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佳
(南京鼓樓醫院心內科,江蘇 南京 210008)
惡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多形性室性早搏、心室撲動與顫動、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等。此病患者可因血流動力學障礙而發生昏厥甚至猝死[1]。有研究顯示,對惡性心律失常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可降低其意外事件的發生率,提高對其進行急救的成功率,保障其生命安全[2]。本文主要探討對惡性心律失常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對其預后的影響。
從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在南京鼓樓醫院接受治療的惡性心律失常患者中隨機選取7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的納入標準:1)其臨床表現符合惡性心律失常的診斷標準[3]。2)心率大于230次/min。3)存在休克或心力衰竭等癥狀。4)未患有醫源性惡性心律失常。將這75例患者隨機分成預見組和常規組。常規組37例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18例;其年齡為36~77歲,平均年齡(55.7±11.0)歲。預見組38例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17例;其年齡為34~76歲,平均年齡(55.3±11.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構成比、年齡等臨床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常規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包括對其進行吸氧、心電監測、協助其進行血常規檢查和血液電解質檢查等。為預見組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護理方法主要包括:1)在心律失常高發的時間段內,護理人員增加對患者進行巡視的次數。對于臨床癥狀較為嚴重的患者,每隔15min對其心率、血壓進行1次檢測,并做好相應的記錄。一旦發現患者出現異常癥狀,應及時告知醫生對其進行緊急救治。2)護理人員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以確保在對其進行急救時能及時、準確地將藥物輸入其體內[3]。遵醫囑對患者進行持續吸氧治療,并將氧流量控制在3~5 L/min。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準備好對其進行急救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定期對急救藥品進行整理、清點和補充,對急救醫療器械進行保養和維修。3)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以緩解其緊張、焦慮的情緒。告知患者多食用高纖維、高蛋白、低脂肪、低鹽的食物,指導其養成少食多餐的習慣。督促患者戒煙戒酒,根據其實際情況指導其進行適當的運動。
比較兩組患者治護的效果和對護理的滿意率。
無效:經治護,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未提高。好轉:經治護,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有所提高。顯效:經治護,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顯著提高。
采用SPSS 17.0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和處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和治護的有效率等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預見組患者中治護效果為無效的患者有3例(占7.89%),為好轉的患者有10例(占26.32%),為顯效的患者有25例(占65.79%)。預見組患者治護的有效率為92.11%(35/38)。常規組患者中治護效果為無效的患者有15例(占40.54%),為好轉的患者有12例(占32.43%),為顯效的患者有10例(占27.03%)。常規組患者治護的有效率為59.45%(22/37)。預見組患者治護的有效率高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護效果的比較
預見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為不滿意的患者有3例(占7.89%),為基本滿意的患者有10例(占26.32%),為非常滿意的患者有25例(占65.79%)。預見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為92.11%(35/38)。常規組患者中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為不滿意的患者有16例(占43.24%),為基本滿意的患者有12例(占32.43%),為非常滿意的患者有9例(占24.32%)。常規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為56.76%(21/37)。預見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高于常規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率的比較
惡性心律失常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發性暈厥、休克、意識障礙及心力衰竭等[5]。有研究指出,對惡性心律失常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可降低其意外事件的發生率,提高對其進行急救的成功率,保障其生命安全。這與本研究的結果相似。本研究的結果顯示,預見組患者和常規組患者治護的有效率分別為92.11%(35/38)、59.45%(22/37),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預見組患者和常規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分別為92.11%(35/38)、56.76%(21/37),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惡性心律失常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可有效地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率,改善其預后。
[1]任艷萍.惡性心律失常預見性護理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0):183-184.
[2]胡玲.惡性心律失常的預見性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5,13(5):143.
[3]王蘭香,彭強,潘賽英,等.惡性心律失常院前急救治療的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46-47.
[4]于靖,曹緒芬,趙榮誠,等.肺癌全肺切除術后并發心律失常相關因素的分析和處理[J].貴州醫藥,2016,40(1):50-51.
[5]孫美君.惡性心律失常4l例的預見性護理[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9):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