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克芬
(鹽城市阜寧縣人民醫院, 江蘇 鹽城 224400)
有調查資料顯示,大多數初產婦在生產前都會因過度緊張及缺乏足夠的孕期保健知識而出現頻繁進食高熱量、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的情況,這不僅會導致其營養過剩、體重增長過快、發生妊娠期并發癥,還會對其分娩情況和胎兒的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1]。相關的文獻指出,對初產婦進行妊娠期體重管理,可有效提高其自然分娩率,降低其發生妊娠期并發癥的幾率和產后并發癥的幾率,確保胎兒的健康。為了進一步分析對初產婦進行妊娠期體重管理的效果,筆者對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在鹽城市阜寧縣人民醫院產科進行分娩的90例初產婦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在鹽城市阜寧縣人民醫院產科進行分娩的90例初產婦。對這些初產婦的納入標準是:1)初次妊娠。2)單胎妊娠。3)孕周≤13周。4)自愿參加本次研究,且簽署了參與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對這些初產婦的排除標準是:1)患有妊娠期合并癥。2)存在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性疾病。采用隨機數表法,將這90例初產婦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45例初產婦。A組初產婦的年齡為20~35歲,平均年齡為(27.67±3.55)歲。B組初產婦的年齡為21~36歲,平均年齡為(27.36±3.64)歲。兩組初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這兩組初產婦的妊娠期內,我們均對其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1)協助初產婦進行各項產前檢查。2)對其進行胎心監測及各項生命體征監測。3)對其進行孕期運動指導。在此基礎上,對A組初產婦實施妊娠期體重管理,不對B組初產婦實施妊娠期體重管理。對A組初產婦進行妊娠期體重管理的方法是:1)在初產婦入院后,護理人員應仔細為其測量身高和體重,并為其計算出體質指數(BMI)[2],計算公式為:體質指數=體重/身高2(kg/m2)。然后,根據美國醫學研究院(IOM)修訂的《孕期增重指南》,對體質指數不達標或超標的初產婦進行孕期體重管理。2)對于體質指數<18.5的初產婦,護理人員應告知其將孕期增重范圍控制在12.5 kg~18 kg,在孕中后期將體重控制在每周增長≤500g;對于體質指數為18.5~24.9的初產婦,護理人員應告知其將孕期增重范圍控制在11.5 kg~16 kg,在孕中后期將體重控制在每周增長≤400g;對于體質指數為25~29.5的初產婦,護理人員應告知其將孕期增重范圍控制在7 kg~11.5 kg,在孕中后期將體重控制在每周增長≤300g;對于體質指數>30的初產婦,護理人員應告知其將孕期增重范圍控制在5 kg~9 kg。3)護理人員應根據初產婦的體質指數、文化程度、個性特點、年齡等多方面因素,為其制定合理的體重管理方法及飲食指導方案[3]。具體內容包括:⑴每天保證有規律的飲食,注意日常飲食均衡搭配,不暴飲暴食。⑵少吃富含脂肪、熱量和蛋白質的食物,切忌過度補充營養。⑶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每天保證充足的飲水量,切忌喝碳酸飲料。4)當初產婦處于妊娠后期時,護理人員應指導其每日進行盆底肌鍛煉[4](例如做提肛運動等),以增強其會陰部肌肉的彈性。5)對處于妊娠后期、且體質指數不達標的初產婦,護理人員應仔細探究導致其體質指數不達標的原因,并為其適當增加營養物質的攝入量。對處于妊娠后期、且體質指數超標的初產婦,護理人員應指導其合理地控制飲食,并讓其適當增加每日做孕婦保健操的次數。6)在初產婦進行分娩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密切監測其子宮收縮的情況、宮口擴張的情況和胎頭下降的情況。初產婦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護理人員須積極配合醫生對其進行搶救處理。7)在胎兒順利娩出后,護理人員應迅速為其剪斷臍帶,并為其清理呼吸道及身上的污垢,以確保產婦及新生兒的安全。
觀察并記錄兩組初產婦的自然分娩率、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率、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胎兒發育遲緩的發生率、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及其所娩新生兒的發育情況。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12.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妊娠期體重管理后,A組初產婦的自然分娩率為84.44%,而只接受常規護理的B組初產婦,其自然分娩率為57.78%。接受妊娠期體重管理后,A組初產婦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只接受常規護理的B組初產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初產婦自然分娩率的對比 [n(%)]
接受妊娠期體重管理后,A組初產婦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率、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胎兒發育遲緩的發生率及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分別為:2.22%(1/45)、4.45%(2/45)、2.22%(1/45)和0.00%(0/45)。而只接受常規護理的B組初產婦,其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率、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胎兒發育遲緩的發生率及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分別為:13.33%(6/45)、17.78%(8/45)、8.89%(4/45)和 4.45%(2/45)。接受妊娠期體重管理后,A組初產婦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率、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胎兒發育遲緩的發生率及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只接受常規護理的B組初產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接受妊娠期體重管理后,A組初產婦所娩新生兒為早產兒的占比(占所有新生兒的比率)、為巨大兒的占比,為低體重兒的占比分別為:2.22%(1/45)、2.22%(1/45)和4.45%(2/45)。而只接受常規護理的B組初產婦,其所娩新生兒為早產兒的占比、為巨大兒的占比,為低體重兒的占比分別為:13.33%(6/45)、17.78%(8/45)和13.33%(6/45)。接受妊娠期體重管理后,A組初產婦所娩新生兒為早產兒的占比、為巨大兒的占比,為低體重兒的占比均明顯低于只接受常規護理的B組初產婦所娩新生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初產婦由于缺乏孕期保健知識,極易在妊娠期出現盲目補充營養的問題,從而造成營養過程、體重超標。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孕婦在妊娠期內體重增長過快會提高其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所以,對初產婦進行妊娠期體重管理已成為婦產科醫生對初產婦進行護理保健的重點內容[5]。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妊娠期體重管理后,A組初產婦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只接受常規護理的B組初產婦,其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率、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胎兒發育遲緩的發生率及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B組的初產婦,其所娩新生兒為早產兒的比率、為巨大兒的比率,為低體重兒的比率均明顯低于B組初產婦所娩的新生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初產婦進行妊娠期體重管理,可有效地提高其自然分娩率,降低其妊娠期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產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其妊娠結局。
[1]邱嶸,花蕓,涂紅星等.社會支持和分娩自我效能增強干預對初產婦分娩應對能力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7,46(10):1319-1322.
[2]黃蓉,侯燕文,劉宏等.早期母嬰皮膚接觸1小時對初產婦產后6個月母乳喂養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2):1420-1424.
[3]溫穗文,成金煥,黃旭君等.初產婦孕期體重管理及助產士連續護理模式對妊娠結局影響的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4,25(24):4037-4039.
[4]劉蘭萍,陳久紅,嵇曹等.改良陰部神經麻醉聯合無保護助產在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8):1-3.
[5]吳麗娜.母嬰床旁護理對初產婦的新生兒護理能力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6,22(7):120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