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雁
(遼寧省撫順市撫順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遼寧撫順 113006)
淺析撫順縣植保專業化防治現狀及發展思路
張鴻雁
(遼寧省撫順市撫順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遼寧撫順 113006)
1.1 防治能力
撫順縣現有植保機防隊15個,有背負式機動噴霧器120臺,日作業能力5000畝。2016年統防統治覆蓋面積2.57萬畝,承包防治面積2.37萬畝,總實施面積4.2萬畝次。其中水稻專業化防治平均2.5次,實施面積1.5萬畝次,占防治面積比例為15.6%,比上年增加6.1個百分點;玉米專業化防治平均1.3次,實施面積2.7萬畝次,占防治面積比例為7%,比上年增加4.3個百分點。
1.2 專業化防治模式
1.2.1 公益應急型
全縣8個鄉鎮農業站各有一個的公益應急型防治隊,共有機動噴霧器110臺,平均各鄉有臨時性機防隊員20人,在發生突發性、暴發性等重大病蟲害時啟動。
1.2.2 合作社和公司自用型
北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模式是“公司+農戶”型;遼寧益升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露地蔬菜,生產模式是從農民手中流轉土地,再向農民雇工;撫順市春雨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為社員合作互助型。為保證產品質量,三單位自行組建統防統治機防隊用于生產。
1.2.3 代防代治型
馬圈子鄉紅石村機防隊成立于2011年,農戶自備藥劑,他們為農戶施藥,收取工時費。該專業組織機動靈活,不易發生藥效糾紛。
1.2.4 農機專業合作社型
由農機專業合作社增加病蟲害防治業務發展起來的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已在工商部門注冊。分別是東勝農機專業合作社、農富農機專業合作社、田豐農機專業合作社,植保站給予大力扶持,給其調撥9臺機動噴霧器。并多次現場培訓操作技術、管理技術,發放“植保機械化防治管理辦法、植保機械使用規范、植保專業防治服務協議、植保專業化防治服務卡”等。東勝植保專業化防治服務隊成立當年作業面積700畝,為90戶農戶防治了水稻稻瘟病。2013年,農富農機合作社的6000多盤水稻秧苗因毀種而晚插秧,這批秧苗從出苗到收獲實行全程病蟲害統防統治,配套技術措施,保證了水稻正常成熟,與先期插秧比沒有減產。田豐農機專業合作社每年主要開展玉米田專業除草作業,作業面積近1000畝。
2.1 節本增效
植保專業機防隊使用彌霧式噴霧機為主,經試驗,霧滴小于常量噴霧,用水量為1—10升/畝,常量噴霧用水量為15—60升/畝,噴幅為7—13米,畝耗油量150—200毫升,畝施藥時間約6—20分鐘。平均每畝地作業時間10分鐘,收作業服務費7元,比農戶個人防治節省時間20—30分鐘,節省工時費14---21元,按平均17元計,防治4.2萬畝次,節省工時費71.4萬元。
2.2 防治效果好
一家一戶的耕作方式,種植形式、病蟲種類的多樣化,使專業化防治充分發揮作用。專業化防治統一測報、統一配藥、統一防治時間,有效地防治了病蟲的危害和擴散。2012年,水稻潛葉蠅、三代粘蟲大發生,啟動鄉級應急機防隊,有效控制了蟲情。
2.3 提高農產品質量
農藥殘留量是產品質量的首要標準?,F在仍有很多農民過份強調農藥的速效性,任意加大農藥使用藥量,不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使產品農藥殘留量超標。專業化防治有效保證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遼寧益升食品有限公司機防隊在出口蔬菜生產中發揮巨大作用。二00五年,出口蔬菜58貨柜,創匯68萬美元,銷往韓國、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
2.4 推廣植保新技術
我縣部分地區農民缺乏植物保護知識和技術,不會正確使用藥械。專業化機防隊應用了一批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農藥,嚴格執行農藥安全操作規程,推廣了高效低毒 碧護、噻蟲嗪、枯草芽孢桿菌等新農藥、新技術。
2.5 解放勞動力
我縣人均耕地少,一些勞動力不能滿負荷作業,專業化防治,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解放了勞動力,使一些農民可以從事二、三產業,增加了農民收入。救兵鄉的主導產業是地板生產,勞動力十分緊張,兩個專業化防治組織解決了勞動力轉移的難題,為主導產業提供了生產力。
3.1 缺乏人才
我縣專業化防治組織起步較早,但發展緩慢,服務范圍較小,沒有完全走向市場。主要原因是缺乏即懂技術又有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懂管理的人才。
3.2 防治風險高
專業化防治首先面臨病蟲害防治效果風險,防效低易與農戶發生服務糾紛。另外,防治作業人員人身安全風險高,施藥過程中,施藥時間長,特別是防治玉米等高桿作物時,小氣候郁閉,易發生中毒事故。如發生人身安全事故,專業化防治組織要承擔很重的經濟責任。
3.3 專業化防治隊伍不穩定
由于專業化統防統治只是季節性工作,防治收費低,報酬少,另外,農村年輕力壯的勞動力經常外出務工,難以維持固定防治人員,保持隊伍穩定。
3.4 缺少扶持資金和設備
撫順縣只有背負式機動噴霧器,沒有大中型防治設備。機動噴霧器購置年限長,機器設備發生故障時當地沒有維護條件,沒有專項資金。使一些機器停用。
4.1 加強宣傳
充分利用撫順縣有線電視臺等媒體,制作專業化防治節目,宣傳專業化防治在防治病蟲害時的重大作用和效果,提高農民認識,營造專業化防治的良好氛圍。
4.2 加強培訓
各級農業部門要對專業化防治組織進行技術培訓,管理培訓,不斷探索和完善服務方法,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提高其運行水平。
4.3 增加服務模式
鼓勵和扶持各種有能力的單位或個人成立專業化服務組織,如種糧大戶、農業站、退休技術人員、農機合作社、農資經銷單位、龍頭企業等,使專業化服務組織專業化,能夠很好地運營。
4.4 加大扶持力度
植保站要加大對統防統治專業組織的技術扶持,對其防治區域的病蟲害重點監測,及時向其發布預報;充分利用中央對專業化防治組織的扶持政策,積極爭取各級財政的資金投入。重點扶持一批有實力有發展潛力的專業化防治組織,帶動全縣專業化防治隊伍健康有序發展。
S4
A
1003-1650(2017)04-0104-01