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福春
(沛縣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江蘇 沛縣 221600)
慢性鼻竇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耳鼻喉科疾病。該病患者通常還會伴有鼻息肉。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流膿涕、頭痛及嗅覺減退等。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手術是臨床上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主要方法之一。使用傳統的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視野不佳,不易將病灶徹底清除,患者的預后差[1]。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臨床上開始使用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為探討使用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對患者嗅覺功能的影響,沛縣人民醫院對近期耳鼻咽喉科收治的部分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使用鼻內鏡手術進行治療,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間沛縣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30例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參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6例;其年齡為20~62歲,平均年齡為(37.23±6.54)歲;其病程為5個月~6年,平均病程為(2.73±1.34)年。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其年齡為21~62歲,平均年齡為(37.31±6.82)歲;其病程為6個月~6年,平均病程為(2.87±1.42)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參照組患者使用傳統手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讓患者取仰臥位,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切除患者的中鼻甲后半部分,暴露其蝶竇口。依次開放鼻腔的篩竇、蝶竇、額竇,擴大上頜竇的開口。切除息肉組織。清除竇腔內病變的組織。沖洗竇腔。用明膠海綿和膨脹海綿填塞鼻腔。術后為患者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為研究組患者使用鼻內鏡手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讓患者取仰臥位。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使用腎上腺素棉片收縮患者鼻腔內的黏膜。置入鼻內鏡。切除息肉組織。在鉤突下做弧形切口切除鉤突。依次開放鼻腔的篩竇、蝶竇、額竇,擴大上頜竇的開口。清除竇腔內病變的組織。沖洗竇腔。用明膠海綿和膨脹海綿填塞鼻腔。術后為患者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在術前、術后4周、術后12周分別使用陳志鵬等[1]設計的嗅覺功能評分方法評價兩組患者的嗅覺功能。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嗅覺功能障礙越嚴重。治療后,使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價內容包括生理功能、情緒角色、心理健康及社會功能4個方面。患者的評分與其生活質量成正比。記錄兩組患者發生并發癥(鼻腔出血、鼻腔黏連、眼瞼腫脹、鼻竇口阻塞)的情況。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術前的嗅覺功能評分為(4.54±0.63)分,其術后4周的嗅覺功能評分為(3.21±0.53)分,其術后12周的嗅覺功能評分為(2.23±0.41)分。參照組患者術前的嗅覺功能評分為(4.56±0.71)分,其術后4周的嗅覺功能評分為(4.31±0.63)分,其術后12周的嗅覺功能評分為(3.96±0.43)分。研究組患者術后4周及術后12周的嗅覺功能評分均低于參照組患者(P<0.05)。
研究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發生鼻腔出血,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67%(1/15)。參照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發生鼻腔出血,有1例患者發生鼻腔粘連,有2例患者發生眼瞼腫脹,有1例患者發生鼻竇口阻塞,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3.33%(5/15)。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參照組患者(P<0.05)。
研究組患者的生理功能、情緒角色、心理健康及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參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分,±s)

表1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分,±s)
注:*表示與參照組相比,P<0.05。
組別 情緒角色 社會功能 生理功能 心理健康研究組(n=15) 72.78±12.63* 83.57±14.58* 87.56±12.17* 86.18±14.43*參照組(n=15) 60.37±10.41 67.57±13.58 75.13±11.27 70.46±10.31
慢性鼻竇炎是鼻竇的慢性化膿性炎癥。慢性鼻竇炎的病程長、極易反復發作。慢性鼻竇炎反復發作可導致鼻腔分泌大量的分泌物,阻礙淋巴回流和鼻腔引流,導致鼻黏膜異常生長或發生局部靜脈炎,生成鼻息肉。鼻息肉可覆蓋嗅區,影響患者的嗅覺功能。使用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效果不佳。使用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可使鼻竇、鼻腔恢復正常的通氣功能,并促進鼻黏膜功能的恢復,減少鼻腔內的分泌物。目前,手術是臨床上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首選方法[3]。
使用傳統的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視野不佳,術中難以將鼻息肉徹底切除,術后患者易發生感染[4]。使用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具有以下優勢:1)術野清晰,可全方位查看鼻竇內的情況,明確病變組織的位置和大小,從而徹底切除病變組織,防止病情復發。2)鼻內鏡的體積較小,不容易損傷鼻腔內的黏膜,從而避免對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創傷,減少其術中的出血量,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5]。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時,應準確地評估患者鼻竇黏膜病變的情況,徹底切除囊腫和息肉,并盡量保留充血、水腫的黏膜及病變情況可逆轉的黏膜。
綜上所述,使用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可改善患者的嗅覺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且安全性較高。
[1]陳志鵬,彭偉,李文生,等.鼻內鏡手術對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嗅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4,28(4):388-389.
[2]陳巖.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臨床效果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20(4):60-61.
[3]周培朗.經鼻內鏡手術結合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療效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6):95-96.
[4]何仕浩.經鼻內鏡手術結合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療效[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8(13):1569-1570.
[5]薛偵.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經鼻內鏡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對其生活質量的改善作用[J].哈爾濱醫藥,2016,36(6):62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