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江蘇省連云港市眼科醫院檢驗科,江蘇 連云港 222000)
冠心病的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此病是由于冠狀動脈的血管壁發生粥樣硬化,使冠狀動脈的管腔變窄甚至完全堵塞,導致心肌因缺血缺氧而發生壞死的一種心臟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TO)將冠心病分為隱匿性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等多種類型[1-2]。目前,臨床上還沒有能夠準確診斷冠心病的特異性方法。臨床醫生多是根據自己的經驗以及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其進行影像學檢查、血液生化檢查的結果診斷此病。在本次研究中,我們主要探討通過檢測TBil、DBIL、IBIL、UA和LDL-C的水平輔助診斷冠心病的有效性。現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江蘇省連云港市眼科醫院進行診治的40例冠心病患者和同一時期在該院進行體檢的40例健康人。將4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將40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22例,女18例;其年齡為61~81歲,平均年齡為(68.56±3.21)歲;其病程為6個月~4年,平均病程為(2.21±0.23)年;其中有合并高血壓的患者23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4例,存在吸煙史者12例。該組患者的入選標準為:1)其病情符合美國心臟病學會和美國心臟病協會制定的《美國不穩定型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療指南》中規定的冠心病的診斷標準[3];2)病情穩定,無生命危險;3)肝、腎功能基本正常;4)未患有惡性腫瘤和嚴重的感染性疾病。在對照組人中,有男21例,女19例;其年齡為60~80歲,平均年齡為(67.21±3.65)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基線資料相比,P>0.05,可以進行對比研究。本次研究獲得了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對兩組受檢者TBil(血清總膽紅素)、DBIL(血清直接膽紅素)、IBIL(血清間接膽紅素)、UA(尿酸)、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進行檢測,并比較檢測的結果。其中,檢測TBil、DBIL、IBIL和LDL-C水平的方法是:取受檢者清晨空腹狀態下的靜脈血5ml。對取得的血液標本進行離心處理,提取其上層的血清。將取得的血液標本放入全自動血液生化分析儀中進行檢測。檢測UA的方法是:取受檢者的中段晨尿20ml。對取得的尿液標本進行沉淀處理。使用尿酸測試儀檢測尿液標本中UA的水平。
使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TBil、DBIL、IBIL、UA和LDL-C的水平分別為 11.34±1.68 mmol/L、3.09±0.36 mmol/L、8.34±1.56 mmol/L、408.23±35.67 mmol/L 和 3.73±0.98 mmol/L。對照組人TBil、DBIL、IBIL、UA和LDL-C的水平分別為 14.43±3.19 mmol/L、5.23±1.19 mmol/L、9.23±3.14 mmol/L、270.43±71.48 mmol/L 和 270.43±71.48 mmol/L。觀察組患者TBil、DBIL和IBIL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人,其UA和LDL-C的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受檢者TBil、DBIL、IBIL、UA和LDL-C水平的比較(mmol/L,±s)

表1 兩組受檢者TBil、DBIL、IBIL、UA和LDL-C水平的比較(mmol/L,±s)
項目對照組 (n=40) 觀察組(n=40)TBIL 14.43±3.19 11.34±1.68 DBIL 5.23±1.19 3.09± 0.36 IBIL 9.23±3.14 8.34±1.56 UA 270.43±71.48 408.23±35.67 LDL-C 2.89±0.27 3.73±0.98
冠心病是臨床上發病率最高的慢性心臟疾病。此病的病理機制是患者的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使冠狀動脈的血管內皮發生損傷,進而導致冠狀動脈內出現慢性炎癥反應(即纖維增生反應)。臨床研究發現,長期吸煙及患有血脂異常、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均是引起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目前,臨床上缺乏診斷冠心病的特異性手段。但近年來的臨床研究證實,通過檢測冠心病患者體內TBil、DBIL、IBIL、UA和LDL-C的水平可輔助診斷其病情。
IBIL、DBIL和IBIL都是人體內常見的血管保護因子,具有保護血管壁不受炎性因子侵害的作用。相關的研究證實[4],當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時,由此病理現象引起的冠狀動脈內炎癥反應會大量消耗人體內的IBIL、DBIL和IBIL,從而使人體內IBIL、DBIL和IBIL的水平明顯下降。LDL-C是人體內常見的內源性膽固醇。臨床研究發現,LDL-C能夠黏附在血管壁細胞的外基質上,并會逐漸堆積,從而形成粥樣硬化斑塊。而這一病理過程需要大量的LDL-C才能完成。由此可以判斷,冠心病患者體內LDL-C的水平可明顯高于健康人。目前,臨床上已經將LDL-C升高列為引起冠心病的直接原因[5-6]。UA是人尿液中的常見成分,其主要來源為食物的分解和人體的合成。正常情況下,人體尿液中的UA含量較低。當人體發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時,其體內嘌呤物質的代謝就會發生紊亂。這種情況會導致人體內UA的合成量明顯增加,從而使其尿液中UA的水平明顯升高[7-8]。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TBil、DBIL和IBIL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人,其UA和LDL-C的水平均高于對照組人,P<0.05。這說明,冠心病患者TBil、DBIL和IBIL的水平明顯低于正常人,其UA和LDL-C的水平明顯高于正常人。因此,進行TBil、DBIL、IBIL、UA和LDL-C檢測可輔助診斷冠心病。
[1]謝則金,王厚照,張福軍.血清膽紅素、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與冠心病的關系[J].臨床軍醫雜志,2015,43(2):119-120.
[2]張家立.血清膽紅素、血尿酸、低密度脂蛋白-C在冠心病發生發展中的意義[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7,34(1):89-90.
[3]顏紅兵 馬長生.美國不穩定型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療指南:2007年修訂版[M].環境科學出版社,2008.
[4]靳剛強.血清膽紅素及尿酸水平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醫學,2016,36(1):43-44.
[5]王麗麗.老年冠心病血清膽紅素、低密度脂蛋白檢測的意義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85-85.
[6]潘曉帆,周其達,秦琳.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中尿酸、總膽紅素以及脂蛋白等相關因素的綜合性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6,26(18):44-48.
[7]駱時木.血清尿酸及血脂檢測在冠心病早期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3):57-58.
[8]付曉杰,王璐,葉成,等.血脂、血尿酸及總膽紅素與冠狀動脈病變發生發展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2016,36(20):5019-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