進患者術后身體的恢復。在對急性闌尾炎患者進行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時,使用的是1.5~2.0 cm的麥氏斜切口。將手術切口縮小,不僅可以減少切口的牽拉反應,還能減少切開皮膚組織對患者腹腔內臟器的刺激。此外,進行此手術能夠減少對急性闌尾炎患者皮下肌層、腹壁神經及血管造成的機械性損傷,以免使其出現切口感染、瘢痕殘留等術后并發癥。
總之,用小切口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效果較為理想。
[1]楊素將.小切口闌尾炎切除術治療闌尾炎的臨床效果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3):488-489.
[2]毛揚振.小切口闌尾炎切除術治療闌尾炎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24):219-220.
[3]任建強.探討分析小切口闌尾炎切除術治療闌尾炎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療,2013,32(27):66,68.
[4]張安軍.傳統切除術與小切口切除術治療闌尾炎患者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1):38-39.
[5]蘇億全.小切口闌尾炎切除術治療闌尾炎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