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彬
(錦州消防燒傷醫院,遼寧 錦州 121000)
燒傷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外傷性疾病,是指皮膚、黏膜等組織因接觸火焰、熱的液體、熱的金屬、蒸汽等熱源而發生不同深度的損傷。部分病情較重的燒傷患者可存在肌肉、骨骼、關節及內臟等燒傷的情況。使用傳統的換藥療法治療燒傷無法有效地促進創面愈合,使其創面形成較大的瘢痕,影響其美觀度。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是近年來臨床上用來治療燒傷的新技術。為比較使用負壓封閉引流法與傳統換藥療法治療燒傷的效果,錦州消防燒傷醫院對近期收治的150例燒傷患者分別使用負壓封閉引流法與傳統換藥療法治療燒傷,并將其治療的效果進行了對比。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間錦州消防燒傷醫院收治的150例燒傷患者。對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1)發生燒傷前身體健康。2)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了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對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為:1)患有糖尿病、血液病、低蛋白血癥。2)存在嚴重的肝腎功能異常或重要臟器功能衰竭。3)存在嚴重脫水的情況。4)患有精神疾病。5)對治療的依從性差。6)患有嚴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7)對本次研究中使用的藥物或材料過敏。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傳統組(n=70)和負壓組(n=80)。負壓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7例(46.25%),女性患者43例(53.75%);其年齡為19~59歲,平均年齡為(25.3±4.1)歲。傳統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45.70%),女性患者38例(54.30%);其年齡為18~60歲,平均年齡為(26.4±3.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在此基礎上,為傳統組患者使用傳統的換藥療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徹底清除燒傷創面的異物、分泌物及壞死的組織等。將碘伏敷料濕敷在創面上。留置引流條。包扎創面。每天換藥1次。待創面縮小并長出新鮮的肉芽組織后,進行植皮等后續治療。為負壓組患者使用負壓封閉引流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徹底清除燒傷創面的異物、分泌物及壞死的組織等。用碘伏消毒創面。用生理鹽水及濃度為3%的過氧化氫反復沖洗創面。用消毒紗布擦凈創面,將負壓封閉引流敷料修剪成適宜的形狀,覆蓋在創面上。留置硅膠引流管。用透明貼膜封閉整個創面,避免擠壓硅膠引流管及負壓封閉引流敷料。在患者的床頭設置中心負壓吸引裝置。將中心負壓吸引裝置與患者創面的引流管相連接。根據患者的具體引流情況調整中心負壓裝置的壓力。每天使用肝素沖洗一次引流管。5~7 d更換一次負壓封閉引流敷料。待創面縮小并長出新鮮的肉芽組織后,進行植皮等后續治療。
治療7 d后,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患者的創面完全愈合,未發生感染等并發癥。良:患者的創面基本愈合,未發生感染等并發癥。差:患者的創面未愈合,發生感染等并發癥。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治療后,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值范圍為0~10分。患者的評分與其疼痛的程度呈正相關。使用我院自制的治療滿意度問卷評價兩組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分值范圍為0~100分。患者的評分與其對治療的滿意度呈正相關。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負壓組患者治療的優良率高于傳統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
負壓組患者創面長出肉芽組織的時間及創面愈合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治療后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對治療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s)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s)
組別 創面長出肉芽組織的時間(d)創面愈合的時間(d)治療后的VAS評分(分)對治療的滿意度評分(分)負壓組(n=80) 3.92±1.38 7.94±1.79 2.98±1.46 96.12±2.34傳統組(n=70) 7.69±1.94 14.02±1.84 4.98±1.17 86.51±3.26
為燒傷患者及時處理創面可促進其創面愈合,有利于后續治療的順利開展。使用傳統的換藥療法治療燒傷可有效地清潔創面,但不利于肉芽組織的生長,且換藥時產生的疼痛程度較重,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較差。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是指通過負壓吸引裝置使負壓均勻地作用于創面,并通過硅膠引流管清除創面的滲出物和壞死的組織,使創面保持清潔,預防創面被細菌感染[2]。使用負壓封閉引流法治療燒傷時,患者創面的封閉性好,發生交叉感染的幾率低,可減少其換藥的次數,減小對其創面造成的刺激,進而促進肉芽組織生長。把負壓封閉引流敷料覆蓋在燒傷創面上后,可使創面呈現微酸性、缺氧的狀態,刺激血管,促進創面的血液循環,從而為創面提供更多的營養物質和氧,促進創面愈合。
綜上所述,使用負壓封閉引流法治療燒傷的效果顯著,有利于患者的創面盡快愈合并長出肉芽組織,減輕其疼痛的程度,提高其對治療的滿意度。
[1]馬任遠,王小林,張哲,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深度燒傷創面修復中的應用[J/CD].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4,11(2):162-165.
[2]劉濤,王鵬,王勇嶺.負壓引流聯合重組人酸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治療難愈性創面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J].海南醫學,2015,26(8):1141-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