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海
(河南省獲嘉縣農牧局,河南獲嘉 453800)
玉米常見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
劉福海
(河南省獲嘉縣農牧局,河南獲嘉 453800)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對我國的糧食安全生產和糧食戰略儲備意義重大。在玉米的實際種植中,玉米常常容易受到各種病蟲害的侵擾,對玉米的種植生產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響。本文主要探討玉米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措施,以此為我國的玉米種植提供借鑒。
玉米 病蟲害 防治措施
玉米的病蟲害種類較多,常見的有二點委夜蛾、粗縮病、褐斑病以及玉米苗頂尖腐爛等。這些病蟲害嚴重危害玉米的種植生產,對玉米的產量和質量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要立足這些病蟲害的特點和習性,采取行之有效的針對性措施,進行玉米病蟲害的防治。
1.1 二點委夜蛾
二點委夜蛾是常見的玉米病蟲害之一。大多隱藏在田地間諸如麥糠等堆積物下面,對玉米的危害是咬食玉米的根莖。玉米的根莖被二點委夜蛾咬成孔洞導致玉米的枯萎甚至死亡。二點委夜蛾肆虐的話甚至會導致地塊上的玉米毀種。二點委夜蛾的習性是喜歡潮濕的陰暗環境,畏懼陽光[1]。
1.2 粗縮病
粗縮病的病發特征是導致玉米株苗的節間縮短并矮化。粗縮病會影響玉米抽穗,導致玉米雄穗的發育狀況差,雌穗的結實量過少,嚴重的甚至能導致玉米直接枯死,造成顆粒無收的情況。粗縮病的習性是發病與溫度的關系較為密切,粗縮病多發的時節是氣溫偏高的冬季。在不適宜的時間播種玉米,也會導致玉米發生粗縮病。另外,粗放的玉米田間管理和施肥不到位會引起玉米的營養不足而引發粗縮病[2]。
1.3 頂尖腐爛
玉米苗出現頂尖腐爛之后,玉米心葉會扭曲,而且玉米苗會因病變呈現黃褐色。玉米頂尖腐爛嚴重的會導致玉米苗的腐爛,伴隨玉米苗散發出臭味和流出粘液。頂尖腐爛的習性是多方在雨水多且氣溫濕熱的時期,能在風雨下蔓延傳播[3]。
2.1 農業防治措施
對玉米病蟲害的農業防治措施主要如下:調整地塊種植情況,避免同一品種的大面積種植。對地塊進行合理的輪作,科學調換玉米種植的茬口,避免長期種植同一品種的玉米。避免粗放型的玉米生產管理,勤除雜草,增強田間通風。
2.2 生物防治措施
對玉米病蟲害的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利用害蟲的天敵,達到消滅危害玉米的害蟲的目的。例如,有一種常見的玉米害蟲是玉米螟,玉米螟的天敵是赤眼蜂。可以利用在玉米田間釋放赤眼蜂的方式來消滅玉米螟。還有一種較常用的生物防治措施是使用生物制劑來防治玉米病蟲害。
2.3 物理防治措施
對玉米病蟲害的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通過簡單的工具利用光和熱、溫度和濕度、聲波等物理因素來防治玉米的病蟲害。人工捕殺玉米害蟲也是一種簡單的物理防治措施,但較為麻煩。人工消除玉米病株費時費力而且效率不高,病蟲害的復發率高。但是人工處理方法無污染,易于操作。
2.4 化學防治措施
化學防治措施是對玉米病蟲害最為常見的防治措施。化學防治措施主要是通過利用化學藥劑對病蟲害進行預防和控制。具體的操作方法是將化學藥劑按一定的比例與水混合成溶液,通過噴霧器將化學溶劑噴灑在玉米田間。化學防治措施最大的優點是對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好,病蟲害的治理見效快。但化學防治病蟲害的措施容易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化學藥劑含有一定的毒性,而且殘留問題不容易杜絕。另外,長期使用化學藥劑,會造成病蟲害的抗藥性增強,這就導致必須加大化學藥劑的用量才能達到消滅病蟲害的目的。這就加劇了化學藥劑對環境的污染和玉米作物的藥劑殘留問題。
玉米在種植過程中,容易受到各種病蟲害的侵擾。這些病蟲害嚴重危害玉米的產量和質量,因此要重視對玉米病蟲害的防治。在玉米實際種植中,要根據病蟲害的習性,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減少玉米病蟲害對玉米的影響,確保玉米種植生產的產量和質量。
[1]韋永梁. 玉米常見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J]. 北京農業, 2015(15).
[2]黃芳. 玉米常見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J]. 中國農業信息, 2013(1S):90-91.
S513
A
1003-1650(2017)04-00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