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紅
(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中醫科,江蘇 徐州 221006)
腦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是由腦動脈狹窄、閉塞所導致的急性腦血液循環障礙[1]。腦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腦梗死發生的主要原因。腦動脈粥樣硬化可影響紅細胞的變形能力,增加紅細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進而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導致腦血栓形成[2]。以往臨床上多采用抗凝、溶栓及擴張血管等西醫常規療法對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在本次研究中,筆者通過對近年來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中醫科收治的80例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探討用祛風化瘀行血通絡組方治療該病的效果。
選取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中醫科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接診的80例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獲得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這80例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經頭顱MRI檢查及腦CT檢查確診其患有腦梗死。2)存在吞咽困難、言語障礙及偏癱等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3)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4)未合并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障礙。在這80例患者中,有男50例,女30例;其中,年齡最小的為34歲,最大的為67歲,平均年齡為(45.21±5.87)歲。將這80例患者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40例/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進行吸氧、營養支持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治療,同時對其進行西醫常規治療。進行西醫常規治療的方法為:1)用尿激酶(生產廠家: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批準文號:H44020646)對患者進行溶栓治療。尿激酶的用法為:在患者入院后的第2 d~第3 d,每次為其靜脈滴注3~4萬U,每天用藥2次,然后按每次1~2萬U的劑量為其繼續靜脈滴注該藥,每天用藥2次。共用藥7~10 d。2)用甘露醇(生產廠家: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11020861)對患者進行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的治療。甘露醇的用法為:每次為患者靜脈滴注250ml濃度為20%的該藥,每天用藥1~2次,連續用藥7~10 d。3)用腦活素(生產廠家:奧地利EBEWE大藥廠,批準文號:706449)對患者進行改善腦細胞代謝功能的治療。腦活素的用法為:將20ml的腦活素加入50ml濃度為10%的葡萄糖溶液中,用該藥液為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每天用藥1次,連續用藥10 d。在此基礎上,用祛風化瘀行血通絡組方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該組方的藥物組成及用法為:黃芪30 g,茯苓、半夏、郁金、羌活各15 g,葛根、石菖蒲、地龍、丹參、桃仁、桂枝各10 g,水蛭8 g,生大黃6 g。將上述藥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分早、晚2次服用,每天服1劑,連續用藥2周。
治療結束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血液學相關指標和凝血功能指標。其中,血液學相關指標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總膽固醇(TC)、C反應蛋白(CRP)、血漿纖維蛋白原(Fg)及血小板聚集率(PAgT)。凝血功能相關指標包括纖維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及凝血酶原時間(PT)。
選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LDL、HDL、TC、CRP及Fg的水平、PAgT均較低(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液學相關指標的對比(±s)

表1 接受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液學相關指標的對比(±s)
指標 觀察組(n=40) 對照組(n=40)t值 P值LDL(mmol/L) 2.69±0.31 2.92±0.48 2.5458 0.0064 HDL(mmol/L) 1.07±0.22 1.16±0.24 1.7483 0.0422 TC(mmol/L) 4.14±0.25 4.68±0.31 8.5758 0.0001 CRP(mg/L) 5.79±0.76 8.49±0.94 14.1266 0.0001 Fg(g/L) 3.78±0.43 3.99±0.31 2.5055 0.0072 PAgT(%) 54.85±0.64 60.98±0.53 46.6561 0.0001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Fbg的水平較低,其aPTT、TT及PT均較短(P<0.05)。詳見表2。
表2 接受治療后兩組患者凝血功能相關指標的對比(±s)

表2 接受治療后兩組患者凝血功能相關指標的對比(±s)
組別 例 Fbg(g/L) aPTT(s) TT(s) PT(s)觀察組 40 4.02±0.21 32.24±0.93 16.99±1.02 11.43±0.87對照組 40 4.24±0.24 36.50±1.23 19.57±0.35 12.46±0.94 t值 3.5698 17.4724 15.1314 5.0860 P值 0.0003 0.0001 0.0001 0.0001
有研究結果證實,腦梗死患者血液黏稠度的增加可顯著升高其腦血栓的發病率,從而加重其病情。因此,改善腦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3]。祖國醫學認為,腦梗死屬于“中風”的范疇,是由氣血虧虛、陰陽失調所導致的一種病癥。憂思惱怒、飲酒飽食或房事勞累等均可誘發該病。中醫主張以醒腦開竅、活血祛瘀、祛痰通絡為原則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4]。
在本次研究中,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中醫科對該醫院收治的80例腦梗死患者均進行了西醫常規治療,對觀察組患者加用祛風化瘀行血通絡組方進行治療。祛風化瘀行血通絡組方由十三味中藥組成。其中,黃芪可益氣行血,使瘀血得化、痰濕得清;大黃可通腑瀉熱;茯苓、半夏可化痰祛瘀;水蛭可通經活絡;地龍可清肺定喘、清熱息風;石菖蒲、郁金可化濕豁痰、涼血破瘀、行氣解郁;丹參、桃仁可通絡、行氣、化瘀;羌活、葛根、桂枝可祛除風邪、通經活絡、疏通血脈。將上述諸藥合用,可共奏醒神開竅、活血祛瘀、祛痰通絡之功效[5]。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LDL、HDL、TC、CRP、Fg、Fbg的水平及PAgT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aPTT、TT及PT均短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一研究結果與邵宏敏等[6]的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在進行西醫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用祛風化瘀行血通絡組方對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可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且可顯著改善其腦部的血液循環和凝血功能。
[1]孫志卿.祛風化瘀行血通絡方治療缺血性腦卒中42例[J].光明中醫,2017,32(10):1456-1457.
[2]邵宏敏,幺紅英,王小林.祛風化瘀行血通絡組方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及血小板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11):1317-1319.
[3]邵宏敏,么紅英,宋淑玲.祛風化瘀行血通絡組方對進展性腦卒中神經功能及hs-CRP的影響[J].四川中醫,2015,33(4):77-79.
[4]李鵬,呂祥龍.祛風化瘀行血通絡組方聯合常規西藥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響[J].吉林中醫藥,2017,37(9):886-889.
[5]邵宏敏,李志君,宋淑玲.祛風化瘀行血通絡組方聯合瑞舒伐他汀對腦卒中患者頸動脈硬化斑塊的影響[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12):2208-2210.
[6]邵宏敏,宋淑玲,幺紅英,等.祛風化瘀行血通絡組方對青年腦梗塞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15,21(4):2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