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春芳
(江蘇省響水縣人民醫院,江蘇 響水 224600)
產后出血是導致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臨床上應積極預防產婦發生產后出血。有研究表明,對自然分娩的產婦進行全面、科學、優質的護理干預,可顯著減少其產時和產后的出血量,避免其發生產后出血[2]。為了探討綜合護理在減少自然分娩產婦產時和產后出血量方面的價值,筆者對近年來在江蘇省響水縣人民醫院進行自然分娩的40例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間在江蘇省響水縣人民醫院進行自然分娩的40例產婦。這40例產婦的納入標準是:1)其具有進行自然分娩的指征。2)為單胎妊娠。3)知曉本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自愿簽署了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產婦的排除標準是:1)患有嚴重的器質性疾病或精神疾病。2)所孕胎兒為巨大兒。3)存在軟產道異常或骨盆狹窄的情況。4)存在中央型前置胎盤或胎盤早剝的情況[3]。將這40例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n=20)和觀察組(n=20)。觀察組產婦的年齡為20~35歲,平均年齡為(27.15±2.01)歲;其孕周為38~42周,平均孕周為(39.15±0.25)周;其中,初產婦有11例(占55%),經產婦有9例(占45%)。對照組產婦的年齡為20~35歲,平均年齡為(27.23±2.11歲);其孕周為37~42周,平均孕周為(39.36±0.21)周;其中,初產婦和經產婦各有10例(各占50%)。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對照組產婦進行常規護理,方法是:1)在產前,對產婦的生命體征進行全面的監測,若發現其生命體征出現異常,要立即通知醫生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對產婦進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進行自然分娩的益處和方法。2)在產中,全程陪伴在產婦的身邊,對其進行指導和鼓勵。3)在產后,及時擦凈產婦身上的血跡,為其穿好衣服,并協助其保持正確的體位。同時,對其進行飲食指導,并鼓勵其及早進行康復鍛煉。對觀察組產婦進行綜合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產前護理。(1)對產婦進行健康宣教。根據產婦的年齡、性格特點及文化水平等采取適當的手段對其進行健康宣教,使其明確進行自然分娩的益處、方法和在圍產期需要注意的事項等。指導產婦進行體位訓練和呼吸訓練,并教會其在分娩過程中調節情緒的方法。(2)對產婦進行心理護理。多數產婦(尤其是初產婦)在進行自然分娩前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負面心理(如緊張、恐懼、焦慮等),從而可對其分娩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采用安慰性和鼓勵性的語言對其進行勸解,并及時解答她們提出的疑問。對于情緒波動較大的產婦,應叮囑產婦家屬時刻陪伴在產婦身邊,為其創造一個溫馨、和睦、輕松的家庭氛圍,從而使其感受到來自家人的體貼和關愛,進而使其情緒保持穩定。(3)對產婦進行基礎護理。保持產婦病房環境的整潔、舒適、安全,囑其每天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指導產婦多食用富含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觀察胎兒胎心的變化情況,定時查看胎動的情況。告知產婦保持會陰部清潔,避免發生感染。2)產中護理。在產婦進入待產室后,護理人員要時刻陪伴在產婦身邊,用溫和的語言對其進行安慰和鼓勵,以緩解其緊張、恐懼等負面心理。同時,采用適當的肢體語言(如輕握住產婦的手、輕撫其頭部等)對其進行心理支持。在第一產程,認真觀察產婦產程的進展情況,同時注意監測其胎心音、宮口的擴張情況、宮縮的情況及羊水的顏色、性狀和量等。指導產婦適量地進食,并注意休息,以保存體力。鼓勵產婦每隔2~4 h排1次尿,在必要時可為其留置導尿管。在第二產程,指導產婦躺在產床上,雙手握住產床的把手。在其出現宮縮時,指導其進行深呼吸,然后向下用力屏氣,以增加其腹壓。在此期間,護理人員可對產婦的腹部進行適當的按摩,但按摩的力度要適中,避免給其帶來不適感和疼痛感。指導產婦在宮縮間歇時放松肌肉,以便為其下一次宮縮保存體力。在第三產程,協助產婦將胎盤娩出,同時檢查其會陰是否發生裂傷。在胎兒娩出后,立即遵醫囑為產婦注射適量的縮宮素,以防其發生產后出血。3)產后護理。在胎兒娩出后2 h內,密切觀察產婦的血壓、脈搏、子宮收縮的情況、宮底的高度、膀胱充盈的情況及其陰道的流血量等,一旦發現異常要立即通知醫生。在產婦回到病房后,告知其及時將膀胱排空,同時指導其及早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告知產婦在產后及早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既有助于增加母嬰之間的感情,又能刺激其子宮收縮,減少其子宮的出血量。
統計并比較兩組產婦產時的出血量、產后2 h內的出血量及產后24 h內的出血量。采用自制的護理滿意率調查問卷調查兩組產婦對護理的滿意率。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產時的出血量、產后2 h內的出血量和產后24 h內的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產婦(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產時的出血量、產后2 h內的出血量及產后24 h內出血量的對比(ml,±s)

表1 兩組產婦產時的出血量、產后2 h內的出血量及產后24 h內出血量的對比(ml,±s)
組別 例數 產時的出血量 產后2 h內的出血量 產后24 h內的出血量觀察組 20 165.25±13.52 112.03±14.26 298.51±20.36對照組 20 210.36±14.25 203.58±13.65 388.95±20.15 t值 10.27 20.74 14.12 P值 <0.05 <0.05 <0.05
觀察組產婦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產婦(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對護理滿意率的對比
產后出血是指產婦在分娩后24 h內其陰道的出血量超過500ml的一種情況。臨床研究表明,產后出血是導致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學者指出,對自然分娩的產婦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能提高其自然分娩率,減少其產時和產后的出血量[4]。過去,臨床上主要對自然分娩的產婦進行常規護理。但此護理模式的護理內容和護理方法均較為單一,無法從根本上滿足產婦的需求[5]。綜合護理是建立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的一種更具人文情懷和科學性的護理模式。大量的臨床上實踐證實,對自然分娩的產婦進行綜合護理,能顯著改善其負面情緒,促使其在分娩時出現持續時間更長和更為有效的宮縮,從而可減少其產時和產后的出血量,避免其發生產后出血。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產時的出血量、產后2 h內的出血量和產后24 h內的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產婦(P<0.05),其對護理的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產婦(P<0.05)。可見,對自然分娩的產婦進行綜合護理,能顯著減少其產時和產后的出血量,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率。
[1]韋素芬.產婦產時及產后出血中綜合護理干預的研究分析[J].世界中醫藥,2015,24(a1):200-201.
[2]劉敏,尚麗霞.綜合護理干預在產婦產時及產后出血護理中應用價值分析[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12(a2):1139-1140.
[3]雷海英.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產婦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s1):104-105.
[4]尹幫蓉.綜合護理干預對預防產婦產后出血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108-111.
[5]鮑立平.探究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產婦產后出血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的臨床應用效果[J].世界中醫藥,2015,23(a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