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琴
(清鎮市第一人民醫院內三科,貴州 清鎮 551400)
胃十二指腸潰瘍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內科疾病。此病主要是由患者的胃酸分泌過多所致,具有病程長、復發率高等特點[1]。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反酸、噯氣等,其生活質量可受到嚴重的影響。臨床實踐證實,聯用奧美拉唑和康復新液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的效果較為理想[2]。為了進一步探討聯用奧美拉唑和康復新液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的效果,筆者對在清鎮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接受治療的60例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進行了分組對比研究。
從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間在清鎮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接受治療的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隨機抽選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奧美拉唑組和奧-康組,每組各30例患者。奧美拉唑組患者中有女性18例,男性12例;其年齡在27歲至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6±2.1)歲。奧-康組患者中有女性14例,男性16例;其年齡在22歲至7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8±7.2)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奧美拉唑組患者單用奧美拉唑腸溶片進行治療。奧美拉唑腸溶片(由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規格:10 mg,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3831)的用法是:口服,20 mg/次,2次/d,連續用藥1.5~2個月。為奧-康組患者聯用奧美拉唑腸溶片和康復新液進行治療。奧美拉唑腸溶片的用法與奧美拉唑組相同。康復新液(由四川好醫生攀西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規格:50ml瓶,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51021834)的用法是:口服,10ml/次,3次/d,連續用藥0.5個月。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不良反應(腹瀉、乏力等)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復發率。
無效:治療后,患者的病情無改善。有效:治療后,患者潰瘍病灶的面積明顯減少,臨床癥狀有所好轉。顯效:治療后,患者的潰瘍病灶完全消失,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奧-康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顯效的患者有18例(占60.00%),為有效的患者有11例(占36.67%),為無效的患者有1例(占3.33%)。奧美拉唑組患者中臨床療效為顯效的患者有9例(占30.00%),為有效的患者有11例(占36.67%),為無效的患者有10例(占33.33%)。奧-康組患者和奧美拉唑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6.67%(29/30)、66.67%(20/3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n(%)]
在治療期間,奧美拉唑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發生乏力,有2例患者發生腹瀉;奧-康組患者未發生不良反應。奧-康組患者和奧美拉唑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分別為0.00%(0/30)、13.33%(4/3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3個月對兩組患者進行隨訪的結果顯示,奧-康組患者和奧美拉唑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分別為3.33%(1/30)、20.00%(6/3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胃十二指腸潰瘍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此病具有病程長、復發率高等特點。有研究指出,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與患者的胃十二指腸黏膜受損、黏膜自身修復功能障礙、胃酸分泌異常、感染幽門螺桿菌、長期應用阿司匹林等NSAID藥物等多種因素有關[3]。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若未能及時接受治療,可出現幽門梗阻、穿孔、上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從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4]。相關的文獻指出,與單獨采用奧美拉唑相比,聯用奧美拉唑和康復新液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的效果較好,能夠有效地降低患者病情的復發率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這與本研究的結果相一致。本研究的結果證實,聯用奧美拉唑和康復新液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的效果較為理想,能夠顯著降低患者病情的復發率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1]李靜.胃和十二指腸潰瘍77例內科治療體會[J].人人健康,2015(21):2.
[2]岑鳳蘭.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的臨床特點及內科治療措施[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8):93-94.
[3]范國廷.胃和十二指腸潰瘍164例內科診治體會[J].醫藥前沿,2016(4):191.
[4]劉志兵.單純縫合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患者臨床療效[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5(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