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霞
(泰興市第三人民醫院內科,江蘇 泰興 225400)
2型糖尿病是內分泌科常見的慢性疾病[1]。肥胖、遺傳因素、環境因素、飲食因素等均可引起2型糖尿病[2]。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在出院后仍需長期接受治療。張誠霖等[3]的研究表明,對2型糖尿病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延續護理,可保證其出院后的治療效果,有效地控制其血糖的水平。為了進一步證實此研究結果的有效性,筆者對泰興市第三人民醫院內科收治的45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延續護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間泰興市第三人民醫院內科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這90例患者的病情經臨床綜合檢查后,均被確診患有2型糖尿病。本次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精神疾病患者。2)存在精神異常的患者。3)存在言語障礙的患者。4)存在神智障礙的患者。5)合并有嚴重的心、腦、腎等臟器疾病的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的順序,將這90例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45例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17例;其年齡為54~75歲,平均年齡為(62.5±4.6)歲。在觀察組的45例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22例;其年齡為55~75歲,平均年齡為(61.9±4.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及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1)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有關糖尿病的知識、堅持治療的方式及必要性等,以提高其對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配合度。2)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其存在的心理問題,并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教育計劃。3)糾正患者對糖尿病的錯誤認知,告知其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利于提高整體治療效果。4)告知患者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睡眠,避免勞累。5)遵醫囑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6)定時為患者測量血糖、血壓和心率,一旦出現異常應立即報告給醫生,以便及時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7)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和運動指導。8)保持病房的整潔衛生、空氣流通,并定期進行消毒,嚴格控制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延續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在確定患者出院的日期后,提前3 d為患者制定相應的延續護理計劃。護理計劃的內容有:在出院后患者需要進行維持治療與護理的項目、進行情緒調節的方法、進行康復功能鍛煉的方法等。該計劃需由臨床主治醫師、責任護士、康復鍛煉師及營養師等共同擬定。2)在患者出院前1 d,收集其所有的病歷資料,并對其生活自理能力進行評估。告知患者家屬讓患者來院復診的時間、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日常用藥的方法等。向患者及其家屬發放健康教育資料。3)在患者出院后,通過急性家庭訪問、打電話及網絡溝通等方式對其進行回訪。⑴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決定對其進行回訪的時間與次數,盡量使用不同的方式對其進行回訪。在患者出院后的第72 h和第8 d,對其進行家庭訪問。在每周的第7 d對患者進行電話回訪。在患者出院后的第30 d、第60 d、第90 d和第6個月,對其進行電話回訪或網絡溝通。⑵對患者進行回訪的內容包括:①向患者講解關于糖尿病的相關知識,耐心細致地詢問其出院后的病情及用藥情況。②對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生活自理能力進行評估。③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并為其提供合理的飲食及運動建議。④對患者在日常服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專業的指導。⑤告知患者家屬患者不按時服藥的嚴重后果,以便讓其監督患者按時服藥。⑷為患者提供我院專業咨詢醫護人員的聯系方式,以便及時解答患者提出的有關疾病治療和護理方面的問題。⑸定期組織患者參加我院舉辦的健康講座及慢性病交流會等活動。在舉辦的健康講座和慢性病交流會上,醫護人員要做到有問必答,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和護理知識的掌握程度。⑹讓出現并發癥征兆的患者立即到醫院相應的科室進行診斷及治療。
1)測量并記錄兩組患者的HbAlc(糖化血紅蛋白)值、FPG(空腹血糖)值和2hPG(餐后2h血糖)值[4]。2)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對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評價。ESCA包括健康知識、自我概念、自我護理技能、自護責任感4個項目,總分為172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進行自我護理的能力越高[5]。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18.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HbAlc值、FPG值和2hPG值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HbAlc值、FPG值和2hPG值均更低(P<0.05)。詳見表1。
表1 進行護理前后兩組患者血糖水平的比較(±s)

表1 進行護理前后兩組患者血糖水平的比較(±s)
組別 HbAlc(%) FPG(mmol/L) 2hPG(mmol/L)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45) 8.89±0.67 7.12±1.51 8.58±0.98 6.15±1.61 12.26±1.23 6.53±1.29對照組(n=45) 8.79±0.81 8.59±1.68 8.69±1.01 8.85±1.78 12.23±0.98 9.56±1.52 t值 0.638 -4.365 -0.524 -7.546 0.128 -10.195 P值 0.525 0.000 0.601 0.000 0.898 0.000
接受護理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ESCA評分更高(P<0.05)。詳見表2。
表2 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ESCA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ESCA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健康知識 自我概念 自我護理技能 自護責任感對照組(n=45) 35.12±3.56 20.51±3.59 27.47±3.52 19.47±3.52觀察組(n=45) 46.56±3.41 27.13±3.14 38.91±3.11 28.49±3.52 t值 -15.567 -9.311 -16.388 -12.15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型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需通過長期的治療來控制其血糖的水平。多數糖尿病患者認為,出院即表示自己的身體已經基本康復,再加上其對糖尿病缺乏足夠的了解,往往會忽視對自身的日常護理,從而增加其發生各種糖尿病并發癥的風險。與傳統的常規護理相比,延續護理將對患者的護理服務延續至其家庭,可更好地服務于患者,提高其治療的效果。任文清[6]的研究表明,對2型糖尿病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延續護理,可顯著提高其對糖尿病的認知程度和進行自我護理的能力。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護理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HbAlc值、FPG值和2hPG值均更低,其ESCA評分更高。這說明,對2型糖尿病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延續護理,可有效地控制其血糖的水平,提高其進行自我護理的能力。這是因為,定期對患者進行回訪,不僅有利于對其日常生活進行指導,還可促使其主動學習與自身疾病有關的健康知識,提高其進行自我護理的主動性。
綜上所述,對2型糖尿病患者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延續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提高其自我護理的能力,有效地控制其血糖的水平。
[1]朱瑞蓉,劉敏,李迎春,等.改良高位中藥灌腸對合并2型糖尿病的慢性腎臟病3b期及以上患者的療效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23):2157-2159.
[2]莫春榮,莫建勛,蒙雯雯,等.實時動態血糖監測在2型糖尿病中的應用與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z1):18-19.
[3]尹建紅,張紹果,蘇琳,等.2型糖尿病病人出院后延續護理方案的實施與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7,31(19):2396-2399.
[4]張誠霖,王麗麗,張笑燕,等.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飲食知識掌握現狀及其對糖化血紅蛋白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8):1639-1641.
[5]楊雙麗.2型糖尿病并發足部感染的傷口評估及濕性換藥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4):50-52.
[6]任文清.全程護理干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7):2374-2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