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云
(江蘇省響水縣黃圩鎮衛生院,江蘇 響水 224614)
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是兒科的常見病。此病主要是由患兒的氣血不暢、腸道氣機阻滯引起的[1]。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多發生于春季和冬季,具有起病急、易反復發作等特點[2]。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惡心、嘔吐、反復腹痛、便秘、腹瀉等。在本文中,筆者對江蘇省響水縣黃圩鎮衛生院接診的46例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進行分組對比研究,旨在探討用溫陽散結湯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效果。
其臨床表現符合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診斷標準,且經臨床檢查被確診患有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2)年齡為2~13歲。
患有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礙。2)患有嚴重的血液系統疾病。3)患有嚴重的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結核或惡性淋巴瘤。4)患有急慢性闌尾炎或腹型過敏性紫癜。
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江蘇省響水縣黃圩鎮衛生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接診的46例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分為比較組和研究組,每組各23例患兒。研究組患兒中有男12例,女11例;其年齡在3~1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8.15±1.03)歲;其體重在8.5~33 kg之間,平均體重為(19.54±3.09)kg;其病程在1.5~6.2個月之間,平均病程為(3.61±1.28)個月。比較組患兒中有男13例,女10例;其年齡在2~1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84±1.22)歲;其體重在8~32 kg之間,平均體重為(19.26±3.41)kg;其病程在1.5~6個月之間,平均病程為(3.45±1.39)個月。兩組患兒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比較組患兒采用頭孢克肟顆粒進行治療。頭孢克肟顆粒(生產廠家:國藥集團致君坪山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0512)的用法是:口服,每天2次,每次1.5~6.0 mg/kg。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為其增減用藥量。用藥7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1~2個療程。為研究組患兒采用溫陽散結湯進行治療。溫陽散結湯的藥物組成和用法是:橘核6 g、九香蟲15 g、敗醬草12 g、貓爪草12 g、五靈脂12 g、香附9 g。患兒若存在腹脹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厚樸9 g、萊菔子9 g。患兒若存在腹瀉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廣藿香9 g。患兒若存在便秘的癥狀,可在此方中加入檳榔9 g、桃仁9 g。水煎服,年齡在7歲以上的患兒每天服1劑,年齡為4~7歲的患兒每天服1/2劑,年齡在4歲以下的患兒每天服1/3劑。用藥7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1~2個療程。
1)患兒排便恢復正常的時間、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腹部疼痛癥狀消失的時間、納差癥狀改善的時間和腸系膜淋巴結恢復正常的時間。2)患兒的臨床療效。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療效評價標準將患兒的臨床療效分為治愈、顯效、有效和無效[3]。治愈: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體溫恢復正常。進行彩超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腸系膜淋巴結無異常。顯效: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減輕,體溫恢復正常。進行彩超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腫大的腸系膜淋巴結明顯縮小。有效: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有所減輕,體溫趨于正常。進行彩超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腫大的腸系膜淋巴結有所縮小。無效: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無變化。進行彩超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腸系膜淋巴結未縮小[3]。
應用統計軟件SPSS18.0分析處理本文中的數據。患兒排便恢復正常的時間、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腹部疼痛癥狀消失的時間、納差癥狀改善的時間和腸系膜淋巴結恢復正常的時間用(±s)表示,采用t檢驗,治療的總有效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研究組患兒排便恢復正常的時間、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腹部疼痛癥狀消失的時間、納差癥狀改善的時間和腸系膜淋巴結恢復正常的時間均短于比較組患兒(P<0.05)。詳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的比較(d,±s)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的比較(d,±s)
組別 排便恢復正常的時間 體溫恢復正常的時間 腹部疼痛癥狀消失的時間 納差癥狀改善的時間 腸系膜淋巴結恢復正常的時間研究組(43例) 1.48±0.41 0.78±0.59 3.65±0.72 2.35±0.53 5.94±2.82比較組(43例) 4.69±0.75 1.82±0.73 7.24±0.63 5.77±0.82 9.22±2.55 t值 13.93 3.31 9.61 11.81 2.2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研究組患兒中臨床療效為治愈的患兒有13例(占56.52%),為顯效的患兒有5例(占21.74%),為有效的患兒有3例(占13.04%),為無效的患兒有2例(占6.98%)。研究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1.30%(21/23)。比較組患兒中臨床療效為治愈的患兒有7例(占30.43%),為顯效的患兒有4例(占17.39%),為有效的患兒有4例(占17.39%),為無效的患兒有8例(占34.78%)。比較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5.22%(15/23)。研究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比較組(P<0.05)。詳見表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是兒科的常見病。此病主要是由患兒的氣血不暢、腸道氣機阻滯、致病菌感染其腸道引起的。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倦怠不適、腹痛、嘔吐、惡心、發熱等。頭孢克肟屬于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常被用于治療鏈球菌、肺炎球菌、淋球菌等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4]。溫陽散結湯中的橘核、九香蟲具有補氣養血、消腫止痛的功效,貓爪草可化痰散結、消腫解毒、抗菌、抗腫瘤,敗醬草可清熱解毒、破瘀止血,五靈脂可活血散瘀、抑制多種真菌、細菌的活性,香附可理氣解郁、緩解氣滯引發的疼痛,諸藥合用可共奏調攝沖任、化痰軟堅、疏肝活血之功[5]。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用溫陽散結湯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可有效地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促進其康復。
[1]李彥昕,吳偉霞.名老中醫羅笑容運用“四逆散”加減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經驗[J].時珍國醫國藥,2017,28(6):1478-1479.
[2]杜鵑,韓立杰,魏冬冬,等.高頻彩超在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診斷中的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2):1950-1952.
[3]郝云,趙一敏.從小柴胡湯效用探究少陽樞機原理臨床意義[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32(11):4870-4872.
[4]劉楊,鞏陽,林一帆,等.溫陽散結湯預防結腸息肉術后復發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6,24(7):509-511.
[5]洪志容,宋鋒,王錦,等.溫陽散結湯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40例[J].光明中醫,2015,30(7):1447-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