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紀妹
(江陰市顧山衛生院,江蘇 江陰 214413)
近年來,腦梗死在我國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腦部血管堵塞所致的腦部缺氧、缺血引起的。腦梗死患者可出現肢體功能障礙、失語等并發癥[1]。相關的文獻指出,對老年腦梗死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較好。為了進一步分析對老年腦梗死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筆者對江陰市顧山衛生院收治的90例老年腦梗死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江陰市顧山衛生院收治的90例老年腦梗死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經CT檢查得到確診。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A組(45例)與B組(45例)。A組患者中有男26例,女19例;其年齡為62~79歲,平均年齡(65.71±2.90)歲;其病程為1~7年,平均病程(4.15±1.70)年;其中存在語言障礙癥狀的患者有11例,存在吞咽困難癥狀的患者有5例,存在肢體功能障礙癥狀的患者有29例。B組患者中有男27例,女18例;其年齡為63~78歲,平均年齡(65.60±2.53)歲;其病程為1.5~6.5年,平均病程(4.64±1.31)年;其中存在語言障礙癥狀的患者有12例,存在吞咽困難癥狀的患者有6例,存在肢體功能障礙癥狀的患者有27例。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分析。
為這兩組患者均采用血栓通進行治療。血栓通(生產企業:廣西梧州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25652)的用法是:將0.5 g的血栓通溶于250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1次/d,連續用藥7~10 d。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期間,對A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對其進行用藥指導、飲食指導、日常生活護理等)。在此基礎上,對B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1)進行心理護理。腦梗死患者因出現語言障礙、吞咽困難、偏癱等癥狀,常會出現焦慮、恐懼、絕望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及時與患者進行交流,多對其進行鼓勵和安慰,以消除其不良情緒。根據患者的言行舉止分析其心理狀況,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以幫助其建立對治療的信心。2)進行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有關腦梗死后遺癥的知識,使其能夠主動地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3)進行語言訓練。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噘嘴、鼓腮、張口等訓練和發音訓練,以促進其語言功能的恢復。4)進行肢體康復訓練。對于存在肢體功能障礙癥狀的患者,護理人員應根據其病情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計劃。對于不能下床活動的患者,應指導其在床上做肢體伸展、屈曲等運動。在患者可以下床后,指導其進行站立訓練和慢走訓練。5)腦梗死患者易出現病情反復發作的情況。護理人員應密切監測其各項生命體征,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
1)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采用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表(NIHSS)評價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患者的NIHSS評分越高,說明其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越嚴重。2)患者的抑郁癥狀。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的抑郁癥狀進行評價。患者的SDS評分越高,說明其抑郁癥狀越嚴重。3)患者的生活質量。采用SF-36量表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的評分項目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精神健康等。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越高,說明其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本研究中的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SDS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A組患者NIHSS評分、SDS評分的平均值分別為(15.36±3.19)分和(29.84±5.59)分,B組患者NIHSS評分、SDS評分的平均值分別為(7.26±2.40)分和(15.81±3.58)分。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SDS評分均較接受護理前有所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NIHSS評分、SDS評分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NIHSS評分、SDS評分的對比(分,±s)

表1 兩組患者NIHSS評分、SDS評分的對比(分,±s)
注:與護理前相比,*P<0.05;與A組護理后相比,●P<0.05。
NIHSS評分 SDS評分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B組 45 20.65±3.68 7.26±2.40*● 64.62±4.53 15.81±3.58*●A 組 45 20.71±3.82 15.36±3.19* 64.51±4.60 29.84±5.59*t值 0.03 6.32 0.05 7.19 P值 >0.05 <0.05 >0.05 <0.05
接受護理后,A組患者的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和精神健康等生活質量評分的平均值分別為(69.57±3.62)分、(57.65±3.13)分、(68.41±2.90)分、(71.67±3.59)分、(65.82±3.71)分;B組患者的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和精神健康等生活質量評分的平均值分別為(78.36±4.21)分、(67.32±3.81)分、(77.92±3.63)分、(82.57±4.91)分、(76.84±5.01)分。B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和精神健康等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A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對比(分,±s)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對比(分,±s)
注:與A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生理機能 生理職能 軀體疼痛 社會功能 精神健康B 組 45 78.36±4.21* 67.32±3.81* 77.92±3.63* 82.57±4.91* 76.84±5.01*A 組 45 69.57±3.62 57.65±3.13 68.41±2.90 71.67±3.59 65.82±3.71 t值 2.39 4.92 5.08 4.32 4.2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腦梗死又被稱為缺血性腦卒中。此病主要是由于大腦局部組織血液循環障礙引起的。腦梗死患者若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療,可發生偏癱、語言障礙、神經功能缺損等并發癥,其生活質量可受到嚴重的影響[2]。血栓通是臨床上治療腦梗死的常用藥,其主要成分為三七總皂苷。此藥可活血化瘀、通經活絡、擴張血管和抑制血小板凝聚,從而可起到促進腦部血液循環的作用[3]。綜合護理是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在本次研究中,江陰市顧山衛生院采用綜合護理模式對45例老年腦梗死患者進行護理,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NIHSS評分、SDS評分均更低,其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社會功能和精神健康等生活質量評分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老年腦梗死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可改善其抑郁癥狀和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
[1]郭勝利.血栓通治療老年腦梗死后遺癥的綜合評價[J].中華腦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3,7(2):76-78.
[2]王濤.血栓通聯合吡拉西坦治療老年性腦梗死后遺癥的臨床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21):27-28.
[3]張言午.康復治療對老年腦梗死后遺癥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J].當代臨床醫刊,2016,29(3):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