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秀紅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中醫院,江蘇 大豐 224100)
妊娠期是女性人生中的重要階段。孕產婦的身體機能、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會發生變化,其社會角色也會發生轉變。因此,孕產婦極容易產生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的情緒,影響其分娩結局,甚至對其所娩新生兒的發育造成不利影響[1]。為使孕產婦能順利生產,臨床上通常會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幫助其轉變社會角色,消除其不良的情緒,改善其分娩結局。使用同伴教育模式是指利用人們的趨眾傾向,由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同伴擔當教育者對其進行教育的一種方式。近年來,同伴教育模式逐漸被用于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2]。為探討使用同伴教育模式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對其情緒及分娩結局的影響,江蘇省鹽城市大豐中醫院對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期間在該院進行分娩的部分孕產婦使用同伴教育模式進行健康教育,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期間在江蘇省鹽城市大豐中醫院進行分娩的46例孕產婦。隨機將這些孕產婦分為觀察組(n=23)和對照組(n=23)。觀察組孕產婦的年齡為22~37歲,平均年齡為(28.32±2.16)歲;其孕周為37~42周,平均孕周為(40.23±1.07)周;其中學歷為高中以下的孕產婦有6例,為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孕產婦有17例。對照組孕產婦的年齡為23~28歲,平均年齡為(28.27±2.45)歲;其孕周為37~42周,平均孕周為(40.19±1.21)周;其中學歷為高中以下的孕產婦有16例,為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孕產婦有17例。兩組孕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孕產婦使用常規方法進行健康教育。具體的方法是:由護理人員為孕產婦講解與分娩有關的知識。在孕產婦分娩前和分娩后均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為孕產婦介紹產后的飲食原則和喂養新生兒的方法。對觀察組孕產婦使用同伴教育模式進行健康教育。具體的方法是:1)選擇同伴擔當教育者。護理人員通過篩選選出與本次研究對象同期在醫院待產的孕產婦作為同伴教育者。同伴教育者均為經產婦,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作為同伴教育者對待產的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同伴教育者的心理狀態和生理狀態均較好,理解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均較強,對妊娠期及圍產期的保健知識掌握情況較好,并認為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中共選取8名經產婦作為同伴教育者。2)對同伴教育者進行培訓。由該院的婦產科主管護師、婦產科專業醫師及其他護理人員對同伴教育者進行培訓。培訓的方式分為集體培訓和單獨輔導。培訓的內容包括妊娠期保健知識、分娩知識、產后注意事項及喂養新生兒的方法等。培訓結束后,對同伴教育者進行健康知識考核,了解其對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由考核合格的同伴教育者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本次研究中選取的8名同伴教育者均為考核合格者。3)由同伴教育者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同伴教育者以“過來人”或“同伴”的身份與孕產婦交朋友,與其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同伴教育者對孕產婦的身心狀態表示理解,并將自己的孕產經驗及培訓時所了解的健康知識分享給待產婦。鼓勵、安慰待產婦,幫助其消除不良的情緒,增強其進行順利分娩的信心。4)加強同伴教育者、待產婦及護理人員之間的溝通。由護理人員、同伴教育者及待產婦組成健康教育微信群。由主管護師擔任微信群的管理員,并不定期地在微信群里傳遞孕產知識、新生兒喂養技巧。引導待產婦與同伴教育者在微信群內討論和學習健康知識。5)監督和引導同伴教育者對待產婦進行健康教育。由6名護理人員全程引導監督同伴教育者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對同伴教育者在進行教育過程中遺漏的知識點及不足之處進行補充,對待產婦需掌握的重要事項進行強化教育。及時發現健康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積極地與同伴教育者、待產婦一同解決這些問題,保證健康教育有序、順利地進行。
在進行健康教育前后分別使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兩組孕產婦的抑郁程度。無抑郁:患者的SDS評分<53分。輕度抑郁:患者的SDS評分為53~62分。中度抑郁:患者的SDS評分為63~72分。重度抑郁:患者的SDS評分>72分。統計兩組孕產婦的分娩方式。觀察兩組孕產婦發生貧血、子宮炎及腸道粘連等產后并發癥的情況。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前,兩組孕產婦的SDS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觀察組孕產婦的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孕產婦(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孕產婦的SDS評分(分,±s)

表1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孕產婦的SDS評分(分,±s)
組別 護理前(分) 護理后(分)觀察組(n=23) 60.25±3.42 43.52±2.41對照組(n=23) 60.17±3.28 48.62±3.46 t值 0.08 5.80 P值 0.06 0.00
觀察組孕產婦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孕產婦(P<0.05),其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孕產婦(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孕產婦的分娩方式及產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n(%)]
孕產婦心理狀態不佳是導致其發生不良分娩結局的因素之一。導致孕產婦心理狀態不佳的原因主要有:1)孕產婦無法適應妊娠導致身體機能及生活習慣的改變。2)孕產婦害怕承受分娩疼痛。3)孕產婦的社會角色發生轉變,擔心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母親。4)孕產婦擔心新生兒患有疾病。使用常規的健康教育模式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僅僅由護理人員口頭傳授健康教育知識,孕產婦對健康知識的接受情況差,無法有效地消除其焦慮、抑郁等不良的情緒[3]。人們通常愿意聽取年齡相仿、知識背景及興趣愛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見和建議。同伴教育模式就是利用人們的趨眾傾向,對其進行教育的一種方式。對孕產婦使用同伴教育模式進行健康教育時,需先對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經產婦(同伴教育者)進行有目的的培訓,使經產婦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識,然后再由經產婦向待產婦傳播健康知識,從而達到對待產婦進行健康教育的目的。使用同伴教育模式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體現了人文關懷的理念,使其更容易接受健康知識,從而改善其分娩結局[4-5]。
總之,使用同伴教育模式對孕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可消除其抑郁的情緒,提高其自然分娩率,降低其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1]韋迪霞.同伴教育在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重慶醫學,2017,46(8):1143-1145.
[2]賈高麗.同伴教育模式對61例待產孕婦情緒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29(4):385-386.
[3]朱敏靖,王紅艷,張興偉.護士主導的同伴教育提高剖宮產產婦純母乳喂養率[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6,33(1):48-50,61.
[4]黃麗玲,周立平,鄒文霞,等.預見性護理對高齡產婦焦慮情緒及分娩結局的影響[J].臨床護理雜志,2017,16(3):8-11.
[5]楊佳,周蕓.同伴教育護理模式對孕產婦抑郁情緒及分娩結局的影響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2):23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